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浅析《中庸》笫三章所悟(下)</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5日记)</p> <p class="ql-block"> 上文讲了三节,分别说天地神之道的尊严不可亵,天地神道之内涵与作为,天地神道的崇高修为。很有点如老子《道德经》中对大道的推崇意味。本文说如下两节。13节说天地神道如何济宇内万物(与大道一同)。14节说天地神道致诚处事德性即是"中庸"。</p> <p class="ql-block"> 第13节:天地之道——蕴含无穷。</p> <p class="ql-block"> 自绎文:天地鬼神之道,其本质核心就是一个诚字。这个诚就是持中守一。所谓持中,就是中庸(和)治世之法则永远不变。所谓守一就是一心一意为宇内万物循道。其功德无量,玄妙不可言状。人们看天,以为就是星星点点的亮光而已,其实它是一个无限广阔又永恒不变的无穷领域。它承载了无穷无尽的日月星辰,覆育着宇内一切的生化繁衍兴替,永远如此。又如人们看地,不就是一堆堆土石山川所垒积么?决非如此,它的广博厚重是不可想象的。你看它承载了无数如三山五岳之高山峻岭,有丝毫之负重之感么?托举着千川万壑,有江海倾泄之累么?还托负着地上万物生灵之生发,它不也是轻松应对,不损分毫么?再小一点,看一座山,你以为就是些石块堆成的,那可不是碎石断片,那是巨垒,何况其上还有生灵草木齐聚,高大广阔又有生机,这山没叫过累吧!再看那江海,你以为就是一勺一勺的水积在那儿,那是汇万川纳千流而成的浩瀚,而且其内在生腾着蛟龙鱼鳖,还蕴育着万类宝藏资源呢!这江海叫过累么?</p><p class="ql-block"> 品鉴:这一节颇有老子说道之味。先说广博无垠,经久永恒,内蕴无穷的大宇宙(它这儿说的是天域),说其天神道诚育之伟德,进而说厚德载物之地球的诚育万物之功,再小至山与水也说其诚化所负之万物之高德。实际上即在讲天地神之道居功致伟而不恃之玄德。不信,你去读《道德经》也大体如此说大道天道地道之功伟的。这所有的能耐全在于一个"诚"字。是说天地神道是自诚而明的,不是自明诚所及的。这是否在启示人间圣人,这些造化万物万众之德,你也得一一俱备,且不自居自恃。</p> <p class="ql-block"> 第14节:文王之德——高贵厚重。</p> <p class="ql-block"> 自绎文:诗经上说,天地神的道德神功之广博深厚就是缘于永不休上的诚意正心。这就是天所以为天,地所以为地的原因。周文王就是这样一位从不自显的圣德之君。周文王之所以是周文王,全赖其崇高致伟的圣德致诚永不休竭之由。所以说,没修得致诚致德之人,想拥有致道是不可能的。为何天下的君子贤人们都追求诚德之修为而不止呢?他们都是为了得到那个道,是为道而学而修,使自己成为有道之人。得到的学问越多,就越接近明理之细微奥妙,越通事理之玄奥,就越达至诚至德越近。待到修成至诚至德之境界,你之济世处事与人就越接近中庸了。这就是从古以来所有进学求道之人总是让自己常变常新,想要达到敦厚笃实之至诚至德最高欲求。</p><p class="ql-block"> 品鉴:前几节专讲天地神道之神妙,仿佛只有天地神可及。但上一章说过有圣人可与天地同列,于是本节终于介绍了一位圣人——周文王。我不知周文王是否位列天地人之圣位,但孔子们崇拜的古代圣贤之人是有这位文王的。此节举周文王之例,是想说君子贤人中有天性之德之人是可列位天地的。周文王德高道重,名垂青史,就是圣人。于是文中一转,有一位文王为楷模,天下所有求道之人不就都孜孜以求达广博学问,崇德尊道,力求至诚了么!一旦至诚至德,即修身齐家治国可为了,再不断自新进取至致诚致德,不就可参与平天下了。若是屡新不堕,不就是圣人,可位列天地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章之中心是用至诚之道育化天下所有希望至诚之人,使之成为君子,贤人,乃至圣人,育成"中庸"之功。第三章是天地神之道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又举文王至圣之例,引导求道者以自化自新求至诚至德,成为有道可为之人。我个人认为天地之道是《中庸》的最高理想。看来此书确实有精致化人生之功效,列为进学之必读当是恰好的。</p><p class="ql-block"> 20230918整理(图自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