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知青的贴心人孟婶

荷月暑天19983288

<p class="ql-block">  孟婶走了,带着我对她的思念,带着儿孙们对她的不舍,去了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是孟婶的女儿孟琴,她在电话里说:“大姐怕你上火,当时没敢告诉你,我妈没遭着罪,就一个多小时的功夫,姐你没啥遗憾的,前些天你在这住一个星期,我妈可高兴了……,听到这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孟婶名叫赵玉芳,生于1934年1月27日,病逝于2023年8月6号晚18点45分。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  与孟婶一家结缘,是我1971年从沈阳下乡到盘锦荣兴农场双井子大队的时候,算起来有五十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1972年,孟婶的老伴孟兆清,被农场党委派到双井子大队任党支部书记。1972年下半年,我被调到大队任团总支书记,妇女主任,这样与孟书记接触的时间多了,自然就认识了孟婶。</p><p class="ql-block"> 双井子大队共有七个连队,下乡知青共计八百多人,分别来自沈阳、大连,北京等地,其中,除四连,六连在西大井子小队,其他大部分知青都居住在大队部周围的青年点。</p><p class="ql-block"> 为便于工作,孟书记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大队,有时,其他大队领导也替换着值夜班。</p> <p class="ql-block">  孟书记是在五十年代初,从河北承德来到荣兴农场的,孟婶的娘家是盘锦胡家农场的。俩人经亲属介绍认识并结婚,结婚时将家安在了荣兴农场双井子大队西井子小队。后来随着孟书记工作的变动,他们将家搬到了荣兴农场场部附近。</p> <p class="ql-block">  孟婶的家,具体说是在荣兴农场场部的西南面,我认识孟婶时,她四十来岁,大高个,肤白透红,身材匀称,家里有三儿一女。最大的儿子小华16岁,二儿子小杰13岁,女儿小琴9岁,最小的儿子小文5岁。</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因路远工作忙,孟书记很少回家,整个家里都是由孟婶一手打理。孟婶干净利落,干活麻溜,走路带风。白天,她在农场菜园子干活,下班后回到家,给孩子们做饭,洗衣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缝缝补补,</span>家里家外的忙活,没有闲着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双井子大队距离农场18里地,不通车,晚上没有照明的路灯,基本是天黑以后伸手不见五指,所以,对我们这些城市里来的女知青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敢走夜路的,一般</span>天黑以后就不出门了。</p><p class="ql-block"> 去孟婶家有两种情况:一是到农场开会,散会晚了,就到孟婶家住一宿,第二天在孟婶家吃完早饭,再步行回大队;另一种情况是,冬天放寒假过完春节从沈阳回来,到农场天快黑了,不敢走了,也到孟婶家住一宿,第二天再返回青年点。</p> <p class="ql-block">  1974年2月,我被调到农场团委工作,这样离孟婶家就近了,有时间我就过去看看,坐一会,跟孟婶唠唠嗑。我比孟婶的大儿子小华大三岁,几个弟弟妹妹与我相处的都很好,也很亲,一口一个大姐的叫着。</p><p class="ql-block"> 记得到了夏天,孟婶家园子里的黄瓜,西红柿下来以后,她就让孩子们过来给我送点,这时,小琴妹妹带着五岁的小文弟弟,用衣襟兜着新鲜的黄瓜,西红柿,跑到农场场部给我送来,一进大门,小文就开始喊“大姐”,有同事看见小文虎头虎脑的可爱,就拦住逗他:“你干啥来了?找我大姐!你大姐是谁?***”,然后,就蹬蹬的往我办公室跑,姐俩把黄瓜,西红柿往办公桌一放,没说几句话,就蹦蹦跳跳的回去了,这个情景,就像拂之不去的画面,始终印在我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1976年,我从团委书记的岗位被农场党委调到海滨大队任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海滨大队距离农场八里地,是一个青编大队,有汉族,朝鲜族知青近千人,各连队的连长,农业技术人员,都是从农场中央屯朝鲜族大队挑选过来的,语言环境是汉语,朝鲜语交替使用。</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发烧,胆囊发炎,吃不下饭,孟婶知道后,把我接到了她们家,给我做可口的饭菜,直到我退烧病好转,才让我回到海滨大队。</p> <p class="ql-block">  孟婶把知青当成自家的孩子一样,有的老知青在荣兴农场结婚生子,赶上有事就把孩子放在孟婶家,孟婶帮着照看,有的过年回沈阳探亲,家里养的鸡、鸭、猪没人喂,也赶到孟婶家,孟婶帮着喂,啥时候他们从沈阳回来了,再弄回家去。</p><p class="ql-block"> 孟婶对待知青不管是沈阳的,大连的,北京的都一样的好。不管谁到了孟婶家,她总是先问,“吃饭没,饿不饿”,总是留你在她家吃了饭再走。</p> <p class="ql-block">  知青回城后,也没有忘记孟婶。孟婶在菜园子干活时,一起干活的有个女知青,家里吃粮困难,孟婶就经常把她领回家吃饭,这个知青念念不忘孟婶对她的好,回城后,她当兵去了很远的地方,最后落户在陕西汉中。前些年,她与爱人讲:“在盘锦我有位恩人,如同我的父母,我一定要回去看看他们,既使找不到,我也要回去”!她爱人听后被感动了,陪着她一起来到了荣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找到了孟婶家。</span></p><p class="ql-block"> 见到久别的孟婶,孟叔,她开口就喊“爸、妈”!当看到孟书记已经患病卧床了,就帮着孟婶一起照顾,住了半个多月才恋恋不舍的回陕西。</p><p class="ql-block"> 后来,她又回来三次,每次都是住一两个月才走。</p> <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我一直没敢去看孟婶,生怕把病毒传染给已经八十多岁的她,孟婶想我就跟女儿念叨:“你大姐啥时候来啊”,当面小琴妹跟孟婶说:“这疫情大姐咋来呀”,背后,小琴妹打电话给我:“大姐我妈想你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疫情结束了,5月16日我准备回荣兴农场,并提前将行程安排告诉了小琴妹妹,当孟婶知道我要回去,非常的高兴,让女儿拆洗被褥,打扫房间。</p><p class="ql-block"> 其实,孟婶是个非常干净的人,平时家里也是收拾的干干净净。晚年,这些活大都是女儿小琴干。小琴妹妹家住兴隆台,每星期回家住三天,照顾孟婶饮食起居,用小琴妹自己的话说:“先顾老,后顾小”,而往往是,顾老顾不了小。是个难得的大孝女。其他儿子,儿媳,孙辈们,也都很孝顺,经常买些好吃的东西,回家看孟婶。家里堆积着各种水果,零食,人气,烟火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  孟婶一生勤劳朴实,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并以己之身影响整个家风及后代。</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在孟婶家住了七天,<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琴妹妹也一直陪了我七天。每次看孟婶我都是住三四天就回沈阳了,这次不知为什么,就是</span>不着急走,也许是上天安排,让我多陪陪孟婶吧!</p><p class="ql-block"> 孟婶能吃能睡,精神矍铄,除了气管有点不好,其它并无大碍,我们有唠不完的嗑,聊不完的话,虽没有血源关系,但亲如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和我一同回农场的知青,有的也结伴来看孟婶,大家约好,下次回荣兴还来看孟婶。没想到,在我走后的两个月,孟婶竟撒手人寰,永远的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10日,我在孟婶家,与86岁的孟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10日与孟婶,孟琴自拍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