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扎尕那是甘南旅游的核心区,也是最近几年的网红打卡地,海拔3000米左右,每到旅游旺季人流络绎不绝。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古老的传统仪式和习俗,以及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在这里还可以欣赏令人惊叹的星空和银河,以及美丽的月光照在村庄上,照在湖面上。这里的人们信仰藏传佛教,他们认为扎尕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是神灵庇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不是今天才名扬天下,早在90多年前,一位奥地利裔美国人,名叫约瑟夫.洛克,是位人类学家和植物学家,从云南的丽江一路考察植物,来到了这里,被这里的景色所震撼,写下了“我生平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洛克是最早把经过几个世纪辗转,从四川进入这里的藏民、藏情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近几年又被美国旅游杂志评为“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岳第四名”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扎尕那辖“四村一寺”,达日村就是其中一村。达日村头的山顶上近几年建了个观景台,取名“达日观景台”。达日观景台上视线开阔,站高望远,是观景的最佳去处之一,除此之外,还是观日出、拍日出、看晨雾的理想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初学摄影,正处于“发烧”状态,姐夫对此很重视,走到哪哪都尽量安排好拍摄时间和地点。头天晚上,为了不耽误第二天早上达日观景台拍日出,姐夫又一次做了个痛苦的决定,明早4点半出发。尽管我查了资料,当天达日观景台看日出的时间是6.20分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二天清晨,我们按时出发,三辆车浩浩荡荡,一辆头车,两辆护卫,尽管我多次提出太过奢侈,但“地主们”非要尽“地主”之意,我只好作罢,入乡随俗了。由于我们入住的民宿离山顶不远,多半个小时的车程过后,我们顺利的登上达日观景台。为了尽早进入角色,我们草草的填饱了肚子,带上行头,来到了人群中。天没亮,看不清远山,眼前的人群也朦朦胧胧,但再往前走,走不动了,前边被人墙挡住了,我这才回过神,为什么姐夫要4.30出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挤进了人墙,慢慢的往前挪兑。只见不同型号的“大炮”开会,镜头几乎对着同一方向,摄友们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的口音,有说南方吴侬软语的、有说北方粗放豪迈的,有老两口的,也有小两口的,还有朋友之间的,没有听到说外语的,也可能老外没说话。人们的穿戴就更有意思了,我们老家说七、八月乱穿衣,那是指阴历,这阳历7月就乱上了,有穿棉袄的、有穿背心裤衩的、有上身棉下身单的,还有在山上过夜刚爬起来穿着睡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离太阳出来的时间越来越近,通常都一样,时间越近,人们越安静,有时甚至是摒住呼吸,生怕打扰了太阳公上行的步伐。今天也一样,除了责怪对方脚下碰了他的三角架或脑袋挡了他的镜头外,也异常安静的恭候太阳露脸。我也和其他摄友一样,手高高的举着相机,心里祈祷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可能不夠虔诚,太阳今早迟到了,厚厚的云层顶替了它的岗位。日出时间都过去了几十分钟了,人们才不情愿的收起三角架,准备撤退,但眼睛还时不时的瞄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我也同他们一样,尽管此时此景对摄影人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内心还是心存遗憾,因为扎尕那我啥时候还能再来呢?听听旁边的摄友议论,他们已住下好几天了,一直没能拍到漂亮的日出,咱初来乍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折腾了近一个小时,太阳最终还是出来了,太阳高了,光太强了,强拍了几张,算个纪念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天亮了,周边四处美景尽收眼底,峡谷、高山、森林、云海。远山的一抹纯白点缀了山巅,那大概就是长年不化的积雪,山路曲折蜿蜒,黛色的远山忽远忽近,山坡上不知名的树木苍翠欲滴,白色、黄色的小花竞相开放,房屋高低错落有致,象坐在云端里随云动而动。信仰、纯粹、明净、自由、原始、自然,在这里一览无余,这就是扎尕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地人讲究出门不走回头路,这和我们老家讲究不一样,我们老家只有红白喜事才有这种说法。这样我们就不能返回山门、村庄补拍因早晨天没亮没法拍到的景色,遗憾的順着洛克公路,绕过光盖山,在不宽的原始公路上,驶向与九寨沟齐名的大浴沟沟口。因路面没有硬化,长久失修,或因经常雨大、重车压,路面凹凸不平,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炮弹坑”。所以车跑起来一会儿急驰,一会儿爬行,有两辆车同时跑动,车后面就会掀起老高的尘土,后车甚至看不清前车,只看到升腾的尘烟,好在是辆suv,不用担心拖底。路上车多,有相向而行的,可能跟我一样是与扎尕那告别的,也有逆向行驶的,想必他们也是想早点一睹“东方小瑞士”的芳容。再见了“石匣子”(藏语扎尕那原意),再见了“神秘的伊甸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午晚些时候,我们来到了“大峪沟藏族风情园”,之所以来这,也是因为这地方是一位朋友经营的。园区占地几十亩,清一色低层藏族风格建筑,整个建筑群透着所有者对藏族文化的信仰和爱戴,完整的水系、雕塑作品、名树名花都好像在诉说着该园区昔日的辉煌。因疫情原因三年没有对外营业了,大部分服务项目已经歇业,我们的到来,给园区带来了生气,同时也打扰了主人,又是献哈达,又是敬酒,又是宰羊。我们到来之前,羊肉已进入精加工阶段,只待客人一到就可下锅待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姐夫今天有点心事,大半个上午不停的接打电话,从一会儿严肃,一会儿笑逐颜开的脸部表情判断,肯定是在指挥着一件事情,但明显的不是生意场上的,因使用的语言,说话的腔调不对,有时还有点儿嗲。不多时,答案有了,女儿、女婿到了,周末孩子们也赶来陪姨姨和姨父了。见到孩子们的一瞬间,甭说“李老汉”美的合不拢嘴,“宋老汉”心里也是美哒哒的,孩子在跟前真好,幸福的事情总能与人分享,想必也是姐夫、姐姐成功的秘诀之一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孩子们爱好体育、旅游、摄影,是兰州马拉松比赛的常客;外甥女婿常发这几方面的抖音,在圈子里已小有名气,粉丝不少。由于经常户外活动,车上带着帐篷、睡垫、睡袋、炉子、充气泵等应有尽有,行头一打开眼花缭乱,好多我还是第一次见,补充了我们当天眼前工具不凑手的空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该来的都来了。不到半个时辰,炖好的手抓羊肉、烤熟的羊排、大肉蛋的烤串等陆续的端了上来,还有好多已经记不清楚了,不是现在记不清楚了,就是当天晚上也没记住,因酒喝的酣畅淋漓、荡气回肠,宋老汉早断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说到喝酒, 再介绍一下这里的“酒规”:开始是一位主人端着个盘子,盘子里放上酒瓶和酒盅,随喝随倒;另一位主人给客人端酒,一般一轮6杯。客人按长幼辈分,官阶高低分别接受主人的祝福。一轮下来,主人换人了,比刚才位子次之的又来敬酒。其间为了场面热闹,敬酒者还高歌祝兴。几个回合下来,能喝者无几。这还不算,按照礼节,客人须回敬主人,顺序与主人敬客人同。几轮酒下肚,“宋老汉”已顾不上其他,趁着上卫生间的机会跑了,一是细赏庄园院子里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胃已严正抗议,躲酒去了。每当我出去,总有女婿相伴,如影随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酒局正酣时,天上下起了大雨,把搭在院子里的帐篷也压歪了。刚才爆棚的热闹又添加了佐料,只好移师到连廊之下继续战斗。高原下雨就是这样,说下就下,说停就停,不多时雨停了,远处的山顶上闪着耀眼的金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酒到八分时,完全没有了开始时的秩序,你敬我,我敬你,多人互敬,有时甚至载歌载舞、猜拳行令。每到这时,宋老汉略显“孤独”,喝酒没量,划拳无杖、跳舞无相、唱歌无嗓。不知道十八般武艺里有没有以上几项,咱怎么就一般也没有呢?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此刻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夜幕降临了,酒还在继续……。</span></p> <p class="ql-block">本篇图片部分由郑建华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