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涵泳古典诗词菁华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通州区老干部诗词诵读与鉴赏主题系列活动。</p> <p class="ql-block">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思想文化的根脉。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连绵千年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华夏民族的情感最初形态就是以诗歌形式记录下来的,《尚书·尧典》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古诗词作品:春来了,我们“忙趁东风放纸鸢”、夏夜里,我们“听取蛙声一片”、中秋节,我们说“明月几时有”、过年时,我们吟诵“爆竹声中一岁除”。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人们懂得了珍惜;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人们知道了奋进;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人们悟出了生活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民族标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质与气节,而古诗词是我们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具书”和“密码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生命意识、风骨气韵、家国情怀,这三者合而为一,成为中国古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们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呼唤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p> <p class="ql-block">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通州区委老干部局活动中心与老干部诗词研究会联合开展“涵泳古典诗词菁华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通州区老干部诗词诵读与鉴赏”主题系列活动,在老同志们诵读古诗词的指引下,带领大家自如穿梭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倾听诗词在不断变换的文字形态中隐藏的别样诗意,感受包罗万象的诗词文化中赋予的特殊情怀与寄托。“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起聆听智者的箴言,共赏这华夏文明的瑰宝;让我们带着对古诗词的挚爱,重温经典,传承美德,一起向诗海出发,自在遨游!</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每周思政微课堂】播出【诗韵·桑榆】专栏第四期的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聆听老同志对经典诗词作品的精彩解读!今天由通州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北工大实验学院原党委书记、北工大分校原校长王雅岚为大家讲述王安石的作品《登飞来峰》,敬请收看!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