樱桃肉小唱

张思齐

<p class="ql-block">稻香鱼美鸣玉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鸣玉镇石牛河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鸣玉中学校。</p><p class="ql-block"> 樱桃肉是我的家乡重庆市南川区的一道名菜。这道菜,我曾多次听人说过,有多么多么好吃。最近我自己动手,居然做出了樱桃肉,颇有成就感。不过,在此之前我只吃过樱桃肉一回,还是在我的学生陈永生的家里。那时候重庆还没有直辖,我的家乡还叫做四川省南川县。</p><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至1978年3月,我在南川县鸣玉中学校教书。鸣玉是一个镇,为鸣玉区公所驻地。鸣玉区下辖鸣玉街道,以及沿塘、福寿、鸣玉、民主、石溪、峰岩和冷水关七乡。此前,我在四川省南川第三中学校教书。南三中位于大观镇。上级之所以安排我到鸣玉中学工作,乃是因为那里英语教师奇缺。我是鸣玉中学的第一个英语教师。之前,鸣玉中学根本就没有英语教师。李焕然,既是书记,又是校长。大家平时喊他李校长。李校长是鸣玉区冷水关乡人,那里与涪陵接壤。李焕然老师是我初中时期的班主任。他对在家乡办学具有火焰般的热情,他想把鸣玉中学办出个样子来。他对我高度信任。</p><p class="ql-block"> 鸣玉中学当时共有初中16个教学班,高中还在筹备之中。初一和初二各6个班,初三4个班。我任初三第四班的班主任,同时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因为第二年即将开办高中,所以我的想法是初三年级开设英语课。英语课每周4课时,4个班共16课时,再加班主任工作,这早已超越极限了。不过,那一年我二十五岁,精力旺盛,倒是干得下来。中学教师,其标准工作量,不当班主任者每周12课时,当班主任者每周6课时。我之所以主张初三开设英语课,乃是因为初升高必须参加县里的统考。李焕然校长断然否定了我的想法,他要求所有班级都必须有英语课。怎么办呢?他想了个办法,每个班每周上英语1课时。简直匪夷所思!我哑然失笑,这英语怎么教啊?顶多教个字母表。李焕然校长说,让学生知道世界上有英语,晓得有个 W 也好。李焕然校长又说:思齐老师,你辛苦一个月。国庆节后,英语老师一定配齐。</p><p class="ql-block"> 李焕然校长有魄力。他说话,斩钉截铁。他办事,说到办到。国庆节后,重庆师专(后重庆师院,今重庆师大)分来了工农兵大学毕业生 2 名,学校又从重庆知青中聘请代课教师数名。从此,鸣玉中学的英语教学全部走上正轨。在当时的鸣玉中学,除了英语教师学历不高之外,其他各科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正牌子大学毕业生。我是中专毕业生。曾经在县英语教师训练班做过工作人员。教育局认为我有真才实学,肯干,能够把工作抓得起来。在那个年代,知青得聘为代课教师是不错的前途,先代代课,今后转正。在重庆知青中有何仪仙、何蔼仙姐妹。她们的父亲曾留学英国,学辎重,回国后任国军少将。她们的母亲邝永平,重庆第 49 中学英语教师。何仪仙是姐,个子娇小,秀美,1966届初中毕业生。她英语发音极好。她连 the apple(那只苹果)、the exam for the end of the term (期末考试)这些词组里单词之间的连音都搞得一清二楚,并能慢速演示,惠我良多!何蔼仙是妹,个子高大,硕美,1968届初中毕业生。何家姐妹能歌善舞,又会乐器,一个小提琴,一个手风琴,都是呱呱叫。何家姐妹还擅长编导。鸣玉中学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何家姐妹加盟后,办得风生水起。校宣传队每个月去各公社和辖区内的厂矿演出一次。每次演出之后,有极好的招待。</p> <p class="ql-block">李焕然(前排中):鸣玉中学书记、校长</p><p class="ql-block">南川中学1966届初3班饶国新同学摄于199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鸣玉中学校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鸣玉中学校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鸣玉中学学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鸣玉中学教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学生陈永生。</p><p class="ql-block"> 陈永生在当年是鸣玉中学有名的顽劣学童,他善于打架。犯事之后,他说辞又多。教师们视之如烂梨儿。陈永生的家在学校附近,从操场上就看得见他家的庭院、果树、菜地,乃至啄食的鸡,散步的鹅,拍翅膀的鸭。陈永生的父母是勤劳能干的农民,身型高大,疼爱他们唯一的儿子。在那个年代,陈永生的父母就略具市场经济的意识了。别人的自留地用来种粮食。他家的自留地用来种姜。南川盛产鸭子,姜爆鸭是南川的一道名菜。嫩嫩的生姜在县城能够卖出好价钱。种姜是技术活,需要在地上起垄,在垄上打洞。种姜打洞需要用一种特殊的半弧形的铲子,戴在手腕上插土取泥以造成一个个尺半深的圆柱形的洞。然后,将小个小个的老姜疙瘩放进洞中做种。发芽后,随着姜苗的生长分多次墉土。这样做,生姜的产量才能高。陈家夫妇是种姜能手,他们的姜如仙女玉手,十指纤纤,每年都卖出一大笔好价钱。</p><p class="ql-block"> 听说我要来接他们那个班,陈永生在开学前就来到操场,找独自玩篮球的我套近乎。陈永生,头圆圆的,眼睛里不时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他向我诉说了他进中学以来的 “悲惨” 遭遇:老师不待见他,女同学怕他,男同学不愿意与之同桌。说完后,他怯生生地问我:老师,你要我吗?我爸妈说了,如果再挨处分,书就不要读了,回家帮忙种姜。我一看就知道陈永生是何等样人物。这样的学生有可能是个人才。</p><p class="ql-block"> 接手陈永生他们班后,我教了他两年,从初二到初三。我是班主任和英语教师。我采取了一个特殊的办法来组织班委会和团支部。全班同学轮流做班委,全体团员轮流做团支委,一学期后全部轮换。我还鼓励大家都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这需要七人。团支部结构类似。一个班统共才五十人左右。在我做班主任的四个学期中,同学们大家要么做过班委,要么做过团支委,甚或二者都做过。这样一来,大家的履历都很光彩了。事先,我把自己的想法向李焕然校长说过。他支持。他还说,学校就是要大家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初三的上学期,陈永生当上了班干部,担任劳动委员。那时候,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兴起。学校义务劳动较多。鸣玉中学的义务劳动主要是参加河道的去弯取直。凤嘴江奔泻到鸣玉,与石牛河汇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 U 字型弯道。区委发出号召,要求在 U 字的两端之间开挖一段新的河道,而将大兜肚部分填平,改造为良田。鸣玉中学的全体师生员工都投入了这场浩大的工程,连续两周,晚饭后都去参义务劳动,大约四个小时。有个学生还写了一首诗,开头两句是这样的:“头上雪花似筛糠,脚下冰水刺骨寒。” 我觉得第一句的比喻别致,推荐那首诗上了学校的墙报。陈永生劳动积极,组织能力强。他把肩头挑泥巴,改为用箢篼拖泥巴。十几只箢篼串起来如同小火车,一个人就拉得动。这样,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后来,陈永生加入了共青团。</p> <p class="ql-block">今日鸣玉的街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日鸣玉的农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师白孝珍。</p><p class="ql-block"> 白孝珍是一位男教师,酉阳县人。1963年,白孝珍从西南师范学院(后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后,来到南川中学任教。他是中学恢复英语课程后分配到南川的第一位英语教师。他担任 1966(届)初中第四班的班主任,并教第三班和第四班的英语课。那个年级共四个班。第一班和第二班的学生主要为领导干部的子女,他们仍然学俄语。我在第三班,白孝珍老师教过我三年。白孝珍老师工作能力极强,而且他还有一整套独特的管理方法。要点有三。第一,班干部和团干部均采用自我报名的办法产生。毛遂自荐,干得欢实,没有架子,任劳任怨。班主任老师指挥得动。第二,体育比赛,各个项目,自我报名。体育比赛,各个班是要争名次的。白孝珍老师认为,名次差没关系,目的在于锻炼。第三,文艺表演,自我报名。排练节目,他只检查,不具体操办。学校每个月举办一次文艺晚会,有的节目比县文工团的水平还高。由于文艺晚会是各个班级之间更激烈的比拼,因此班上的漂亮女孩傲架子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时候,班主任老师甚至请不动她们。那些家里贫穷一些,穿着差的女同学,想上舞台,又往往没有机会。在白孝珍老师的指导下,班上最穷、穿得最差、往往也被认为“丑”的七个女孩,居然在全校晚会上取得了具有轰动效应的演出大成功。她们演出了两个节目,都是表演唱。一个是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歌舞团来华演出过的节目《缝衣歌》,一个电影插曲《李双双小唱》。</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战士多简朴,</p><p class="ql-block">冒着那烈日和寒风。</p><p class="ql-block">我们为亲人缝衣裳,</p><p class="ql-block">快快缝呀,快快缝,</p><p class="ql-block">快快缝!</p><p class="ql-block"> 越南歌曲《缝衣歌》(bai ca may ao,直译:缝袄歌篇),歌词简约,回环往复,在咏叹中表现出真情和美善。第四班的七个女生,或许是从小营养不足吧,全都廋洽洽的,化妆之后,还真有点儿像越南女青年,挺骨感呢。她们坐在板凳上边口唱边手舞,动作整齐划一。随着歌声逐渐收束,灯光也逐渐变暗,最后她们的剪影映照在晚霞般的幕布上。那才叫一个美哟!掌声雷动!</p> <p class="ql-block">李双双,</p><p class="ql-block">李双双,</p><p class="ql-block">她是咱妇女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爱国,爱社,爱集体,</p><p class="ql-block">一心扑在工作上。</p><p class="ql-block">集体生产大发展,</p><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力量强!</p><p class="ql-block"> 电影《李双双》(1962),根据中国现代作家李准(1928 — 2000)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李双双的丈夫孙喜旺自私,喜欢贪小便宜。人民公社社员李双双,性格火辣直爽。她大公无私,热爱集体,勤劳能干。李双双是社会主义劳动妇女的典型。第四班的七名女生,其歌唱诙谐幽默,其动作欢快挑逗。她们的表演相当传神,赢得了阵阵掌声。《李双双小唱》歌词通俗,表达浅切。我至今还能唱上几句。</p> <p class="ql-block">  表演是同学们自我报名的。歌曲是白孝珍老师推荐的,由此可见白老师的艺术素养,可不一般呐!</p> <p class="ql-block">白孝珍老师,后排左三</p><p class="ql-block">南川中学1966届初3班饶国新同学摄于1996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电影李双双剧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瑞芳饰李双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同学皮木英。</p><p class="ql-block"> 鸣玉中学有位语文教师,名叫李继贤,他腿有残疾。李老师是南川人,不过他在重庆接受教育和参加工作。李继贤善于创作,1957年前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后来打成右派。再后来,他来到鸣玉中学教书,在文学刊物《乌江》上发表过许多小说。有一个星期天,李老师的妻子来鸣玉中学看他。来者高高瘦瘦的,手里牵着一个三四岁的漂亮小男孩。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皮木英。她比李老师小十几岁。皮木英小学与我同班。四年级时,其母去世,其父另娶,从此她生活就有些悲苦了。初中时皮木英在第四班就读。她就是表演《缝衣歌》和《李双双小唱》的七名女生之一。她的到来,我很意外,因为她改名皮术英了。我们愉快地回忆起初中的那场演出。我问她,为什么改名字。她说,“术” 比 “木” 只多一个点,努力多一点,生活好很多。我们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的岳父母。</p><p class="ql-block"> 我的岳父母一辈子在四川省酉阳第一中学校(人称龙潭中学,今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任教。那是一所名校。在高中尚不多的年代,周围四县的青年都到那里读高中。酉阳一中,其校址毗邻龙潭镇赵世炎(1901—1927)故居赵家大院。因为白孝珍老师的口音与酉阳人一致,所以我问过他们是否知其人。原来,白孝珍正是他们的学生。岳母张盛延女士教过他初中,教的是音乐课。岳父彭泽忠先生教过他高中,教的是数学课。岳父还说,白孝珍是白家大湾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放勋和重华。</p><p class="ql-block"> 1989年我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我的导师是顾易生(1924 — 2013)先生。顾先生和师母徐粹育女士育有三个孩子。长子顾放勋,次子顾重华,三女顾宁。他们都留学美国,定居美国。放勋,这是帝尧的名。重华,这是帝舜的名。我问顾先生,为何如此给儿子取名字?顾先生说,人人皆可为尧舜!</p><p class="ql-block"> 是的。人人皆可为尧舜。这是教师须谨记的一条古训。</p><p class="ql-block">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这是真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料理樱桃肉。</p><p class="ql-block"> 陈永生于1977年9月就读于鸣玉中学的高中部。我还是他的班主任和英语教师,又教过他一个学期多一点。那时候的高中,非常不容易读上。一个班的员额为50人,最后居然达到了68人之多。而且,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大。1978年3月15日,我离开了鸣玉中学,因为我成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临行前,陈永生跑来告诉我,他的父母要为我饯行。一同前往的还有李焕然校长和教导处张主任。席上的主菜是一大碗樱桃肉。</p> <p class="ql-block">  樱桃肉,又叫坛子肉。采用瓦罐(坛子)细火慢煨较好。它是南川的一道美食。其实,樱桃肉就是带甜味的红烧肉。做樱桃肉,以500克五花肉为例,诀窍如下:减少用盐量,改为加方糖两块,其他佐科与红烧肉完全相同。科学研究表明:低盐菜肴,有益健康。</p><p class="ql-block"> 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罗汉豆一样,某味食物好吃,情感经历起了莫大的作用。最近,我想起以前吃过一次的樱桃肉,就尝试做了一碗。居然大成功,色香味俱全,十二分好吃。</p><p class="ql-block"> 从1978年3月吃樱桃肉,到2023年9月做樱桃肉,其间经过了45年。几十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p><p class="ql-block"> 我的学生、同学、同事和老师都过上了美好的生活。鸣玉中学1976届的初中毕业生们,绝大多数比同龄的小学程度者 “混” 得好。鸣玉中学1979届的高中毕业生大都找到了相当不错的工作。同事何仪仙也于1979年考上了大学,并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她曾经到重庆师范大学联系校际文艺交流。她后来定居美国。她的父亲在落实政策后进入大学任教,邝老师一并调入。他们曾经到重庆师范大学外语系听课交流。在鸣玉中学工作期间,我非常努力,始终期待着更大的人生舞台。我一直从《人民文学》和《解放军文艺》上选择短篇小说来翻译成英文,并且每个月定期向英文刊物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文学)投稿。虽然没成功过,但是这为我后来的重大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曾经向处于监督劳动改造中的何先生写信,请教过一个句子的翻译。“你们的值班员可真顶真啦。” 这句话我实在译不出味道来。他很快就给我回信了,译文如下:Your duty officer is truly dutiful. 这简直是神来之笔!我在鸣玉中学工作的那几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心目中,理想的学者是军人加学者。作为军人,生存训练是第一位的。要活下来!活下来,才能奋斗。我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吃的。做得好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唱起歌来。今天做樱桃肉成功,我又想起了《李双双小唱》。我倚声填词,得《樱桃肉小唱》一阕,词曰:</p><p class="ql-block">樱桃肉,</p><p class="ql-block">喷喷香,</p><p class="ql-block">它是咱餐桌的一道光。</p><p class="ql-block">皮糯,肉嫩,滋味长,</p><p class="ql-block">甜津津呀有回想。</p><p class="ql-block">而尽迈步从头越,</p><p class="ql-block">金风送来桂花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自做樱桃肉一大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食材原来很普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食材真的很普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