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漫步易俗社百年博物馆,除了回顾易俗社的百年历史,可以看到这里的著名人物、服装道具和代表性的剧目等。在不同的展厅内,通过各种展示手段,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许多秦腔的著名剧目,其中,《三滴血》《火焰驹》的电影、照片、模型、实物资料和多媒体互动装置,让专家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代表秦腔极高水准的经典剧目,传播力是深远的,影响力是无可估量的。</p> <p class="ql-block">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区内,建筑总面积约4500平方米,从建社史到革命贡献、文化贡献,以及到当代的辉煌和灿烂,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易俗社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社会影响力及其秦腔的艺术成就,再现易俗社“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社会教育”精神的百年坚守。</p> <p class="ql-block">1912年,李桐轩、孙仁玉等一大批知识分子以“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推陈出新”为宗旨,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集编、导、演和艺术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秦腔艺术团体——易俗社,2006年5月25日,这里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易俗社剧场西侧曾经的二层办公楼内,分布着不同主题的展厅,包括序篇、历史篇、人物篇、剧本篇、经典传承篇等八个部分。动画、戏曲片段、老物件、老文献、老剧本等生动的展示方式,展示了创始人李桐轩、范紫东、孙仁玉,以及宋子华、陈妙华、肖玉玲等一批名家的往事,讲述了易俗社的百年风雨历程,以及重要艺术成就和精神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