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一篇要写青山关,脑海中出现的第一幅图片就是青山古堡一面墙上的字幅——“有城可青,无限关山”,只有八个字,但有丰富的内蕴。一座城,一座青山,城绿山青,生机盎然;一座山,一道关隘,山高隘险,江山无限。</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九·一八,国人不能忘记的日子。青城古堡也有与抗战历史相关的故事,因此,先写下这段文字。</p><p class="ql-block"> 青城古堡中有一个水井——扳倒井,传说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修关城时所扳倒,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扳倒水井这件为民造福的事儿,就把这眼水井取名为“戚继光扳倒蟛”,以便世代流传。此井深一丈五尺,井水清澈透底。涝年不溢,旱年不涸,井水清凉甘甜。</p><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在1943年日军占领青山关城堡后,这眼“扳倒井”也和这里的人民一样遭了劫难。日伪军占据城堡后,人畜用水全靠这眼“扳倒井”。可是时间不长,“扳倒井”突然干涸。日军命人将“扳倒井”拆掉,又深挖数尺,然后把斜井砌成直井。井虽有了水,但浑浊不清,苦涩难喝。到了解放以后,井水又渐渐清澈起来,而且恢复了昔日的清甜。</p><p class="ql-block"> (百度资料)</p><p class="ql-block"> 这眼水面远远高于下面河沟的“扳倒井”,它是一处别致的风景,也承载着人类的情感,山有情,水有意,它也用一种方式与恶抗争。</p> <p class="ql-block"> 青山关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北部,坐落在燕山支脉,大青山腹地,万里长城从此蜿蜒而过,加之古城堡建在山脚平台上,故名青山关。</p><p class="ql-block"> 青山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把守的道路外达塞北草原,内地直抵蓟州镇府三屯营,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军事重地。关城两侧高山对拱,峰峦叠障,万里长城从南腾空而来,由此蜿蜒西去,更显得青山关地形险要,气势雄伟,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青山关长城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虽然饱经风雨、历经战乱,保存的较为完整,保留了它的原始形态。</p><p class="ql-block"> (百度资料)</p><p class="ql-block"> 现在青山关是一个4A风景区,在一个非节假日的时间段游览青山关,没有人头攒动的喧闹,可以尽情地饱览山青关险长城屹立的壮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一条人工修砌栈道上山,走了一段路,就看到了长城的遗址,残破苍凉,但又在那坚强地屹立,让人心生敬意。行走长城的路,时而平缓,时而崎岖,有时是手脚并用地攀爬,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敌楼,有的砖石散落,有的只有一面单墙在孤独地耸立,有的保持着它最原始的样子。我走过一些原生态的长城,对长城的视觉冲击力有一定的免疫力,不会抚掌扪心地惊叹,但我会用眼睛看,看它的雄浑磅礴之壮美,用耳朵去听,听吹过长城的风声,还能不能传来戍角悲鸣,用心去感悟,那沉淀下来的历史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我没有刻意去寻找这段长城上最富盛名的监狱楼、七十二券楼、月亮楼、空心敌楼、太平松,我不懂长城的构造和建制,我就是一种单纯又单纯的喜欢,再说的高雅一些就是崇拜敬仰,站在长城上,我就有一种被洗涤的感觉,清澈通透。</p> <p class="ql-block"> 我没有走完在青山关景区里目力所及的长城,看到最后两个敌楼,我停下了攀登的脚步,站在原地,向上仰望,我不是来征服的,我是在膜拜,把信仰放在心里,是我行走长城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 我按着原路返回,脚步依然,走走停停,回望走过的城墙,远看连绵的群山,走到最初上山的路时,我没有转弯,沿着一条土路往下走,想的是,无路可走时我再返回。走着走着我发现,脚下还是城墙,是从山谷里修砌上来的高高的城墙,风霜雨雪,砂石飞尘,离离荒草的侵漫,成了一条平缓的斜坡路,给我惊喜的是,走在这条路上,我又看到了修葺一新城墙、敌楼还有炮台和仿制的的两门大炮,更大的惊喜时它把我带进了青山古堡。</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青山关是长城上修建的一座古城堡,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抗倭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这座城堡现在保存完好,是名副其实的古城,主要用途就是屯兵,规模达到了上千人,相当于现在一个团的兵力。这些士兵长年在这里坚守,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不但有兵营,还有了茶楼、酒肆、当铺,寺庙、民居、钱庄。成了一个热闹的小集镇。</p> <p class="ql-block"> 我进入古堡最先看到的是一面墙上写着戚继光的诗:</p><p class="ql-block"> 《韬钤深处》</p><p class="ql-block"> 明·戚继光</p><p class="ql-block">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p><p class="ql-block">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p><p class="ql-block">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p><p class="ql-block">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表明了一代民族英雄荡平倭寇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进入古堡,在长城上壮怀激烈的感觉都散去了,这里像一个集镇,有石碾、石磨,有钱庄当铺,有粮店、药店,有驿站,有寺院,只有把总署和校军场还让我们觉得与军事战争有关。</p> <p class="ql-block"> 穿过历史的烟云,没有战事时,这里春天桃花红,夏天荷叶绿,秋天瓜果香,冬天瑞雪祥,充满了田园诗意。月光下,也许还有家人围坐,灯火相亲的美好情景,寺院里晨钟暮鼓,梵音空灵。走在古堡的青石路上,在一个个小院篱落的缝隙里窥视,有穿越时空,恍如隔世之感,徜徉其中,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一个石刻,上面有中国古建筑学家,万里长城第一人罗哲文的题字:“青山关是万里长城沿线保存下来最精致的古堡”。</p> <p class="ql-block"> 走出来厚重的古堡门,又看到高耸绵延的城墙,抚摸着城墙走过,来到青山关最著名的水门。山海关为天下第一关,而青山关水门则是万里长城第一门,是长城沿线保存完好的仅有一座提拉式水门。</p><p class="ql-block"> 水门亦称水关,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它建于城堡东侧,以山崖为基,基座上砌条石五层,条石上垒方砖五十五行,砌成拱形,门阔八尺,高一丈四尺,上拱下方,造型美观,无任何修饰,显得简洁疏朗,朴实大方。远远望去,水门洞像一弯弦月升在山腰,虽经四百余年战火洗涤,风雨浸剥、地震摇撼,数度山洪奔泻冲刷,却没有改变它的造形,仍然坚实无比,巍然屹立。水门下常年溪水潺潺,欢歌不断,从水门淌出的清流辗转入关内小青河。</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水门原有铜闸一道,重达千斤,门楼上四面有四个大石礅,连通杠杆,可自由升降闸门。平时落闸蓄水,敌人来犯,可提闸放水阻寇。除此之外,水门还能起到泻洪、排水和限制行人的作用。清光绪十三年,山洪爆发,铜闸被冲走。据当地老百姓推断,因铜门太重,当时交通运输工具又不便,不可能被人偷运走,可能是淤埋于山下河床中。如能发掘,是珍贵的历史文物。</p><p class="ql-block"> (百度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登上台阶仰视着厚重坚固的水门,一声慨叹,</span>数百年后的今天,边关小城早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鼓角铮鸣,城堡内没有了思乡的戍卒,城堡外没有了思夫的闺妇,这边关小镇成了有城可倾,无限关山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顺着在一条杏林路上返回起点,我又有个心愿:明年春天,杏花粉、桃花红、梨花似雪时,你可来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