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09.17 六盘山镇⇨彭阳县城,阴天无风,气温舒适。今天目标:彭阳县城,一个存有宋城墙的地方,出发!</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一出发就被导航导进了几公里长的村路上,连推带爬,好不容易才走出来,上了正道就舒服多了。经过一个叫瓦亭的镇子,里面有个秦汉古关隘,相当有名。</p> <p class="ql-block">秦汉古城:中国四大古关之一,萧关。</p> <p class="ql-block">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原自然屏障四塞之一的萧关,汉唐时就是军事要地,统治者曾派重兵驻守,保护古都长安。</p> <p class="ql-block">汉饶歌在《鼓吹曲》中写道:“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描述了萧关周围山头报信用的烽堠处处皆是,大部队出发迎敌的壮观场面。</p> <p class="ql-block">“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萧关陇地一带,长达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这一消息后,心情喜不自禁。</p> <p class="ql-block">萧关道上不知留下多少将士的脚印,他们告别妻儿老小,在外戍关,妻子的牵挂让人揪心,“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朝亦有所思,暮亦有所思。登楼望君处,霭霭萧关道。掩泪向浮云,谁知妾怀抱。玉井苍台庭院深,杨花落尽无人知。”表达了陈玉兰、刘云两位女子深切思念为国戍边的丈夫的依依之情。</p> <p class="ql-block">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蓬侯骑,都户在燕然。”作者途径萧关,慰问攻袭吐蕃的官兵时,对景物做了细致的描写,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p> <p class="ql-block">“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作者岑参、王昌龄对萧关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由于连年不断的战争,萧关道上恓惶场面进行了描述。</p> <p class="ql-block">萧关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出东南可直驱中原大片沃土,北过黄河直至广阔的大草原,向西可通向甘肃、新疆等辽阔地域。秦、唐、宋、元等先后在萧关周围设郡立县,建关筑城。</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萧关百姓曾饱受匈奴、吐蕃、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进犯之苦。这里曾发生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争,有的将士常年守关,由黑发变为了白发,发出“今未部曲尽,白首过萧关”的感叹,有成千上万的将士魂游萧关,蒿草满目,芦草纵生,尸骨遍野。</p> <p class="ql-block">事过境迁,已经很少有人知晓萧关及萧关所发生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尽管山头上仍然留存着打仗报信用的烽堠,秦长城的痕迹依稀可见,但那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蒿草已经被生态林草所覆盖,古丝绸之路被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所替代。</p> <p class="ql-block">中宝铁路、银武高速公路、312国道横贯萧关南北,使昔日万夫莫开的关隘变成通途。</p> <p class="ql-block">萧关道上的固原城一改过去萧条景象,</p> <p class="ql-block">秦汉萧关所在的这段峡谷地,山势险峻,景色秀丽,山涧河水涌动着流人泾河。</p> <p class="ql-block">两千多岁的萧关是一个随着朝代的变化和防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战争防御带。</p> <p class="ql-block">古城遗址,也是秦长城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放下厚重的历史,继续行进,前面就是今天的重头戏:青石嘴,那里发生过一场战斗。</p> <p class="ql-block">青石嘴小学。</p> <p class="ql-block">去往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的途中,如果没有导航,能够正确的找到那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面对这种乱糟糟的路线,谁不蒙圈呀?</p> <p class="ql-block">公路网。</p> <p class="ql-block">上了一个大坡,在山顶,看见了这块石碑: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青石嘴战斗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青石嘴战斗纪念碑,也是全国唯一的红军提刀立马纪念碑,有说道吗?有说道。</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上有这样一段碑文:“青石嘴,踞于六盘山东麓,青山作屏,茹河萦回;四周碧野,鸡鸣三县,为平银公路必经之地。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国难深重。红军北上抗日,途经此地受阻,遂与国民党军激战,著名的青石嘴战斗由此而生。”1935年10月6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的率领下,经西吉县单家集、兴隆镇到达张易堡(现张易镇),当夜,毛泽东就住在张易镇。1935年10月7日晨,红军与尾随而至的敌方前哨部队发生小规模战斗,留下部分战士在堡子梁据险阻击敌人,大部队沿王套、后莲花沟向六盘山急进,于上午8时左右进入六盘山主脉地带。“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张易堡附近出发,向东南绕隆德县城,沿小水沟上六盘山,后从牛头山山口过六盘山,沿固原至平凉公路西侧向北行进。”原州区党史专家魏国营介绍,六盘山和与之相连的小红沟山横亘在宁夏南部,是中央红军通往陕北的最后一道天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青石嘴小河边的公路夹在两山之间,是固原通往平凉的唯一通道。当时,敌第三十七军二十四师李英部紧追不舍,东北军何柱国骑兵第七师门炳岳部踞守六盘山东麓和尚铺,妄图东西夹击红军。1935年10月7日上午,红军翻越六盘山,向青石嘴行进。途中,红军前卫部队发现前方尘土飞扬,判断是敌骑兵。为避免被敌发现,红军部队暂时隐蔽起来。不久,观察哨报告,敌骑兵第七师十九团运送给养的两个连刚到青石嘴。毛泽东听完汇报,登上青石嘴西侧山头,召集各大队干部部署战斗,决定消灭这股敌人。“毛泽东亲自指挥,王开湘、杨成武率领四大队正面攻击;杨得志、肖华率领一大队和张振山、赖传珠率领五大队从两侧迂回,陈赓、邓飞率十三大队负责后卫掩护任务。”魏国营介绍,毛泽东要求部队攻击要猛、要快、要狠,迅速解决战斗,搬开拦路石,并将手中的大饼子掰给每人一块,让警卫员给每人倒了一壶盖水,风趣地说:“先打仗,后吃饭,打好仗,吃好饭。吃完后就行动,我看着你们打。”“听了主席的话,红军战士情绪高涨,纷纷表示一定要打好青石嘴这一仗。”魏国营说。战斗打响后,三个大队分路出击,形成钳形包围态势,同时压向敌人。“当时,国民党部队跑的跑、逃的逃,有一个军官骑上马向固原方向逃窜,还有一个人还没骑上马背,马受惊,这个人一只脚跨在马蹬里被马拉着跑。”丁红武说,他外公看见国民党部队乱作一团。战斗很快结束,共歼俘敌人200多人,缴获300多匹战马、数十万发子弹,以及十几辆马车的军用物资。红军战士们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在我们正需要补给时,就及时地给我们运送来了。叫我们吃得饱饱的,穿得整整齐齐的与陕北红军会师!”魏国营介绍,青石嘴战斗中,红军战士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彻底把国民党三十五师马鸿逵的骑兵吓破了胆,此后在前往陕北的途中,往往是红军先头部队的机关枪一响,敌人骑兵扭头就跑。“青石嘴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在六盘山地区围剿红军的图谋,打通了红军继续北上的通道,是红军长征中毛泽东在六盘山指挥的一次漂亮的歼灭战,也是中央红军组建第一支骑兵侦察连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青石嘴战斗是红军战史上全歼国民党骑兵的重要战例之一,也是红军组建骑兵部队的开始。此战,共歼敌军400余人,缴获战马200余匹。毛主席决定,用缴获的战马组建了中央红军的第一支骑兵侦察连,任命梁兴初(开国中将)为连长。此前,梁兴初是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二大队的大队长。青石嘴战斗大获全胜后,毛主席和张闻天、王稼祥等一起饱览了巍峨的六盘山。这里可观三省,离目的地陕北不远了。此时,云淡风轻。毛主席诗兴勃发,遂吟出《长征谣》一首:“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此歌谣一出,就在红军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流传,并公开刊发于1942年8月1日出版的《淮海报》副刊。这首气吞山河、朗朗上口的《长征谣》,后来经毛主席先后8次修改,成为他诗词中的得意之作——《清平乐·六盘山》,内容便是今天人们所读到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p> <p class="ql-block">青石嘴战斗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横刀立马。</p> <p class="ql-block">我在纪念碑广场边上的休息处吃点东西,这么长时间未见一人。离开准备去展示馆参观,可惜大门紧锁。遗憾之余只好返回继续行进了。</p> <p class="ql-block">带着当年毛爷指挥的青石嘴战斗胜利的喜悦,继续前进,前面就是红军长征毛爷宿营的地方:小岔沟村。</p> <p class="ql-block">小岔沟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毛爷宿营地。</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土窑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毛爷宿营旧址。</p> <p class="ql-block">毛爷在这里住过一天。</p> <p class="ql-block">毛爷。</p> <p class="ql-block">窑洞里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旁边就是警卫员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红军从这里走向延安。</p> <p class="ql-block">黄土塬上俯瞰远方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山花烂漫,红旗飘飘。</p> <p class="ql-block">附近的红军小院。</p> <p class="ql-block">纵队领导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当地窑洞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里面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继续行进,加油!</p> <p class="ql-block">1932.10期间,陕北红军刘志丹,谢子长他们为了扩大根据地,在古城川一带展开了战斗。这里是当时红军战斗的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针灸鼻祖:皇莆谧。魏晋人士,老先生相当厉害。简介如下,古城镇,这里是他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皇甫谧(215-282)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甘肃灵台县人,就是现在的宁夏古城镇。曾祖皇甫嵩为东汉末太尉,祖皇甫叔献曹魏时任霸陵令。父皇甫叔侯时,家道中落。皇甫谧幼丧母,由家境贫寒的叔父母抚养,后随叔父迁居新安。皇甫谧年至20,仍游荡无度,不思进取,人以为痴。经叔母任氏启示,猛然醒悟,发愤读书,拜乡人席坦为师,勤奋好学,读书常废寝忘食。苦学10多年,博通典籍与百家之言,成为当时兼通文、史、医的著名学者。著有《礼乐》《圣真》《玄守》《释劝》等论,《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烈女传》等传,《玄晏春秋》《三都赋序》。皇甫谧40岁时,归居朝那。42岁时,患半身不遂风痹症,仍手不辍卷,被阅不怠,并开始医学研究,写信向皇帝借书,晋武帝司马炎赠书一车。皇甫谧自我施治数年,病渐愈,推己及人,为乡邻治病,总结魏晋前医药学及针灸学成果,吸取《皇帝内经》《素问》《灵枢》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之精华,著成《寒石散论》《巢氏病源》《针灸甲乙经》等医学著作。其中《针灸甲乙经》共12卷,128篇,阐述经络理论,明确人体穴位、名称及位置,详述疾病的针灸取位及各穴主治症候,为后世中医学针灸理论奠定基础。皇甫谧热心荐举人才,被誉为晋之“伯乐”。门人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等,皆为西晋名臣。皇甫谧一生俭朴,反对厚葬陋习。在《笃终论》中道:“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无不之,故气属于天;寄命终尽,穷体返真,故尸葬于地”“夫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见也,无须大备棺椁衣衾之类,空夺生用,损于无益。”西晋太康三年(282)卒于故里。今甘肃灵台县独店乡张鳌坡村西有皇甫谧墓。</p> <p class="ql-block">悬壶济世,医者仁心。</p> <p class="ql-block">皇莆谧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老先生故乡皇莆村的药材公司,有一种药液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了。</p> <p class="ql-block">皇莆村机关。</p> <p class="ql-block">附近就是古城镇了。</p> <p class="ql-block">皇莆谧故里。</p> <p class="ql-block">古城镇原称朝那城,这是朝那城址。</p> <p class="ql-block">朝那古城遗址,最少一千八百年了。</p> <p class="ql-block">古城介绍。</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千年朝那古城,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路两旁的大白杨树真气派,北方的东西力量感就是强烈。</p> <p class="ql-block">黄土高坡上难见的绿洲湖影。</p> <p class="ql-block">黄土高坡上的芦苇荡。</p> <p class="ql-block">进城了。</p> <p class="ql-block">彭阳城里的一处公园广场:怡园。</p> <p class="ql-block">彭阳县城的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古城墙边,看见了一座红军石碑:中央红军长征躲避敌机窑洞遗址。</p> <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长征躲遊敌机窑洞旧址位于彭阳县城宋城墙遗址,北纬85° 50° 54.52〞、东经106° 38° 89.54〞,海拔1460米。</p><p class="ql-block">1935年 10月8日中午,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到白杨城(今彭阳县城)。当时,城内有住户25家,一家卖熟烟及盐油的小店,两家卖馍馍和卖茶的店。城墙上有许多废弃窑洞,到处是荒地和额庱墙基。红军正在做饭歇息,突然飞来3架敌机,掷下二三十个五六十磅重的炸弹,盘旋二三十分钟后离去。红军躲进城墙窑洞、城墙根,农田地埂、粮食垛防空。红军牺牲两名,受伤10余名,数匹马死伤。敌机刚去,追兵逼近,红军放弃吃饭休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随一纵队,彭德怀率二,三纵队主力,涉菇河分两路向东北方向进发。时值建党百年,为處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长征路,特立此碑以记。</p> <p class="ql-block">当年红军躲避敌人飞机轰炸的宋城墙窑洞。</p> <p class="ql-block">这是彭阳县城的海拔数值。明天将出宁夏,再入甘肃,去那里的三岔河镇,会有几个大坡需要翻越,六盘山被翻越后,前面就没有高山挡道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正是秋高气爽,水果成熟的好时节,西北的水果很甜,气温也是相当的舒服,过几天会降温,那时我也就走完了红军长征路了,时间把握的刚刚好,从春到秋,翻山越岭无数回,有点想大海了,北方一冷,返回海南三亚也正合适,没有几天了,到时回三亚的家,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也可以天天在三亚湾的大海里游泳了,都快半年没游泳了。彭阳县城的宾馆不贵,一百元讲到八十,条件很好。今天没见到太阳公公,它被乌云遮蔽,明天会是啥样?明天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