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奇台丨话说半截沟

吉祥如意正能量

<p class="ql-block">文/张吉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的家乡半截沟地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东南部,面积约360平方千米,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6度59分,北纬32度14分,东与兵团农六师奇台农场相连,西与碧流河乡为邻,南以天山分水岭为界,包括天山屋脊与吐鲁番接壤,北与农六师110团连接,全镇辖江布拉克(包括麻沟梁、新户梁、小水山、营盘滩、半截沟村)、川坝、中葛根、老葛根、腰站子、大庄子和石河子7个村委会共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100多人,其中哈萨克族4000多人,回族600多人,还有少量的维吾尔族、满族和蒙古族等。辖区内主产小麦、玉米、打瓜、豌豆、油菜籽、油葵等。天山深处,生长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主要是天山云杉。冰达坂一带有丰富的铁矿,黑松凹一带煤炭储量丰富。有雪豹、熊、马鹿、狼、狐狸、雪鸡等珍贵野生动物,并产雪莲、贝母、党参等名贵药材。名胜古迹有石城子(史称汉代疏勒城)、黑涝坝风景区、刀条岭度假村。镇域面积1812平方公里,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宜居示范镇,中国最美村镇腰站子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自汉代以来,半截沟镇就是影响西域历史的重要军事要塞,境内有著名汉代疏勒古城,明清屯兵遗址。元代古墓葬群石城子遗址被评为2019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汉代中央王朝管理西域的实证,疏勒城保卫战更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军事奇迹,江布拉克万亩旱田绵延2000多年,是中国重要文化遗产的杰出典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半截沟镇政府距奇台县城47公里,距向北的G335、s303省道39公里,县道X169、X182纵横贯通,G7高速穿境而过,据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2.5小时车程。是奇台半小时经济圈,村道柏油路铺设达95%以上,半截沟镇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舒适,日照充足,冬暖夏凉,平均气温年较差35.4℃。相对湿度60%,村庄绿化率30%以上,森林覆盖率17%以上,负氧离子含量2万美立方厘米以上,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优质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康养胜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半截沟镇是奇台县最大农牧业乡镇,地势南高北低,有山谷,戈壁,平原,河流。江布拉克290米怪坡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独特的万物旱田景观,素有“天山麦海、千年疏勒”的美誉,是国家5A级景区。境内有两条季节性河系: 中葛根河与新户河,中葛根河发源于博格达山区海拔4030米,3820米,3969米,3818米等的冰峰雪岭处,汇水面积为160平方公里,全长约60公里,灌溉着5个行政村近18万亩耕地,为奇台县第二大河流。镇城内有中葛根河、新户河、元山子、黑沟4座中小型水库,在新疆乡镇级别中一个乡镇拥有4座水库则实为少见,但半截沟现仍是干早缺水比较严重的一个乡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半截沟这个地名始名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间,因此地居两条山的中部,北部地区的丘陵地与戈壁地在末端连接,南端至1875米高地时自然消失而惯称半截沟。解放前半截沟镇属南乡,包括新户梁、老葛根、中葛根、半截沟四个区,解放后于1950年建政时属奇台第三区,辖4个乡,1958年公社化时,名为跃进公社,1978年改革开放时将跃进公社改名为半截沟公社,1984年乡镇改革建设命名为半截沟乡,1994年6月撤乡建镇,正式命名为半截沟镇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关于半截沟地名的由来说法不一,以下几种说法有一些道理,笔者在此整理搜集出来,以飨读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半截沟境内有一个叫断山口的地方,该断山口位于半截沟镇半截沟村一组的最北端。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土山梁,,土山梁由天山脚下延伸出来,似丘陵状高低起伏,据当地老人回忆,解放前这里灌木丛生,植被郁郁葱葱连绵数里。土山梁到这儿突然断开一个十多米宽的豁口,人们称之为断山口。断山口好像不是自然形成的,现在看起来仍然隐约可见人工开掘的痕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传说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打下天下做了皇帝,为了让他的江山社稷永远掌握在他朱家人手里,他除了诛杀功臣外,还实施了一项破风水、斩龙脉的措施。他派人以体察民情为名,走遍全国各地,发现能成大气候的龙脉就立刻斩断,以免再产生龙种或乱世枭雄之类夺他的江山。据说断山口就是那时候为了斩断龙脉而挖的。民间就有人议论说:西北虽然地员辽阔,山川坦荡,龙脉容易被发现,让朱元璋的人全部斩断了。南方多有江河,龙脉不容易被发现,即便是发现了也很难被斩断。所以在以后的几个朝代里,帝王及朝廷重臣多数是南方人,很少有西北方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另有一说是相传在几百年前,朝廷派下一个官员来体察民情,他带几个随从转悠到奇台城南五十公里的马鞍山脚下,见村舍俨然,禾木肥绿,牛羊成群,果杏飘香,其间一条大沟,自南往北穿过,沟地流水潺潺,榆杨成荫。那官沿沟朝下走了四五里路,碰到一个大坟院,沟中水向东款款绕坟院转半圈,复向北流。坟院隐在萋萋荒草之中,上空似有淡淡紫雾缭绕。他不知受过真传,还是翻过奇书,会看风水,一见眼前情景,心中大惊。向当地人打听后获悉:那是赵家坟院。赵家乃当地大户人家,族人一二百囗之多。那个官想:此风水不斩,赵家人日后必出贵人,弄不好,还要争夺皇位。于是,他下令召集民工,将大沟拦腰挖断,并把下半截推平,让水改道而去。从此便剩下半截子沟了,人们就称这块地方为“半截沟”。此事是否确实,虽不好考证,但当时挖断的那个囗子,现在仍然依稀可见,当地人一直称之为“断山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还有一说就是半截沟辖区地域从奇台县碧流河的塘坊门(碧流河乡的塘坊门解放前至1975年均属半截沟辖区统辖管理,1976年奇台县调整社队规模时,将半截沟所辖的塘坊门大队并入了新成立的碧流河公社)宽沟开始,往东有中葛根河、车路沟、红山沟、新户河、麻沟河、黑沟、白石头沟等河沟,这些沟河的最大地理特点就是前山丘陵高地与戈壁地在末端连接时自然断裂消失,让人看起来都像半截子沟河,也许就是这个特殊地理性质而造就了“半截沟”这个地名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面我来说一说半截沟的政权沿革,据我的好朋友崔鸿儒的爷爷崔殿元生前与我们闲聊天时讲过,在新疆和平解放的1950年前的旧社会,国民党的统治在奇台农村实行的是保甲制,那时的奇台县按地域和水系划分半截沟为三乡并设乡公所,乡公所下设若干保甲。解放前最后一任乡公所的乡长是杜秀山,副乡长是褚英、邢及第,乡公所设在现在半截沟镇政府所在地北边约1公里处的小城子里边。那时的半截沟按水系所管辖的区域划分为8个保,每个保又设若干个甲。一保塘坊门,二保西葛根(后与一保合并)。三保中葛根,四保老葛根,五保半截沟,六保川坝,七保新户梁,八保上下开垦。崔鸿儒的爷爷崔殿元当时任四保保长,副保长是侯炳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时乡公所管辖的保甲政权机构主要负责地方的治安保卫、处理民事纠纷、负责兴修水利、分水管水、配水,向上级政府负责为军队催粮、催料、收草、催柴禾等事宜。1950年2月14日,中共奇台县委员会成立,全县被划分为五个管理区,半截沟为三区,县上派来了改革政权建设工作组,组长由县委组织部长朱苍生担任,组员周凤鸣。驻乡宣传改革旧政权体制,筹划建立新政权体制。对于宣传新政权和新体制的建设,全乡各族群众信心高、决心大,坚决支持和拥护建立新政权。经过宣传政策、新政权的作用和组成人员的条件、选举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后,通过乡民投票选举,新政权很快建成。半截沟由乡变为区,区公所仍设在半截沟小城子里边。为加快开展摧毁国民党的旧保甲制和改造旧政权的工作,1950年3月,县上调派来了杨希武同志担任三区区委书记兼三区区长。至此,国民党的乡、保、甲政权制度宣告结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0年5月初,五、六十个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和青红帮匪徒头子安歧峰骑马或步行从吉木萨尔县红庙子窜到了奇台的四区东湾,一路抢掠,而后又窜到了半截沟,他们无恶不做,从农民家里抢粮、抢马、抢东西,老百姓们都纷纷躲进了山里。土匪头子安歧峰听到半截沟旧政权的乡长杜秀山告密说三区的区政府里没有人,都分散在下边工作,区长杨希武单身在新户梁一带活动。当敌人探知杨希武一人正在新户梁的一姓徐的农民家里开会时,便包围了徐家的院子,杨希武为保护群众,挺身而出,与敌人周旋,后被土匪绑架至塘坊门宽沟口残忍杀害。杨希武牺牲后,县委又派来了韩成奎为半截沟区委书记,张丰元为副区委书记。他俩也分别兼任区长和副区长。政体改革后的区政府下设7个乡,分别是一乡塘坊门,乡长张进山。二乡上堡子,乡长苟德连。三乡中葛根,乡长张福荣、副乡长陆生荣。四乡老葛根,乡长李万年,副乡长崔殿元。五乡半截沟,乡长聂元成,副乡长黄 玉。六乡新户梁,乡长张进昌,副乡长鲁 珍。七乡上下开垦,乡长马登科,副乡长魏兆鹏。乡下各设若干个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解放后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也就是从1950年3月至1966年5月,半截沟从第一任区委(1958年9月改为跃进公社党委)书记杨希武开始,先后由韩成奎、胡忠全、阎文元、孙玉翠、刘生荣、高长德担任区委书记或党委书记。第一任区长杨希武牺牲后,赵相甫、韩成奎、阎文元、王曰仁、张继续依次担任过区长或公社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半截沟担任过党委书记的依次为高长德、李生荣、郭洪盛、胡明贵、刘文学。担任过公社主任的依次为张继续、李生荣、胡明贵、刘吉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1976年10月至1987年10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半截沟担任过公社主任的依次是刘吉福、李福海(任副职为管委会副主任,曾主持过一段时间的公社管委会全盘工作)、王振魁。在这里要说明的是1981年前乡镇一级称为公社革委会,1981年后称为公社管委会,党委书记公称为革委会主任或管委会主任。1984年机构改革,公社一级成立乡镇党委和乡镇人民政府,公社主任改称党委书记,政府一把手改称乡长,1984年4月,李爱国担任机构改革后的半截沟乡第一任乡长。1988年8月李爱国担任半截沟乡党委书记,1987年7月宁学亮担任乡长至1992年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至90年代初期,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村“五好”(好条田、好渠道、好道路、好林带、好居民点)建设在全疆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五好”农村建设提出“建设好条田好机械作业,修好渠道好灌溉,修好道路便于生产、耕作播种,建设好林带好防风保护条田和居民点,建设好居民点好改善人民生活条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五好”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农业,根本目的是改善农民生活。那时的半截沟也不甘落后,半截沟乡镇党委和政府认为“五好”农村建设符合全乡发展生产的长远利益和当时需要,也充分体现了全乡各族人民建设家园和改善农村落后生活面貌的迫切愿望。那时时任半截沟乡乡长的宁学亮更是身先士卒,冲在指挥全乡农村“五好”建设工作的第一线。现在半截沟镇镇域内中戈壁地带的渠道、乡村主要道路、条田布局、防风林带和部分村庄的居民点建设基本都是在那个时候布局成型并逐步建设完成的,“五好”建设在全乡的成功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半截沟乡域内的农村面貌,也极大地改善了全乡各族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后续半截沟们农村各项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1987年10月改革开放时期到至今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时期,半截沟担任过乡党委书记或镇党委书记的依次是李爱国、李凤成、刘文瑞、刘连营、王明玺、韩 军、周晓勇、潘竞福、陶发刚、范 敏,甘世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94年6月半截沟乡撤乡建镇,李长生担任撤乡建镇后的半截沟镇第一任镇长,撤乡建镇的仪式在原半截沟乡中学校园里的教学楼门前举行,半截沟乡的乡村干部,党员代表,人民群众代表等参加了撤乡建镇仪式。后依次有王学仁、焦韶刚、韩 军、李玉龙、刘建文、闫相生、高艳玲、张 超到至今的韩 超则担任过镇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说起半截沟,就不得不说江布拉克,因为江布拉克景区就位于奇台县半截沟镇域内。现在的许多外地人都知道了江布拉克,但半截沟这个地名与此相比知道的人却少了。关于江布拉克景区名称的命名也有一段说法。在2003年之前还没有命名江布拉克景区名称时,那时人们对半截沟山上的这片旅游景点的名称叫法有很多种,如麻沟梁、车棑子梁、马鞍山、黒涝坝、江布拉克等等。2003年奇台县人民政府为开发山区旅游景点向上级申报旅游项目时,经过奇台县政府领导和主管、分管旅游工作的相关人员与半截沟的村镇领导、当地村民、牧民群众走访座谈,最终才确定选用江布拉克这个景点名称的,其因有二:一是江布拉克地名包括的地段多、范围广,从半截沟镇政府到江布拉克山顶要途经麻沟梁村、花海子、车棑子梁、马鞍山、黒涝坝、石门子等地段才能到达江布拉克草场,除每年冬夏两季在江布拉克居住放牧的牧民群众外,还有到后山的牦牛达坂、裁缝沟、霍云套葫芦等地放牧的万头牲畜和放牧人口也必须经过江布拉克的草甸和山顶,夜宿歇脚后再到后山放牧。二是江布拉克是常年生存在当地的哈萨克族牧民,具有叫响有民间传奇色彩的一个地名。江布拉克本身是一个比较平坦的高山顶,海拔有两千多米高,周围三面环深山涧沟,一面靠雪山,高山顶上有几处雪山冰川常年溢出泉水向下流淌,这些泉水汇集成河大多又流入裁缝沟,而裁缝沟的河水就是中葛根河水的源头,千百年来居住在山顶放牧和转场途径此地的广大牧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均不用到深沟峡谷去提取饮用水,而在山顶就近就能吃到清凉可口的泉水,天长日久,牧民饮用山顶的泉水,不但感到此泉水甘甜爽口;而且也感到十分地安全放心,就连外出玩耍的小孩和牧童在烈日下口渴时,随地喝上几口生冷泉水,也不闹肚子,甚至有人称山顶的泉是救命泉,水是救命水。从此生存在当地的广大牧民群众,对山顶的泉水便产生了敬仰和爱护,并异口同声的称山顶的泉水是养育牧民群众的丰美乳汁般的天赐圣水,故哈萨克族语称此地为圣水之源,翻译成汉语则为江布拉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江布拉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算起来至今也就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吧,从2000年开始,当时时任半截沟镇党委书记的王明玺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慧眼识珠,发现了江布拉克这一半截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并汇聚各方力量倾力推介打造,至2008年王明玺离任半截沟时,江布拉克景区的旅游推介打造已初具规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时值今日,经过区、州、县、镇各级党委、政府及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设和推介,江布拉克风景区现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了。半截沟镇的经济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这一点上说,江布拉克景区能发展到今天,曾任半截沟镇的党委书记王明玺、韩 军、周晓勇及随后到至今任职的半截沟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可谓功不可没。通过县、镇一届届党委、政府领导人和江布拉克景区管委会的努力和不懈奋斗,江布拉克景区的旅游发展已进入历史发展的快车道,江布拉克景区的旅游大发展也必将会带动半截沟经济的大繁荣、大发展,创造出这个历史古镇的新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此后的40多年里,半截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突飞猛进,成绩也是硕果累累。从半截沟成为建制镇起,每届党委、政府领导都身体力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一心一意抓生产、搞建设,各项成绩名列全县前列。党委政府领导也是励精图治,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是在王明玺担任镇党委书记以后的几任书记的近二十年来,半截沟镇的发展更是一年更比一年好,年年都有新气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半截沟从1950年成立党组织和政府到现在已有73个年头了,在这前后73年时间里,曾担任过区委或党委书记的先后有23人。曾担任过区长或主任、乡长、镇长的也有18人。尽管这些人当中有些人现已过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半截沟任职期间,均为半截沟的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真的是功不可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半截沟各行各业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先进个人、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等,如为保护群众挺身而出赴死的区委书记杨希武,全国最美公务员唐培科,州级劳动模范亢武州,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高龙,奇台县农民企业家尚学仁,奇台县道德模范孙建林等等,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楷模,他们为我们半截沟的建设付出了心血,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从走访熟知半截沟情况的一些老领导和许多老百姓口中得到了这种赞赏和肯定成绩的答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曾经有一个外地人来江布拉克旅游时问我,“半截沟为撒叫半截沟呢?为什么不直接叫江布拉克呢?”,我对他说:“因为半截沟还有半截子在天上呢”。我个人认为,在天上的半截子应该是江布拉克,虽然说半截沟这个名称或许没有江布拉克听起来朗朗上口,但半截沟这寓意却更有内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半截沟镇域内有着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英雄史诗的戍边文化、源远流长的游牧文化、深邃奥妙的天文科普文化、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神秘奇特的古道文化、静动和谐的康养文化、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盘古开天辟地,打造出了天山神奇美丽的半截沟,他给半截沟勤劳的人民创造人间仙境,造出了高山、冰川、雪山、河流、森林、草原、丘陵、戈壁、绿洲和沙漠,十景同构的靓丽景观实属罕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清代诗人李銮宣对半截沟的江布拉克有诗曰:天山如连鏊,势压坤轴断。初阳射其巅,云与雪争烂。猎猎罡风吹,玉绳亘天半。山脚石骨苍,山腰岚气变。阴晴倏显晦,光景异昏旦。连延数千里,绝塞恢壮观。有客赋东归,晓过奇台县。溥源麦气浮,坤堄炊烟散。野泉分瀱汋,草树杂葱茜。征车似雁行,蓦冈浮涉涧。生还岂偶然,年光逐飞电。祁连高巍峨,横挂一匹练。说的就是天山的雄壮景观和天山麦海的自然风光。今天我们走在江布拉克万亩天山麦海和景区木栈道上,锦绣山川尽收眼底。这人间美景经不住让人由衷发出感叹:我爱江布拉克,更爱半截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真诚感谢您的阅读和浏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此篇文章的完成历时半年之久,在创作过程中,笔者多次走访、拜访和用电话、微信等沟通方式联系过曾任半截沟的许多乡村退休老领导,如曾任老葛根村和小水山村党总支书记的周明仁,曾任半截沟乡政府的乡长宁学亮、李长生,曾任半截沟乡党委副书记赵培珊,曾任半截沟镇林业站站长陆永国等,为顺利完成本文提供了许多重要素材,在此,笔者向他们表示真诚感谢。如本文叙述与历史有不相符的地方,还请阅读者提出意见和修正建议,笔者将会进一步加强更正完善。</b></p> <p class="ql-block">文图编辑:张吉元</p><p class="ql-block">图片视频:自拍或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23年9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