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说伞

洪七公

<p class="ql-block">前几天,七公途经北京南站,进行转车,正遇急雨,檐下待停,顿生烦恼,此刻想起雨伞的好。</p><p class="ql-block">说起雨伞,不限于雨,除了实用,还成为艺术欣赏的角色。您看过那雨巷,有江南女子打着油纸伞,构成一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画面,七公《寄花样年华》云:“空谷足音回雨巷,思接千载百年身。淡中知味书香远,洗尽铅华任素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1</p><p class="ql-block">关于雨伞的出现,据说与荷叶有关。您可想象,在中国古代,夏季野行,路过藕花旁处,正赶上下雨,怎么办?拿荷叶当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至于姿态,选择童子持荷、斗笠盖头皆可,七公见过这类造型的古代小铜件儿,那持荷娃娃,就像《莲年有鱼》中的小兄弟一样。</p><p class="ql-block">受自然启发,举一反三,进行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这是常有的事儿,其中就应包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2</p><p class="ql-block">七公备伞,主要为了防雨,对女士而言,遮阳纳凉也是主要功用。</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人礼仪上,伞具发挥着独特功用。伞之形制,与我们的人文始祖相伴,可追溯到黄帝时期的“华盖”,此物又称黄罗盖伞、凉伞、罗伞、万民伞等。</p><p class="ql-block">晋代崔豹在《古今注·舆服》中言:“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3</p><p class="ql-block">黄帝的胜利,使华盖赋予更多护佑万民的象征意义,这在中国古代帝王出行仪式和车舆之上,常可见到。</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使用的伞具,可谓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在中国古代,伞的用料、色彩、尺寸等,都有严格限制,这就跟古代乌纱帽、朝服类似,是不能随便使用的。</p><p class="ql-block">据说在汉代,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能撑把青色伞;在隋朝,尚书可撑八把伞,县令只能撑一把;平民防风避雨,则多用雨衣、草帽等,有点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4</p><p class="ql-block">至于民间实用雨伞的发明,可追溯到鲁班先生及其云氏夫人。</p><p class="ql-block">据说鲁班当年,常在外面干活儿,为了能够路上避雨,每隔一段路,他就设计建有一座亭子,但这样终究不是办法。于是,鲁妻云氏就琢磨,是否能做出可以随身携带、收放自如的“小亭子”呢?云氏把这个想法告诉鲁班,鲁先生那是一个高兴,大赞了妻子。于是乎,俩人一琢磨,立刻动手,巧用竹木藤子之类材料,设计发明了能够伸缩的雨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5</p><p class="ql-block">当然,以上是大概说法,至于到底是云氏、还是鲁班夫妻俩合作发明的,谁能说清呢。总之,鲁班夫妻俩,成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在古代,雨伞不但可以手持,还可以架在车上。遥想当年老子出关、孔子周游列国时,一定带有此类雨伞吧。</p><p class="ql-block">七公特别喜欢唐朝,那是个非常自信而辉煌的时代。那时,造纸业比较发达,出现了油纸伞,据说当时手艺人在伞面纸上抹有桐油,防雨效果出奇地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6</p><p class="ql-block">在世界上,中国雨伞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日本曾派遣唐使,分多批次,把包括雨伞等在内的多方面“成果”带回国内。</p><p class="ql-block">中国雨伞传到欧洲,大约有四百来年。据说先期传到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后来传到英、法等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钢架雨伞,重量进一步减轻,逐渐过渡到现代雨伞。</p><p class="ql-block">在清朝,据说在广东、福建一带,生产有黑布雨伞,大量出口到海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7</p><p class="ql-block">咱们先看欧洲,英国号称“雨伞王国”,其实在三百多年前,雨伞是英国女人们用来遮阳的,而当时英国男人们,若当众打伞,是要被嘲笑的。</p><p class="ql-block">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商人乔纳斯·汉威到广州(另一说是到法国巴黎)做生意,带了一把黑伞回到伦敦,当他在伦敦雨街上,经常撑起这把雨伞的时候,路人们都感到十分诧异,指责他“藐视天意”,绅士们有用石块砸他的,也有用鸡蛋抛他的,车夫们更是放马追他,泥水溅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8</p><p class="ql-block">类似情况还发生在美国,当时,中国雨伞第一次出现在纽约街头,妇女们被这伸缩“怪物”吓坏了,连小孩儿都拿石头袭击打伞之人。直到几十年后,中国雨伞才终于在欧美等地普及,您说这中国雨伞的命运多沧桑啊。</p><p class="ql-block">今天,世界上大部分雨伞由中国生产出口,七公所见,除了一般的手持雨伞、手持遮阳伞、沙滩伞、斗笠伞(严格说来是特殊形制的斗笠,也可遮阳)之外,在一些文字资料或影视里,还可见到所谓鞋伞、灯罩伞、音乐伞、拐杖伞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9</p><p class="ql-block">中国雨伞除了实用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几千年传承发展中,还充盈了浓浓的中华艺术气息,它的伞柄、伞骨、伞面、伞套等,在总体架构和细节上,与中国木工、雕刻、造纸、金属、塑胶、纺织、刺绣、绘画、服饰工艺或艺术等相联系,可谓一物虽小、“掌握”乾坤了。</p> <p class="ql-block">言近及远,当七公欣赏数千年华服时,配合伞具艺术场景,对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韵外之致”,更多了几分神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阳阳原创</p><p class="ql-block">文字:洪七公原创,首发于“中国作家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谢光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