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9月16日到17日,我校区15名教师参加了由名师总部基地主办的为期两天的“实施大单元教学 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执教的六年级示范课《比的意义》,让我们感受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也把教育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5分钟的共学时间里,每一个学习共同体都在积极主动参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通过学习共同体内的学习,得出自己的结论。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去审视孩子们的视角,原来他们的思维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齐华老师的讲座《如何做一个智慧的懒老师》,让我们真正见到学生所能达到的新高度。我们只能感慨:看,别人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老师通过为我们解读如何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意义,拓宽了我们之前对教学、教材的狭隘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再次指出实践方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不止是交给同学知识,给应该交给他们有效获取知识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老师用理论也实践展示结合的方式,告诉我们做一名教师,应全力做到:教有意义,学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6日下午,天津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徐长青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别出心裁的好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长青老师用一个故事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孩子们顿时脑洞大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教学活动,就应该是这样的:有了活动就有了教与学。这才能确确实实的让学生的学习真实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国特级教师罗鸣亮通过让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质疑,没有告诉学生要学什么,没有教给学生什么,却又确实让学生完全掌握了口算乘法秘诀,向我们呈现了完全不一样的《口算乘法》教学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的讨论结果+直观展示,再次确认学生得出的结论,再辅以知识的拓展汇报,既巩固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明亮老师的讲座引发了我们对自己过往教学模式的深刻的思考:学生需要什么课堂?习近平主席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想: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真正去深刻的琢磨这句话的深意,真正身体力行的去践行、去修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课堂指向哪里?我们的课堂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应该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认真思考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周卫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了一件轻车熟路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卫东老师的讲座《四个走向: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行与思》,让我们更为深切的体会到大单元教学在新课堂中重要性及必要性。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明白:教材只是知识传递的工具、衔接媒介,老师要学会更新观念,改变曾经唯教材而教的模式。更要学会通过教材让知识膨胀,既能关注它的高度,也必须要拓宽它的广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堂充满探索欲望我不断自我挑战的课,学生来老师的导引下,好奇心越来越中,好胜心越来越强。学习,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完成了!果然,李培芳老师的数学课,就是那么的好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就是这样:老师的视角有多广阔,决定学生的步伐有多远。李培芳老师的讲座让我们逐渐清晰的认识到:教学评一体化,就是要改变过往先教——再学——最后评的模式,把教学的目标与评价设计提前,再着手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从不会因为重要或有意义而对哪一个人稍作停留,也许这也正是时间的珍贵之处。为期两天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季知识的盛宴,这也是无数思维的碰撞,这更是教育智慧的启迪。我们坚信,只要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我们就会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