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游记】 哈尔施塔特,小镇故事多

游者吟

都说哈尔施塔特是欧洲最精美的小镇,童话世界的真实版; 又说迪斯尼动画片《冰雪奇缘》中虚构的阿伦黛尔王国取自哈尔施塔特为灵感来源......社交网站及亲朋好友相传的照片游记热闹得沸沸扬扬。久慕其名,心向往之,在规划奥地利之行时哈尔施塔特自然而然地被加进了我们的游程。<div><br><div>哈尔施塔特位于奥地利萨尔茨卡默古特 (Salzkammergut)地区、哈尔施塔特湖畔西南侧,历史上以产盐著称。在德语中哈尔施塔特意为“盐都”,它拥有世界上最古老、而且至今仍在产盐的盐矿。其盐矿开采年代之久,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1000年。盐业,又称白色的黄金,带来了当地的经济繁荣,促进了当时与外界的贸易来往,形成特有的哈尔施塔特古文化——即欧洲早期铁器时代原始凯尔特人文化,极具考古价值。基于这些历史影响和文化遗产,哈尔施塔特/达特施泰因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div><div><br></div><div>从萨尔茨堡坐公交车,2小时便可到达,非常方便。一路领略萨尔茨卡默古特的旖旎风光——森林覆盖的阿尔卑斯山脉绵延起伏、波光潋滟的沃尔夫冈(Wolfgangsee)湖畔点缀着一座座尖顶教堂、简约古朴的农舍,还有湖畔边美丽的圣吉尔根(Sankt Gilgen)和圣沃尔夫冈 (Sankt Wolfgang)小镇,美得醉人。</div></div><div><br></div> <div>我们在上特劳恩(Obertraun)下了车。上特劳恩小镇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哈尔施塔特/达赫斯坦萨尔茨卡默古特的一部分。小镇坐落在哈尔施塔特湖畔东岸,与哈尔施塔特小镇隔岸向望。小镇周围群山环抱,非常的宁静纯朴自然。<br><br></div><div>原本计划坐小船去哈尔施塔特,但最后一趟船已开走,今天去不成了。于是改在小镇附近走走逛逛,看风景,听鸟语,闻花香,戏水吸氧伸懒腰。傍晚坐在湖边,静静地欣赏夕阳下哈尔施塔特湖的幽静深邃,非常地陶醉。</div> 第二天清晨走到湖边,清新的空气中带有几分深秋的寒气。周围一片寂静,偶尔听到几声鸟叫鸡鸣。 一只"早鸟"小天鹅在清澈见底的湖里孤零零地游水觅食。 曲项自恋? 太阳渐渐升起,照亮了山头,给周围的湖光山水带来温暖柔和的彩光。 吃了早餐,回到湖边。没多久一条桔黄带绿、船头往上翘的小木舟慢悠悠地靠了岸。问是否去哈尔施塔特,船老大点点头。付了钱,我们和其他几位游客一起上了船。 一路秋色宜人,湖水清澈碧绿,小船轻轻荡漾。 小木舟平稳地行驶在绿色荡漾的湖面上。船老大悠闲地坐在船尾,翘着腿,拉开了话匣子。他是哈尔施塔特人,撑船又兼导游。他说这种平底小木舟在德语中叫“fuhr”,800多年前就用来运送哈尔施塔特出产的盐。当时哈尔施塔特很闭塞,地处哈尔施塔特湖的西南端,周围重山峻岭,只有水路通往外面的世界。山上产的盐就靠这种平底小木舟,从这里通过特劳恩河到多瑙河,运往维也纳及欧洲各地。<div><br><div>“如今小木舟还用划桨?”一位游客问道。</div><div><br><div>“有些仍由船夫掌舵撑船。这条船改装了,主要用于旅游载客,” 船老大答道。</div></div></div> 经过这座倚山傍水的古堡时,船老大又说:“这座古堡正待出售,你们有人想买吗?价钱很好”。他听起来又像房产经纪了。 聊着聊着,船老大问起每位游客来自何方。有的来自瑞典,法国,两位姑娘是乌克兰人。船上的游客听说她们是乌克兰人,马上关切地问长问短。姑娘说她们的家人已移居布拉格,但仍有亲人在乌克兰。她们每天为亲人、为乌克兰祷告......。说着,姑娘的眼泪止不住地淌下,但眼神里流露出一种乌克兰人特有的刚毅。游客们竖起双指,形成一个个“V” ! 快到岸了,哈尔施塔特的小木屋、船屋渐入眼帘。船老大在湖上悠悠地转了几圈,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小镇。 “欢迎来到哈尔施塔特!” 船长边说边打住"浆"。眼前便是这座倚山傍水、童话般美丽的小镇。 一栋栋阿尔卑斯山风格的木房一屋叠一屋、错落有致地依偎在达赫斯坦(Dachstein)山麓。 小木舟转到这里,哈尔施塔特小镇最经典的一景呈现在眼前。那座尖顶纤细的小教堂宛如童话中清纯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在湖边。<div><br></div><div>老船长说:“每天有太多的游客下了旅游大巴,直奔这里,拍了selfie,然后匆匆地返回大巴,再奔往下一站。其实哈尔施塔特还有更多好玩好看的地方”。</div> 小船到岸了,我们与老船长、两位乌克兰姑娘及其他游客挥手再见。老船长笑着叮嘱说:“别忘了上山去看看盐矿”。 日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的哈尔施塔特湖水与黄澄澄的秋叶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澜的山水画。 一路逛过去,只见湖里的天鹅曲颈展翅优雅高傲。 临湖的饭店享有绝佳观景点。时间尚早,觅食的游客寥寥无几。 哈尔施塔特小镇很小,只有一条窄窄的主街,一边临湖,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山麓,点缀着一栋栋层层叠加的淡粉墙木屋。四周很安静,唯有一道山泉瀑布轰鸣声不断。 鲜花绿草爬满了依山而建的小屋窗台楼阁。 街上到处见到这些趣意盎然、鲜花簇拥的小木屋。 小石阶两旁绿草野花任意滋蔓。 到了哈尔施塔特集市广场。这里是小镇居民、游客的聚集点,周边是各种色彩的“姜饼屋”,广场中央竖立着一座三位一体纪念碑。夏天在这里举办广场音乐会,冬天降临节小镇广场成了宗教节庆场所,热闹非凡。可以想象圣诞期间冰雪覆盖下的哈尔施塔特小镇广场一定更迷人。 拐过小镇广场,便见地标建筑——哈尔施塔特福音派教堂,又称基督教新教教堂,建于1785年。<div><br><div>教堂外墙上贴着简短历史背景介绍,大意是:16世纪,马丁·路德的新教传入哈尔施塔特,信奉者——大多为盐矿苦工——呼吁要求脱离天主教会,遭到萨尔兹堡反宗教改革势力的镇压迫害。直到1781年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约瑟夫二世颁布“宽容专利”法令后,新教徒才被允许信奉他们的宗教。哈尔施塔特福音派教堂因此而建。(方便起见,以下简称尖顶教堂。)</div></div> 走进教堂,发现内部陈设简单。与大多繁缛华丽的天主教堂相比,感觉哈尔施塔特福音派教堂有点像“村姑”似的朴实无华。 走在小镇上,无论到哪,都能见到这座“村姑”般的尖顶教堂,朴素无铅华,却又楚楚动人,风情万千。 这里就是哈尔施塔特最经典、最美丽、最迷人、最令人赞美,引发无限遐思的一景。用上所有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都无法描绘这一美景......。 游客排着队(不太长,也没人争抢),纷纷留下倩影。咱们老两口也凑个热闹,圆个童话故事的梦。 沿着湖边继续看街赏景。一条小木舟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轻轻荡漾。 湖边的这栋小木屋墙上爬满了红枫叶,煞是好看。 年轻人骑着脚踏车穿梭来往,笑语不断。 走到主街的尽头,折回,在这里登上石阶,来到倚坡而立的哈尔施塔特天主教堂。 哈尔施塔特天主教堂是座历史悠久的朝圣教堂,建于12世纪。教堂大殿的哥特式双翼祭坛很出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div><br></div><div>这里是每年天主教节日Corpus Christi 游行庆典的起始点。这一天哈尔施塔特小镇及周边居民身着彩色盛装,从这里出发,沿着湖边,绕到广场,再坐上扁木舟,街上湖上一起庆祝耶稣基督的圣体圣事,热闹非凡。</div> 祭坛前摆放着村民们献上的瓜果菜蔬。小镇的特色吧,教民们把家里有的、田里种的都拿来敬神。在大教堂不常见这样的贡品。 从教堂的一侧走下楼梯,发现一个地穴。透过铁栅栏,看见祭台上摆放着鲜花蜡烛,两侧各有一个颅骨,一个头戴皇冠,一个戴着tiara头饰。陶土色的地砖刻着一个个头骨。仔细看,这些头骨竟有耳朵!嘘,小声点.......。<div><br><div>门旁贴着一张简短介绍,上面说,这里埋葬了一位伯爵,曾经拥有盐矿,有钱有势,亦很古怪。伯爵死于1668年,临死之前,留下遗嘱,要求镇上的人每50年在他的死辰之日把他的棺材抬出去,绕教堂一圈,然后乘船过湖,去往对岸他曾拥有的古堡走一遭。</div><div><br></div></div><div>未知这位伯爵先生的遗愿是否兑现过。倒是想起早上船老大提及的那座待售的古堡,原来他曾是古堡的主人。</div> 教堂的一侧是公墓,这里鲜花盛开,感觉就像走进了花园。每座坟墓前精心装点着锥形的木屋架和基督殉难的十字架标志。墓前石碑上刻着铭文,有的简短,有的像首诗。这里没有家族坟墓。因哈尔施塔特土地资源有限,墓地规定死者在此埋葬十年后,头骨被挪至骨库,腾出墓穴置放新的尸骨。<div><br></div><div>十九世纪阿尔卑斯山东部地区,尤其哈尔施塔特一带,兴盛骷髅画。根据死者家属的要求,头骨被画上死者的名字或彩色花纹图案。公墓后面的圣马克小教堂至今保存了600多件艺术彩绘头骨。这也成了哈尔施塔特独特的传统风俗。</div> “长眠”在如此景色优美的高山湖水,即使仅十年,足矣! 离开教堂,下了山,继续边走边看景。每家每户窗前门口的鲜花开得如火如荼,热情奔放。 湖面一片宁静。 离小镇入口不远处竖着一座纪念碑,上面铭刻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哈尔施塔特将士。尽管奥地利是战败国,但失去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永远令人痛惜! 出了小镇,我们坐缆车上山看盐矿。 山上景致优美,掩映在树林里的农舍小屋、浓郁的丛林秋色与翠绿的草地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下了缆车,再上电梯,走过“世界遗产天空步道”,便到了观景台。在这里可以全方位地欣赏哈尔施塔特湖和巍峨壮观的达赫斯坦群山。湖对岸的山谷洼地便是上特劳恩(Obertraun)。 群山环抱中的哈尔施塔特湖,宁静深沉悠远。 从天空步道看到的哈尔施塔特小镇——尖顶教堂、广场和鳞次节比的小木屋。 从天空步道再往上,便是鲁道夫城堡,以第一任哈布斯堡王朝鲁道夫一世命名。城堡建于13世纪,为防御保护哈尔施塔特盐矿而建。 如今这里开设了一家饭馆,在此小酌、观景,非常惬意。 世界遗产景观标志。 半山腰有座博物馆,玻璃外墙映照出群山环抱中的古堡和天空步道,很巧妙的设计。 博物馆不大(总馆在镇上),陈列了一些早期凯尔特人开采盐矿时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具、陶器、首饰等文物。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具骸骨。据介绍,早期凯尔特人的墓葬习俗将尸体坐西向东安放。十九世纪中叶,Johann Georg Ramsauer 在盐矿附近的史前墓地考古挖掘了近千座坟,这具骸骨可能是其中的一具。<div><br></div><div>值得一提,Johann Georg Ramsauer 的考古挖掘及详尽的文字图片记载为后来确认哈尔施塔特古文化作了极其有价值的贡献。</div> 沿途见到的圣芭芭拉神龛,圣芭芭拉是盐矿工人的守护神。 这栋小屋曾经住着看山人(stone keeper),他们的工作是防止山石滚落,砸伤山下的人。这个古老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带延续至今。 半途遇见其他游客,告知盐矿已关门,不要再往上走了。很失望,错失了机会。无奈,只得转身下山。 没能参观盐矿,倒是在小镇入口处看见了这尊石雕,描绘一位身背竹篓的盐矿工人,写照了哈尔施塔特几千年的盐矿开采历史。富庶美丽的哈尔施塔特离不开这些盐矿苦工的辛勤劳作及贡献。 等公车回上特劳恩之际,我们又在湖边逗留观天鹅。 红唇白羽的天鹅在湖里游耍嬉戏,有的风度翩翩温文儒雅,有的凶狠霸凌。 黄昏时刻的哈尔施塔特小镇,美丽深沉。 赶上最后一班车回上特劳恩,在湖边唯一的饭馆坐下,点了侍者推荐的鳟鱼,“这是当地湖里的鱼,非常鲜嫩。” 尝了,果真不错。吃罢,忽然想起《鳟鱼》(Die Forelle) 这首歌,感觉很内疚。舒伯特歌中俏皮活泼的小鳟鱼竟成了我的盘中餐!阿弥陀佛! 第二天早上,阳光明媚。我们跳上公车,离开了上特劳恩。 途径哈尔施塔特,再看一眼迷人的小镇。再见了,哈尔施塔特!定格在记忆中的不仅是童话般美丽质朴的小镇,更是她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还有那说不完的故事......。 后记:近年来时常读到有关过度旅游的报道,以哈尔施塔特为最。一个不到千人的小镇,旅游旺季时每天接待游客达10,000-30,000人左右!当地居民抱怨声不断,最近有人在此安置了大煞风景的木栅栏,以示抗议。据报道,木栅栏最终被挪走。哈尔施塔特镇长表示欢迎游客到访,但希望当地居民的生活、文化习俗被受尊重。保护世界遗产是每个世界公民的职责,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初衷。有理! Oct 4-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