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大家都知道天下所共传宝--和氏璧,也知道"完壁归赵","将相和″的故事,它也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一块举世无双的通灵宝玉,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但您知道它产自哪里,又是谁发现的吗?鉴宝者又遭遇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许多人都欣赏过钱塘江的怒潮,您知道钱塘江的潮神是谁吗?第一条人工运河是谁规划主持开掘的吗?许多海外华人都喜欢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穿越千古彻人心!但您知道课本上选刊的,无数人心上的吟诵的千古名篇《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是何方人士吗?您知道心领"神会",无念为宗的荷泽宗创始人是哪路神仙吗?您知道归隐佛门的人为什么都姓释吗?您知道还有一个扶不上墙的更始帝刘玄的短命朝廷吗?就让我们随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原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段明贵(笔名凡夫)老先生一起走进这千古襄阳的历史,去探寻风云中的帝王将相、文人志士、女中豪杰吧!</p> <p class="ql-block">(一)三个皇帝</p><p class="ql-block">1,汉更始帝:刘玄</p><p class="ql-block">2,汉光武帝:刘秀</p><p class="ql-block">3,梁武帝:萧衍</p> <p class="ql-block">1,扶不上墙的汉更始帝:刘玄</p><p class="ql-block"> 前汉与后汉之间有王莽建立的新莽政权,而在王莽灭亡之后,东汉建立之前,还曾经存在过一个短命朝庭,这就是以刘玄为首的更始政权。</p><p class="ql-block"> 刘玄自圣公,生于西汉末年,‘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汉朝宗室后代,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他曾经与人纠纷,豢养宾客由此获罪逃往到平林投奔陈牧等人,平林人陈牧起兵反抗王莽的统治,队伍日渐壮大,平林军是绿林军的一支。刘玄加入了该部,担任安集掾。公元23年,王莽大军来袭,刘玄所在的平林军和刘縯、刘秀的舂陵兵还有绿林军系统约其他部队下江兵,新市兵联合击溃了敌军,声威大振,但众军无首,刘縯的威望很高,但性格张扬,绿林军将领担心他专权拔扈,而刘玄是刘縯的丛兄,都是舂陵侯刘买的后代,刘玄没有自己的势力好控制,就拥立他成为皇帝,年号更始。刘玄向来懦弱,经常在朝廷上流着汗,不知所云。周围人都感到吃惊和失望!绿林起义军一直打到长安,刘玄随之成为天下之主。</p> <p class="ql-block"> 更始三年(25年),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更始政权土崩瓦解,刘玄无奈向赤眉军出降,最终被赤眉军所杀,葬于霸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汉光武帝:东汉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刘秀</p><p class="ql-block"> 刘秀字文叔,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高帝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5年),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北),早年与兄刘縯等率宾客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刘玄称帝后,被拜为太常偏将军。更始元年(23年)与王凤所率起义军配合,取得昆阳之战的胜利,歼灭王莽军主力。刘縯遇害后,刘秀隐忍伪装,取得更始帝刘玄的信任。旋被派往河北,镇压并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势力大增。被封为萧王后,即拒绝更始召命。更始三年(25年),刘秀公开与更始帝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p> <p class="ql-block"> 刘秀即位之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免赋税、徭役,裁省吏员;多次下诏释放及禁止残害奴婢,使大批奴婢免为庶民;实行度田,检核垦田和户口,旋因遭到强烈反抗而失败。又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公职权,全国政务皆通过尚书台而总揽于皇帝;妥善安置功臣,赐其高爵厚禄而不使干预政事,禁止外戚、宦官干政;裁并四百余县,取消内郡地方兵,裁撤郡都尉,削弱地方兵权,扩大中央直接统辖的军队。统治期间,社会生产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光武中兴”。</p><p class="ql-block">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 、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也是刘秀之所以被称为千古帝王的独特的治国方略。</p><p class="ql-block"> 刘秀于中元二年(57年)二月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谥号光武,庙号世祖,葬于原陵。</p> <p class="ql-block">千古古刹白水寺遗址:襄阳市枣阳吴店镇狮子山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梁朝的开国皇帝一梁武帝萧𣶹</p><p class="ql-block"> 萧衍,字叔达,萧何二十五世孙。萧衍出身士族,文韬列“竟陵八友”,武略因抵御北魏南侵襄阳等军功,就任南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p><p class="ql-block">梁武帝:襄阳六得</p><p class="ql-block">☆得爱嫔(丁令光)</p><p class="ql-block">☆得太子(萧统)</p><p class="ql-block">☆得佳作(《襄阳蹋铜歌》一李白)</p><p class="ql-block">☆得战略物资(木枓竹料做舰船,小麦)</p><p class="ql-block">☆得天下(取代齐明帝)</p> <p class="ql-block"> 公元499年(南齐永元元年),在南齐雍州刺史治所襄阳,一道刺史密令被神秘地执行着:“招聚骁勇以万数,多伐材竹,沉之檀溪。积茅如冈阜,皆不之用。”《资治通鉴.齐纪八》大量竹木沉入檀溪水中,也不问用处,然后又悄然无声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伐竹沉木”发生在襄阳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在镇守襄阳期间,萧洐借得一方宝地,幸遇龙光缠身的女子一樊城女子丁令光迎为爱嫔,进而在襄阳又喜添太子萧统,其太子文贯华夏。休身养息间见襄阳健儿精兵强壮,便在檀溪屯兵操练,继而又在檀溪建造了三千多艘舰船,就沿着襄水到了桃林渡(现在凤林古渡》后,发兵沿江而下进入长江流城市,直至夺取建康(南京),定都南京。</p> <p class="ql-block">萧衍兵起凤林渡</p> <p class="ql-block">三千舰船沿达而下,直达扬州。</p> <p class="ql-block">纷飞的岁月襄阳人共走出了16位宰相</p><p class="ql-block">战国:1位</p><p class="ql-block">三国:1位</p><p class="ql-block">南北朝:6位</p><p class="ql-block">唐朝:3位</p><p class="ql-block">明朝:2位</p><p class="ql-block">清朝:1位</p><p class="ql-block">南北朝:</p><p class="ql-block">柳元景 曾祖时迁至襄阳,孝武帝时官至侍中中正。</p><p class="ql-block">柳世隆 襄阳人,柳元景兄之子,北朝时官至尚书令,左光禄大夫侍中。</p><p class="ql-block">柳文通 襄阳人,世隆二子,梁武帝时任右仆射。</p><p class="ql-block">柳文深 襄阳人,世隆四子,梁武帝时任给事黄门侍郎。</p><p class="ql-block">柳忱 襄阳人,世隆五子,梁武帝时任侍中。</p><p class="ql-block">韦睿 曾祖时迁至襄阳。南朝梁普通元年迁侍中。</p> <p class="ql-block">二,三大宰相</p><p class="ql-block">1,战国吴国:伍子胥</p><p class="ql-block">2,唐武则天:张柬之</p><p class="ql-block">3,清文渊阁大学土:单懋谦</p><p class="ql-block">一说到宰相,我们会想到这些总揽政务的人</p><p class="ql-block">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们宽仁大度、虚怀若谷、他们海纳百川,旷达不羁、游目骋怀、襟怀磊落。</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就逐一去领略他们的胆识才学和胸襟!</p> <p class="ql-block">1,战国时期吴国相国一伍子胥</p> <p class="ql-block">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p><p class="ql-block">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往吴国,逃到昭关(今安微省含山县北),发现楚平王派重兵把守,而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又是大江隔断,形势险要,过关真是难于上青天。伍子胥便一夜急白了头,这样反到救了他,在东皋公的巧妙安排下,更衣换装,到了吴国后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吴子胥是姑苏城(今苏州)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p><p class="ql-block">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p> <p class="ql-block">伍子胥是苏州城的建设者</p><p class="ql-block">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首先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亲自受命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同时规划和主持开掘了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造福于苏州子孙后代。他是苏州城的设计师和建造者,对吴地后人的作为和城市性能有着更直接的影响。这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楚国人,然而命运“悲催”,和屈原一样同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了结性命,一位在“众人皆醉我独醒”极度孤独、完全绝望之下投身汨罗江,另一位被指有不臣之心,被吴王夫差赐死马革裹尸抛入由他率人开挖的运河之中。</p><p class="ql-block">所以苏州人为纪念把伍子胥把这条运河称为胥溪;把新城西南角的城门称为胥门;胥门通向太湖的大河称为胥江;胥江汇入太湖的入口称为胥口;还把附近的一座山命名为胥山。</p><p class="ql-block">☆中国大地历古以来在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苏州市端午节的汉族民间习俗与其他地区不同,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相伍子胥。</p> <p class="ql-block">伍子胥也被尊称为钱塘江的潮神。以示苏州人后世景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咏伍子胥</p><p class="ql-block">《伍子胥庙》</p><p class="ql-block">宋 作者: 鲍寿孙</p><p class="ql-block">百世子胥调,犹存寂寞中。鞭尸生快怨,抉眼死遗忠。</p><p class="ql-block">故国古今梦,怒涛朝夕风。登临一长啸,斜日海门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张柬之一唐朝名将、诗人。</p><p class="ql-block"> 张柬之,字孟将,襄阳襄州人。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通过贤良方正科考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蜀二州刺史、荆州长史。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p><p class="ql-block">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联合桓彦范、敬晖等人,乘着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拜吏部尚书,受封汉阳郡公,累封汉阳郡王。除恶不尽,遭韦后和武三思排挤,再贬流放泷州(今广东罗定),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追赠司徒、中书令,谥号文贞,配享唐中宗庙庭。</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推 翻武则天时的行为不彻底,武三思在武则天下台后仍大权在握,后遭武三思排挤,被中宗免去相位,张柬之失权后,回襄州养病,任襄州刺史。到襄州后,他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不放纵宽免。适逢汉水暴涨侵及外城,张柬之就军营壁垒筑堤,遏制急流怒涛,全境依赖它防洪,此时,张柬之己八十有余,不顾年老体衰,亲临防汛抗洪一线指挥,他带领襄阳人民日夜坚守,终于使襄阳城转危为安!襄阳人为感恩张柬之,把修筑的堤坝命名张公堤,同时又修建了张公祠。胜利街与向阳路有条交叉路叫落轿街,就是为景仰张柬之而命名的。当时只要作为襄阳的文武官员,文官到此要下轿,武官到此要下马以示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公祠位于襄城区胜利街218号,榕庭酒店内</p><p class="ql-block">宾馆的南侧临山体之间有一片场地,中有一个亭亭如盖的320多年三角枫,门前竖有"张公祠"碑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公祠森林公园 市民爬山走绿道锻炼休闲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东飞伯劳歌</p><p class="ql-block"> 唐 张柬之</p><p class="ql-block">青田白鹤丹山凤,婺女姮娥两相送。</p><p class="ql-block">谁家绝世绮帐前,艳粉芳脂映宝钿。</p><p class="ql-block">窈窕玉堂褰翠幕,参差绣户悬珠箔。</p><p class="ql-block">绝世三五爱红妆,冶袖长裾兰麝香。</p><p class="ql-block">春去花枝俄易改,可叹年光不相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清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p><p class="ql-block"> 单懋谦(1802年-1879年),字仲亨,号地山,湖北襄阳人,晚清官员。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壬辰恩科进士,殿试名列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左都御史、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咸丰三年至六年,于襄阳办团练,拒太平军。同治十一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丁忧期间,回襄阳鹿门书院讲课,擢拔英才。光绪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单精诗词,工书法,有《岘云山房遗稿》存世。</p> <p class="ql-block"> 单懋谦为人温和,处世持重。当时用人颇讲资历,特别是汉人当宰相的,更重勋望,惟单懋谦一人先后经历了朝廷六部中的五部,而最终主掌朝政,一时颇为世人所钦羡。单懋谦督广东,江西学政时,革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主考三次,识拔了一些后进。尚书郑敦谨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均被他所发现。襄阳名士、翰林院编修王万芳亦曾拜在门下。</p> <p class="ql-block">单懋谦不但政绩显著,而且还精诗词,善书法。光绪元年书题的“米公祠”三字,浑厚庄重,丰润有力,一百多年来为人们所赞赏。1874年《襄阳县志》告成,曾为作序。1875年书题“米公祠’三字,刻于米芾纪念堂门楣之上。其著作辑为《岘云山房遗稿》</p><p class="ql-block">晓渡瓦哈木河</p><p class="ql-block">[单懋谦</p><p class="ql-block">破晓冲寒渡,春深拥敝裘。</p><p class="ql-block">山仍含雪睡,河尚带冰流。</p><p class="ql-block">远塞愁羁客,衰年愧壮游。</p><p class="ql-block">此行亦自笑,并不为封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深河驿有感</p><p class="ql-block">单懋谦</p><p class="ql-block">千里风尘两鬓霜,长途老境黯然伤。支离病马嘶荒驿,瑟缩寒鸦下夕阳。</p><p class="ql-block">不尽悲歌增感慨,欲将凭吊寄苍茫。青磷白骨都消尽,莫问当年古战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单懋谦是襄阳城内人,在他做清代吏部尚书的时候,皇帝恩准他建亚相府第,宅基选在襄阳城北街临汉门内,紧靠城门西侧,这恰同襄阳巨商杨家为邻。相府建成,要砌一道围墙,就在下基脚时,隔壁的杨家是大商户,恃财傲物,不依不饶,说是占了杨家地界。单府总管是单懋谦的侄儿,名叫单太源。他见杨家出言不逊,便修书给京城叔父,请其出气。没想到送信的人带回单懋谦的复信,信上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信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单太源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按叔父的意思,将围墙往里移了三尺。</p><p class="ql-block"> 杨天禄见单家把围墙基脚后移了几尺重新开挖,暗中一打听,感叹道: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他赶紧吩咐下人将自己的院墙向里移了三尺,以报单相礼让之德。</p> <p class="ql-block">浑厚庄重,丰润有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800多年建制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百度一下,您就可以知道她是一座历史名城,但大多数人知道襄阳大多是金庸的小说。郭靖黄蓉卫襄阳殉国的城市,以及郭襄的名字由来。事实上的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就造就很多文韬武略的将军。这里所讲的三大名将俊逸儒将,带您去了解古时襄阳的将军。</p><p class="ql-block">1,晋镇南大将军:羊祜</p><p class="ql-block">2,晋镇南大将军:杜预</p><p class="ql-block">3,梁朝:韦睿</p><p class="ql-block">(马骏、廖化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羊祜一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沿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羊祜出身名门望族“泰山羊氏”,他博学能文,清廉正直。早年在曹魏政权任中书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因与掌权的司马氏的姻亲关系,得以平步青云。魏元帝即位后,历任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职。晋代魏前夕,担任中领军,掌领禁军,兼管内外政事。西晋建立后,累官尚书右仆射、卫将军,封钜平侯。泰始五年(269年),出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在荆州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扩充军备,训练士兵,全力筹备灭吴计划。咸宁四年(278年),羊祜去世,临终前举荐度支尚书杜预接替职务。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为“成”。两年后,晋武帝依其策划灭吴,完成统一。唐宋时期,羊祜得以配享武庙。</p> <p class="ql-block">羊祜从小就从在清德门风的家教中熏陶。其祖父羊续任东汉南阳太守就留下了"悬鱼太守"的清廉美誉。父亲羊衜任上党太守,也有廉名载于史册。所以长大后更是德才兼备,又善于写文。长于论辩而有盛名于世。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毌亲蔡贞姬是才女蔡文姬的胞妹,晋景帝司马师的皇后羊徽玉是他的亲姐姐,晋武帝的生母王元姬是他的姑表姐,这才学,家势,长相让他占全了,泰山郡将夏侯威,′就把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更上锦上添花,十全十美哇!</p><p class="ql-block"> 故此,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宫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古代五种宫署的合称)也纷纷任命他,但羊祜都一一拒绝就职。太原人郭奕当面夸他是当代的颜回。</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由于门第关系,羊祜虽然年轻,但很有政治头脑,他判断曹爽终将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基本上是游离于两大集团争斗之外。</p><p class="ql-block">在岳父因曹爽遭到株连逃包蜀汉,别的亲戚都避而远之,羊祜却站出来体恤其岳父家属,亲近恩礼,愈于常日,不久羊祜约母亲和长兄羊发相继去世,羊祜服丧守礼十多年,其间以道素自居,笃重朴实,一如儒者。</p><p class="ql-block">首亭西侧的一幅楹联,弥补了这一遗憾:</p><p class="ql-block">两记各传神,单论觞筹,欧子酣醺超叔子,</p><p class="ql-block">双亭俱播美,相稽岁序,襄州誉望早滁州。</p><p class="ql-block">更有岘首亭东侧联称为绝赞:</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贤德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亭何须大,占风光步上峰巅。</p> <p class="ql-block">司马师得势之后,他当然会重用这个才华横溢的小舅子,而羊祜面对姐夫给的高官厚位,竟然毫不心动,甚至接二连三地拒绝。后来司马师去世后,由弟弟司马昭接下手中的权力,司马昭也十分看好羊祜的能力,甚至不惜以当时皇帝的名义拜他为中书侍郎。羊祜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这次不能再拒绝司马家的任命,他知道自己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司马家的委派,恐怕最后会惹来杀身之祸。</p><p class="ql-block">公元22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建立西晋,虽然改朝换代了,但是羊祜还是一如既往地受到当权者的重用。本来魏蜀吴三国鼎立,如今却只剩下晋和东吴两个国家,司马炎的目标当然是尽快消灭东吴,一统天下,尽快结束这几百年来的乱世。羊祜一直是司马炎的左膀右臂,被委派去荆州消灭东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荆州处于西晋和东吴的交界,一直都处于战火之中,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十分辛苦。</p><p class="ql-block"> 来到荆州这一年,羊祜已经49岁了,在那个人均寿命四十岁的年代,他已经算是一个老人。而荆州也是羊祜一生中最大的杰作,他让荆州的百姓重新过上了平安富足的生活。由于当时年年战乱,而荆州又处于几国边界,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常年打仗,那最需要的就是粮食,这粮食从哪里来?也只能从老百姓那里征收。羊祜到荆州后,把原来一半的士兵都送去垦田,这样一来军粮的问题就可以由军队自己解决,而不用去为难老百姓。本来军队里的粮食最多的时候,也只够吃上百天,而在羊祜的改革后,军粮够吃好几年的。这一举措也让荆州的百姓感激涕零,对于他们来说羊祜简直就是再生父母。</p> <p class="ql-block">军事上,与荆州对峙的东吴的守将是陆逊的儿子陆抗,此人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羊祜虽然很想攻下东吴,但他知道陆抗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两国虽然是敌对关系,但是陆抗和羊祜却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意,羊祜是一个正人君子,对东吴的百姓和将领都十分友好,他也不会去偷袭东吴,而是会在约定的时间,双方再展开战斗。一次陆抗生病,羊祜竟然送去自己亲手研制的药膏,而陆抗也是十分相信羊祜,竟然一饮而下,并不害怕他会毒害自己。正是出于对对方的了解,他们才不会轻举妄动,羊祜在荆州长达十年的经营,不仅使荆州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更让东吴的百姓也不再畏惧和敌视西晋。这一招也是真的高,可以算得上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正的高手从来都不是杀了多少人,屠了多少座城,而是能够让百姓诚心的归降自己。</p> <p class="ql-block"> 后来羊祜因姐姐羊徽瑜去世,返回洛阳,而此时的羊祜也已经重病缠身,自知命不久矣的羊祜,向司马炎推荐杜预来代替自己的职位。公元278年11月,羊祜因病离世,享年58岁,羊祜去世两年后,杜预成功灭吴,而杜预之所以能这么快灭东吴,那是因为羊祜之前长达十年的规划和部署。在成功消灭东吴之后,司马炎在洛阳举行庆功宴,正当大家开心地庆祝时,司马炎十分感伤地说:“这都是羊祜的功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亭西侧的一幅楹联,弥补了这一遗憾:</p><p class="ql-block">两记各传神,单论觞筹,欧子酣醺超叔子,</p><p class="ql-block">双亭俱播美,相稽岁序,襄州誉望早滁州。</p><p class="ql-block">更有岘首亭东侧联称为绝赞:</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贤德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亭何须大,占风光步上峰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魏晋时期军事家,经济家,律学家,学者一杜预</p> <p class="ql-block">杜预(222年-285年初[56]),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中国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p><p class="ql-block">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咸宁四年(278年)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他积极备战,支持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吴作战,并在咸宁五年(279年)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战后因功进封当阳县侯,仍镇荆州。在战后仍讲武备战,兴建学校,督修水利,被时人称为“杜父”。后被征入朝,拜司隶校尉,于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56]逝于邓县,终年六十三岁。获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p><p class="ql-block">杜预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时誉为“杜武库”。他与张斐对《晋律》的注解,在当时有“张杜律”之称。其所撰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考释严密,注解准确,其中不乏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他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p> <p class="ql-block">杜预为什么能进文庙和武庙?杜预出身名门,在文学和军事上都十分有造诣,主导了西晋灭亡孙吴的重要战役。杜预出身曹魏,虽然是官僚子弟,家境殷实。但是杜预却并非纵情享乐的纨绔子弟,相反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读书。小小年纪就博览群书,好著作。他本人酷爱读《左传》,对于经济、政治、数学、史学等都有很深的研究。而且还经过多年的研究,写下了《春秋释例》和《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建言政制西晋建立后,对其政权的支柱世家大族实行放纵的政策。因此社会上黑暗腐败,各级官吏蝇营狗苟,公相塞过,互相包庇。泰始四年(268年),杜预针对这种情况,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实行考课制度。他主张整顿吏治,建立严明赏罚的制度,提出“六年黜陟法”。六年中优秀的要越级提拔,皆差的上奏朝廷免官,“优多劣少”者继续留任,“劣多优少”者降级使用。杜预两度任度支尚书,提出大小建议五十余条,其中如建议施行籍田,提出安边政策,又制造人排,兴建常平仓,议定谷价,计算盐运,制订考课制度等措施,都于国计民生有益。</p> <p class="ql-block">杜预是三国后期的新星。只因生活在司马氏的高压之下,受到父亲的牵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办法出来做宫。然而司马昭发现了他,甚至把妹妹高陆公主嫁给他,从此杜预走向了人生颠峰,成就超过了诸葛亮。</p><p class="ql-block"> 杜预从小博览群书,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算术等学科都有广泛涉猎,尤其喜欢读右传,司马昭发现他的过人才华,为他父亲杜恕恢复了爵位,还让杜预成为自己的高参。</p><p class="ql-block"> 蜀汉灭亡不久,野心勃勃的司马昭开始谋划取代曹魏,准备修改各项剩度先行辅路。从咸熙元年起,司马昭委任贾充、裴秀、郑冲等多名心腹修改礼仪、法律等,杜预也受命参与法律的制定。并成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几乎最繁重的工作都是由他完成的。这部法律即是泰始四年颁布的晋律,上承汉律,下启唐律,简明扼要,对后世的法律有很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除了参与军事和法律,杜预在政务方面也颇有建树。</p><p class="ql-block"> 西晋时,杜预担任代理河南尹,任期间认为河南作为天下之中,应具有教化天下的表率义务。因此对考核官员,以及选拔人才等制度大加改革,成效显著。</p><p class="ql-block"> 泰始七年杜预任度支尚书,掌管政府的财政事务,关乎国家命脉,杜预就提出了50多条治国治军的建议。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当时暴发洪水蔓延七州,造成巨大破坏,他考察之后|,对曹魏以来的屯田,和水利政策形势做出了针对性的改革,即可有效防范洪灾再度造成破坏,也极大提升了农业效益。利国利民,功在千秋!杜预又设计在都城洛阳建造桥梁,作为沟通南北的要津。洛阳的水路发达,却因为河流湍急,信滩密布,经常船翻人亡。建造桥梁就可有效地解决洛阳一直以来的主要交通干道水路危险难行问题。此外,杜预还发现天下通行的历法有误,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误差。修订出新的立法,取代旧例通行。</p><p class="ql-block"> 杜预在朝中治理政务七年,斟酌处理国家大事不可胜数,受到朝野称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军事天才</p><p class="ql-block"> 西晋建立时,蜀汉己经灭亡。但孙吴仍然占据江东,割据称雄,所以司马炎一直策划将孙吴灭掉。</p><p class="ql-block"> 咸宁四年春季,坐镇荆州前线、长期对抗孙吴的晋军主帅羊祜突然病重,为此,向司马炎推荐杜预。</p><p class="ql-block"> 同年11月,司马炎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杜预随即南下荆州,驻守襄。为伐孙吴做战前准备。由于羊祜多年休养生息,此时的荆州己经有了十年的存粮,足以支撑大规模的作战,认为时机己经成熟的杜预,一改羊祜柔和的方针积极求战。西晋和孙吴在荆州的争夺焦点是西陵。只要突破西陵,水师就可以顺流而下,驰骋荆州乃至江东孙吴腹地。</p> <p class="ql-block">3,文弱军事天才将军一韦睿</p><p class="ql-block">说起武将,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是身披战甲、骑在战马上的高大威猛形象,可是有这样一位武将,却是一个骑不了马的文弱书生,他身体羸弱,只能穿着宽大的袖袍,坐在车轿中指挥军队。</p><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凭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屡战屡胜,成为了历史上的著名战将,毛泽东更是对其传记的批注达25次之多,并号召领导干部学习他的优良作风。此人就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韦睿。</p> <p class="ql-block">韦睿 (442年-520年9月20日[1]),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2]。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p><p class="ql-block">韦睿出身三辅大姓,早年任上庸太守。南齐末年,韦睿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南梁建立后,拜廷尉,封都梁子。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小岘城。继而进军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天监六年(507年),与曹景宗率军于钟离之战中大破北魏,取得“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3]。因功进爵永昌侯。官至侍中、车骑将军。普通元年(520年),韦睿去世,终年七十九岁。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严”。</p><p class="ql-block">韦睿仁民爱物,肯与士卒同甘共苦,一生廉洁,家无余财丿。北魏人对其颇为畏惧,称他为“韦虎”。《南史》称其“与裴邃俱为梁世名将,余人莫及”。明人杨慎亦称其为“六朝人才”之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