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9月18日,周一。</h1><h1> 上午去了地坛书市,本想早几天过去的,却拖到了最后一天。地坛公园仍然人头攒动。这届书市,以史铁生的一篇散文《我与地坛》作为主题。</h1><h1> 逛了整整两个小时,只购得一本书法贴。正准备离开,看到人群围拢着一辆轮椅,一位女子倚靠在轮椅里,她身前小桌上摆放着两摞图书。走近,见桌前挂了一面招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写的书”</span>。已有人在翻阅桌上的图书,一本是《心的翅膀》,另一本是《我把歌唱给你听》。一对老夫妇在和她交谈着。我也上前翻阅她的这两本书,知道了她叫洛洛。</h1><h1> 洛洛身材瘦小,整个身子卷曲在轮椅中,全身近乎僵直,似乎还有轻微的表达障碍。当老夫妇提出要购买她的图书时,她向两位老者投去感激的目光,笑着主动要在书的扉页签上自己的名字。老者将笔褪下笔帽送进她的左手拇指和中指间,只见她用牙齿咬住捆扎在手腕上的白色提带,努力用头牵引起左臂,吃力地在书的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名字。</h1><h1> </h1> <h1> 我呆呆地看着。忽然想起用手机拍下这一幕。</h1><h1> 在此后翻阅她的《心的翅膀》时,书的封底写有这样一段:</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如果非要问我,到底为什么而写,我只<u>希望那些拥有健康体魄和灵魂的人们,在合上我的这本书以后,对生活会更加热爱,</u>这是我写作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和初衷”</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b style="color:rgb(51, 51, 51);"> </b><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读了上面的这段文字,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买下这本书。不是怜悯,而是心生感动,想更多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她的精神世界。</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同样,她也主动提出为我签字留念。我将她身前的笔,递到她的左手,她依然吃力地将笔靠近书页,一笔一划认真的签上她的名字。</span></h1> <h1> 在我与她简短交谈中,问起这本书是怎样写成,她回答,是用手写的方式。其后的两本书,才使用上了电脑。</h1><h1> 还没开始阅读,已经深深被感动,我想知道她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回来后,读了这本书的引言自序,在第一章“孤独的童年”中,她有着大多数同龄孩子不曾有的苦难。</h1><h1> 洛洛,原名罗爱群。35年前,因当时城乡条件上的差异,没能及时接种小儿麻痹疫苗,才一岁的她最终没有躲过这一病魔。颈部以下除了左手大拇指和中指能动之外,全都失去知觉。从此,她没有了与同龄人一样的世界。</h1><h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没有上过学,妈妈教我读书认字”</b>,然而,上帝开始宠爱这个原本不幸的孩子,让她喜欢上了阅读,阅读打开了洛洛的世界.....</h1><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7岁的时候,她写的《月亮圆的时候》在《承德晚报》周末版发表。2006年6月,她写的第一本书《心的翅膀》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洛洛突然觉得,写书卖书,也可以养活自己。于是,轮椅载着她,从承德到石家庄,从石家庄到北京。2014年,洛洛汇入北漂大军。之后,《把我唱给你听》、《这一秒的幸福》相继问世。写作、摆摊、售书、再写作、攒够钱再出书,成为她的生活的全部。</span></p> 北京的什刹海,曾经留下过她的身影, <h1> 2019年5月17日《中国摄影报》头版报道洛洛《心灵之光》。评语是这样说的:</h1><h1><br></h1><h1>“画面前方路灯打亮的一条路,引向那小小但耀眼的一盏灯,让我们的视线落在了一个柔弱、安静,坐在轮椅上的女孩身上,背景中熙攘的人群,隐藏在夜幕中,轮椅上的一盏灯点亮了女孩洛洛的面孔和她面前的书籍。我们看到了一个柔弱但坚定的坐在轮椅上女孩......”</h1><h1> 她曾经说过,<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是多么喜欢傍晚时分的后海。</b></h1> <h1> </h1><h1> 在她的书里,她把童年的不幸和生活的艰辛,仅仅化作一抹淡淡的流云,一声轻轻的风吟,而上帝赐予她的乐观与坚强,睿智和开朗,使她笔下的文字,在纸间活泼欢愉地跳跃着,她将常人眼中的苦难,活生生演绎成了一部美丽的童话和温情的浪漫。</h1><h1> 就在这本书中,她写道:<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一直想开一个店,赚一点钱,够自己的衣食住行。那样我就可以整天在自己的书店看书,再不必因为没有电梯或者几个台阶的羁绊不能进入书店而发愁。</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个店最重要的特点会是音乐和挂在墙上的画,要有咖啡,茶,果珍之类的饮品,这些是要有钱的。音乐最好是神秘花园乐队的,或是舒缓空灵的那种。画要抽象,铅尘不染的那种。哪怕你仅仅是因为某一段音乐来到店里面小憩,喝上一杯咖啡,翻几页你喜欢的书,也能体验到我为你创造的感觉吧,对我这就够了。</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将钟爱我的店,爱它纯洁的氛围和偶尔坐不满的位子,我会一直放着音乐给最后一位客人听,直到灯火阑珊”</b></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我承认,她的这段描述,让我深深的沉浸其中。</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但愿这次在地坛与她读者的邂逅,会成为她生命中一次美好的记忆。地坛,应该同样有太多的故事与她契合。</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因为多年前,也曾经有一个人,摇着轮椅经常来到地坛,感受那里的一份安静,让一个无措的灵魂与这份安静不期而遇,用他的话说,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点。如今,在几天前的曲终人散之后,希望她也常来这里坐坐。因为地坛同样可以使她的身心变得安稳,同样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纯之气,悠远,浑厚。同样感受,有一天大雾弥漫,世界缩小到只剩了园中的一棵老树。有一天春光浩荡,草地上的野花铺铺展展开得让人心惊。有一天漫天飞雪,园中堆银砌玉,有如一座晶莹的迷宫。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开,太阳轰轰烈烈,满天满地都是威光。在今后数不尽的日子里,希望她也会成为另一位摇着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的人,难得奢侈的挥霍一下自己的光阴,在</span>多年后也同样写出一篇《想念地坛》。</h1><h1> </h1><h1> <b> 2023年9月19日</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