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字:韩同春<br> 摄影:韩同春<br><br> 引言<br><br> </h3> <h3>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西侧的余山脚下,其内容涵盖了春秋战国乃至两汉以前每个时期的珍贵历史遗存。它的历史可以追朔到新石器时代。上世记50年代未,当地农民在开挖河道时,一锄头下去,居然发现了一大堆陶瓷碎片,后村民在开挖池塘时,又发现了墓葬随葬品,引起了文物部门注意,逐组织力量进行发掘,经考古研究,发现这个文化遗存融合了南,北文化的特征,到本世纪初,随着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遗址原始文化,在考古中赿来趆多的新发现,轰动了考古界。基本探明了该遗址原始社会时期的类型古文化。主要是有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等组成……。其中,广富林文化的发现增补了上海古文化文明的组成系列,为环太湖地区增添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广富林文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考古学文化系列中的一个分支,根据考古学文化定名的原则,“广富林”文化的称谓由此而来。文化遗存记载着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进步,见证着上海这座超级大都市的形成,兴起与发展史。作为古文化的遗迹,无论是断壁残恒,或尘封深藏在水土之中,然而它们的存在,永远是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br></h3> <h3>上海的源头在松江,松江的起源在广富林,民间素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一说,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丰富的出土文物,佐证了这一历史事实的存在。大约在七千年前,长江中的泥沙在太湖东面的三角海口,不断沉积,形成星罗棋布的沙洲,沙湖,河口。而在海水的推挤下,形成由近海泥沙和贝壳残骸堆积构成的“冈身”。在冈身以西是镶嵌在三个泖湖中的天目山余脉,天马山,佘山等十二座山丘,古人统称为九峰。冈身以东则依然是大海,这也是古代松江最早的海岸线。考古发现,早在五千多年之前,已有先民在此活动。大约四千年前,或是气候变化造成灾害,或是因部族发生动荡,一批来自黄河流域的部族,一路向东跋涉,辗转来到了佘山南面,一块三面临水的高爽之地——“广富林,”,停留下来,与原住民融合,在此繁衍生息。在经历了数千年来的大自然运动变迁后,陆地面积由“冈身”向海平面的不断延伸,人类的活动也随之由西向东逐步拓展。直至几百年前的近代,才固化形成了上海今日的廓形(可参见下图)。对于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虽然不是与“繁华”有关的一个景点,它深厚的历史底蕴,珍贵的人文价值,是任何一座常规公园都无法比拟的。从这点意义上讲,广富林遗址文化公园,是永远无法复制的一处历史文化景观。<br><br></h3> <h3>伫立于园的南入口处的“朱雀门”,是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的主门,由此步入,开始了对上海之根——广富林遗址公园的探秘之旅。这栋由砖石垒切成的塔楼,是广富林遗址的一座地标性建筑,塔楼冲天,颇为壮观,朱雀门立,壮观顶穹,其不仅有礼敬苍天的深刻寓意,更彰显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礼教。朱雀门的造型又酷像是两个烽火台,古朴而又浑厚,耸立在大门前的广扬上,游客第一眼就能感受到那浓郁古扑的历史气息。楼内是盘旋式上升的观景通道,顺道而上,两侧墙面以半隐半现的图文形式,像在向人们讲述着广富林文化遗址挖掘的经过……。<br><br></h3> <h3>朱雀门内处的“金钟台”,相传有个故事,金钟原是被埋入地下的,后来重见天日,从此金钟常鸣。现金钟台的一部分是深入地下的,好像刚刚被挖掘出来一样,颇有古韵之风。<br>另一种传说是:在广富林市河中,藏有一座金钟,为了把它打捞起来,兄弟三人决定,老大打渔养家糊口,老二学打铁,锻造铁链,老三去佘山砍柴用作烧火炼铁,兄弟三人辛劳三年,终于打成一条百丈长的铁链条,用之打捞金钟,眼看金钟即将出水,见弟三人却因争功而忘了用劲,金钟刹那间又落入河底,从此无影无踪。今天修建的金钟台,是为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展示古文化历史空间和增添遗址埸景的功能,金钟寓意着广富林历史的悠长回荡,也提醒着人们面对各种欲望,要时刻保持警钟长鸣!</h3> <h3>从金钟台内部孔中看到“金钟”的真貌。</h3> <h3>走进朱雀门,过金钟台,踏上一座石桥,拾级而上,一座颇具民国风挌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筑映入眼帘。。由此行入至公园的主干道上,沿途可饱览园中,各具特色风格的徽派仿古明清的建筑群。</h3> <h3>穿梭在青石方砖铺就的蜿蜒弄堂内,每个庭前都有石雕镇门兽,门前的石阶,飞檐翅角的门楼,各种树木,花卉,人物,吉祥图案的砖雕,栩栩如生。胡同里,墙角下的迎春,青竹,海棠,红枫,结构之严谨,布局之巧妙,令人称绝,目迷五色……。</h3> <h3>穿行在此,使人能感受到江南风景之灵气,融合了民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雕缕精湛,鲜明的地方特色,沁人心扉。令人目不暇接。一个个过间的门洞,一扇扇雕栏的小门,一架架锈刻的窗棂,无不彰显出复古精致的氛围,漫步在石板青砖的小道口,总有一种穿趆了的感觉。</h3> <h3>映入眼帘的建筑群,古色古风,粉墙黛瓦,明清时代的各式徽派建筑,穿梭在溪流旁的小巷,感受到了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恍如穿过趆了时光的隧道,领略到了松江广富林历史文化的久远与厚重……。</h3> <h3>行至三岔路囗,见矗立的图腾柱,——亦称“天牛柱”。传说此柱为是栓牛而用,这根重达90吨的花岗石冲天石柱,顶端有四尊像照,按民间的传统说法,为龙的第八子“负屃”,亦有称作麒麟的。</h3> <h3>柱子底部雕有维妙维肖十二生肖的图案。</h3> <h3>传说天牛下凡到广富林后,每日耕田犁地之后卧水休憩之处,称为天牛塘,天牛塘上一座长达106米共19孔石拱桥,名为“天牛桥”,在天牛塘的北侧,叫天牛坡,相传是天牛的牛粪堆积而成。</h3> <h3>顺着西边走去,见是一片褚红色的建筑群,屋顶的斜面很大,看上去与“漂浮”在湖面上的一座座陡坡斜顶玻璃建筑物,其形其色,大体相似。</h3> <h3>红房子的附近,有几个小土丘,走近一看别有洞天,原来是仿制的古代瓷窑,墙壁上有各式各样的陶器,瓷器。</h3> <h3>瓷窑南边是一片湖水,岸边有一架大水车非常瞩目。据悉它可以将水源生生不息的注入窑内。动与静,水与火,古与今,在这里一切都交融得如此自然而然。</h3> <h3>在天牛柱的东面,有一片宗教文化区域,布局颇有深意,“富林塔”象征着儒家文化,富林塔既不属于佛寺,也不属于道观,更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说,“广富林本无塔,如今这座晚唐风挌的三层重檐宝塔,寓意为“良清文化,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三重含义。同一侧佛教的“知也禅寺”,另一侧道教的“三元宫”,互为左邻右舍,三教和谐合一天顺。<br>在这片区域内,“富林塔”位居中央,塔前有一方水池,倒映着“富林塔”,塔刹,黄檐,红墙,绿叶,蓝天,碧水……。美得无法言状。“富林塔”高约33米,是“广富林”文化遗址核心区域最高的建筑,塔内有古陶艺馆的地下入口,里面陈列着“广富林”出土的國宝级陶器,遗憾的是暂时不对外开放。<br></h3> <h3>在富林塔东侧是属道教的“三元宫”,西侧是崇奉佛教的“知也禅寺”。“三元宫”是一座道教道观,宫内供奉的是主宰人间祸福的三官大帝,固称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创立时最早的信仰之一。三官功德显赫,灵福无量,天官赐祸,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古代,人们常祈求神灵,保佑雨顺风调,足食丰衣,乡民一般也称之“三元宫”为“三官堂”,历代孩童在父母的管教下,称尧,舜,禹为三公公。<br>广富林三元宫的主要殿堂有:山门,灵官殿,钟楼,鼓楼,元辰殿,三官宝殿等……。<br></h3> <h3>宝殿内供奉天地水的“三官大帝”。</h3> <h3>元辰殿</h3> <h3>灵官殿</h3> <h3>钟楼</h3> <h3>鼓楼</h3> <h3>法堂</h3> <h3>座落在“富林塔西侧的“知也禅寺”,是一座有着历史渊源的寺院,据《方松街道志》记载,在唐朝晚期,高僧大致禅师从洛阳云游之松江,被松江九峰环翠的美景深深吸引,便发誓在此建寺,以弘扬佛法,普渡芸芸众生,于是便四方化缘,行医施善,经过十年的含辛如苦奋斗,终于在广富林建起了这座宏伟肃穆,颇具唐风及宗教文化元素的寺院——“知也禅寺”,其内包括有钟楼,祖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庭院景观等……。</h3> <h3>钟楼</h3> <h3>祖师殿</h3> <h3>地藏殿</h3> <h3>大雄宝殿</h3> <h3>庭院景观</h3> <h3>而在“天牛柱”的西边有二座庙,紧邻城隍庙东侧的是关帝庙。广富林自古有关帝庙存在,曾毁于战火,其间一直与“城隍庙”合屋共奉。关帝庙糸松江道教正一派道观,其前身始建于元代,明嘉靖辛亥年间(1551年)重修。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当地道教信众的信仰需求,2012年广富林关帝庙开始建造,2016年完建后对外开放。</h3> <h3>关帝是三國时期的名将关羽,被民间尊为“武圣”“战神”或称“关公”,是广富林先民的保护神。</h3> <h3>在关帝庙的后院,有一幢“魁星楼”,魁的称呼源于古人对星宿的崇拜,认为二十八宿中的魁是主管文运,后科举刮度盛行,古代读书人都有供奉魁星的习惯,以求中榜,所以在江浙一帶众多名镇,一般都建有“魁星楼”“文昌阁”,广富林“魁星楼”里的雕像,形像十分精美,代表了广富林人杰地灵的历史象征。</h3> <h3>关帝殿</h3> <h3>广富林“城隍庙”,为传统北派建筑与仿唐式建筑两种建筑合成布局,北派建筑对应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的土枸成五行俱全的整体布局。庙内建筑包括殿,堂,室,台,阁,榭,廊,并采用灰传和彩绘相组合的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北派建筑的精致古朴。而仿唐式建则突出了唐代道教的建筑风挌,充满大气马庄重,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与周边优美的环境相得益彰。<br>广富林“城隍庙”的主要殿堂有:山门,照壁,府城隍殿,富林殿,城隍寝宫,城隍戏台等……</h3> <h3>“城隍庙”照壁</h3> <h3>府城隍殿</h3> <h3>富林殿</h3> <h3>城隍庙戏台</h3> <h3>在公园的西南方有一座阙门,两旁仿唐代的碑塔上镌刻着一幅长联:左边为:“翠染九峰波环云梦莼鲈梅洛邑华亭景物凭冯品衣被天下粮贡京都六佰里方圆域情两种冠中西”。<br>右边为:“史开炎夏文震中州诗画雄吴门松郡烟孰多贤俊义撼山问忠凌日月五千年风雨热血一腔颂”。</h3> <h3>在阙门进入后中轴线尽头北,有一个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的核心地标——骨针广场。中间竖立着一根20米高的骨针雕塑,其上有圆孔,下呈锥形,大可织网,小可缝衣,骨针为原始人类缝纫之用,是古人选择的骨料(多为魚骨或动物肢骨),通过削刮,磨刮,钻孔等工序打造而成。骨针存这是广富林发据出来较多的代表性遗物。骨针在于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直至铁针的出现并普遍使用后才被淘汰。据了解,骨针作为骨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出土,骨针的出现和使用,意味着人类已从荒蛮走向文明,历史学家认为:骨针的出现和使用的意义不亚于文字的发明和推广,从这点意义上讲,广富林的骨针出土,佐证了广富林古文明历史的久远……。<br>以骨针为原型的巨大雕塑,耸立在广场中央,直刺云霄。上与余山相望,下与厚土相连,风吹秋草摇,云去又云来,一根连接古今往来的“针”,似乎听见了远古在呼唤……。<br>放大了的骨针孔在大地上,如同一滴水激荡出一圈又一圈的波纹。如果说广富林文化是其中的一滴水,那么,在华夏文化古往今来的历史文明长河中,骨针广场作为整个广富林的中心,它所激荡起的涟漪又曾经影响了多少文明……?</h3> <h3>骨针广场的北侧,是广富林遗址的核心保护区,根据推测,这里是元明时期广富林市原址,面积约有10万余平方米,现依然保留着农田风光状态,是广富林遗址的核心保护区之一。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开始的历史,都在下面沉睡着,凡是所有来此的人,最应驻足凝望和沉思的地方。</h3> <h3>骨针广场的周围,塑有多位古代人物的雕像,有的站立,有的坐着,不知为什么?可惜没有说明。</h3> <h3>骨针广场上的“日晷”,一探究竟?据说是古代的“钟”,通过太阳的投下的光影,就能计算出时间,同时,也见证着历史。</h3> <h3>广富林遗址内的朵云书院,总面积有1600多平方米,院内回廊环绕,高墙围闭,独成一体。系典型的徽派建筑,被誉为松江最美的书院之一,书院由保存完好的“明代高房”整体搬迁而来,经过精心设计,将古典文风与现代气息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映衬,整座书院分为三进院落,两层阁楼,动静相宜,显得典雅且又内敛。书院内的咖啡飘香,伴着书画香气,走这入里的人们,感觉自已也似乎文艺了起来。</h3> <h3>窗外的阳光,洒在静静等候的油纸伞上,雕花门外风景如画,屋内书香四溢。</h3> <h3>两个名为“松石境”和“水云乡”的景观庭院,最引人瞩目,其间一棵松,一朵云的呈现,与松江及其古称“云间”形神相契,一静一动,一刚一柔,使这一书香胜景平添了几份古朴和安逸。</h3> <h3>跨过集贤桥,见“集贤坊”与“集贤园”。据历史记载,广富林人杰地灵,明清二朝出进士十一人,举人十九人。集贤坊原名为“双进士坊”,明正德年间,官府为表彰曹时和,曹时中二兄弟双双中第进士,建造了“双进士坊”一座,后原坊毁于战火,重修后,用“集贤坊”之命名,寓意广富林名人辈出,贤士荟萃的辉煌历史记忆。<br>集贤园在集贤坊旁,园内的建筑,均由徽浙一帶收集而来,主要是用于,松江历史名人贤士纪念展示的空间。</h3> <h3>园内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汇集于此,晚清的江南水乡,民国的青砖红瓦,明清的白墙青瓦,小家碧玉的江南式园林。</h3> <h3>幽兰古韵,别有洞天。</h3> <h3>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建筑群落状态。</h3> <h3>广富林文化遗址的休憩配套商业区也日趋完善起来,“星巴克”,广富林宰相府酒店“肯德基”,“一尺花园”,还有“叶谢软糕”等……。此外,各种点心,小吃,素面,套餐,便当等均应运而生,甚至“好德”店也开到了这里。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一方面给前来的游客予以了就餐便利,更让这个远古的村落焕发出了时代的活力,这是座落在广富林商业区的“星巴克”。</h3> <h3>青瓦白墙,斗拱飞檐。富有文化历史底蕴又融入现代简约风挌的“宰相府”酒店,是徽派建筑与苏式园林的完美结合的成功范例。</h3> <h3>人们熟悉的“肯德基”。</h3> <h3>“叶榭”软糕店。</h3> <h3>其中有一栋老宅,已有300余年历史,名为“一尺花园”,眺望这栋宅院,最先映人眼帘的就是高低起伏的马头墙,似是有种无形的力量挟着整个墙体在奔跑。粉墙,用白灰抹面而形成,简洁素雅,与自然的山水环境极为协调,呈现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在历史的的变迁中,“一尺花园”嬗变成了一处集咖啡,午茶,西餐,花卉于一身的艺术空间。</h3> <h3>“一尺花园”,客人都会被它的古朴雅致打动,“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窝囊废”,这栋徽派老宅向人们诉说着:美好的整体离不开每一处精心打造处理的细节。徽文化是我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它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徽州是宋代理学大师未熹的故里,他主张平淡自然美学理想,讲求人与自然的共存与和谐。这样的理念深深地渗透在徽州建筑艺术之中,而“一尺花园”便是其典型的范例杰作之一。</h3> <h3>凡来到这里的人们,都会被“一尺花园”前后二院的透明玻璃房吸引,阳光透过精美的雕刻的天井倾泻下来,洒在院落里,使人有一种强烈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不仅仅是完善了建筑的采光和通风性,而那般奇妙的感觉,更将人们帶入一次穿趆千年的时空对话……。</h3> <h3>这样一个采光,通风良好的地方,是植物种植的颇佳区域,绿色的生命在这里,如同老皂植入了年轻的新肺,重新散犮着活力,又传承了过去天井所被赋予的生命力的光大。<br>植物的设计采用了龙的造型,寓意一飞冲天,来呼应老宅文化,而老宅本身的建筑原本富有层次,雕花繁复精美,木雕,石雕,砖雕互为相映,徽派的三雕艺术令人称奇叫绝……。</h3> <h3>如今,这里是“一尺花园”的沙生植物观赏区(沙生植物,生活在以沙拉为基质的沙土生境的植物),成为了不少客人最喜欢欣赏驻足的地方。</h3> <h3>臥子坊,为纪念明未抗清民族英雄陈子龙建立的牌坊。</h3> <h3>陈之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未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辑。<br>陈之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方等。崇桢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申,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清兵攻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积极开展扶明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陈之龙宁死不屈,不跪不降,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五月十三日,在清兵押送途中过挢时,趁其不备投水,壮烈殉国。</h3> <h3>在广富林文化公园的东南方,有一座陈之龙纪念馆。</h3> <h3>陈之龙纪念碑。</h3> <h3>陈之龙墓。</h3> <h3>在“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的东北处,有一座巨大的影壁,影壁两端镌刻的文字是文人题记和说明,记载着广富林的人文历史,影壁中间的浮雕展示了松江古城的人物和历史,展现的是当年广富林“归舟泝横浦,点点十幅蒲”的盛世画面。浮雕的雕刻手法简洁明快,线条细腻柔顺,即显得圆润又不失苍劲有力,构图灵动且秀美……。</h3> <h3>富林湖水中的门搂,位于广富林遗址的东北部,其背后是松江广富林希尔顿酒店,酒店座落于索有“上海之根”美称的广富林遗址公园内部,是园区的核心组成部分。<br>酒店北望佘山,南临松江大学城,紧依富林湖畔,是观赏广富林全貌的上佳去处之一。酒店建筑设计不同传统上的高大楼宇,而是采用了“水岸院居”的意象,采用东方优雅线条,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氛围,将整体建筑与广富林的特色风貌巧妙融合。</h3> <h3>从影壁转身环望,四周亭台楼阁多层叠加,湖水中建筑厚重大气,浮出水面的几何线条屋顶,三角形的顶端倒映水面,呈现出美丽的图案,橘红色的色彩更是拉近了現代与古代的距离。虽然它水下的风貌我至少现在还无从知晓,但更引起了我的探寻欲望。</h3> <h3>富林湖旁的“钱公栈道”,该桥原名为“柳如桥”。传江淮名姬柳如是,虽是风尘女子,但才学出众。14岁时,其画舫船停泊广富林,并结识广富林才子陈子龙。17岁时写了《男洛神赋》送陈子龙,表达心仪,陈子龙也爱慕柳如是,但终因陈子龙家室反对而分手。其时,江南文豪钱谦益,特从常熟赶来广富林求见柳如是,柳如是在船上避而不见,为表真情,钱谦益跳入河中淌水上船,由此打动了柳加是的心。24岁那年正式嫁给了36岁的钱谦益。钱谦益既是明朝重臣,后又升至清廷礼部待朗。婚后,钱谦益怜香惜玉,柳如是相夫教子。<br>钱公栈道,是根据广富林老人祖辈传迖这对名士才女,走过的地方而此得名。</h3> <h3>在富林门西侧,有个形如印章的塔式建筑,是富林印记展示馆。它的设计造型,代表的是记年印鉴。室内展示的,是自1959年广富林被发现后,考古专家各次发掘的记事,国家和上海文物管理部门对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命名纪年,沿石级而上,到达观景台,能看到富林湖,陈子龙纪念馆等丰富美景。在富林印记展厅的中央,按放着一个大型三脚陶鼎,这是在广富林考古出土的史前文物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陶器,也是广富林民间传说中能够保佑大平,祈福好运的吉祥之物。<br>可惜因封门不能进入室内,无法拍摄到这一大型“三脚鼎”,一说是己移至遗址出土文物的展示馆内,届时,我希望能在那见到这“吉祥之物”的神秘真容。<br></h3> <h3>整个广富林遗址公园内水系发达,河塘遍布,各类建筑风挌迥异大小石桥,这些古朴,大气的桥,将遗址公园内各类景点缀得格外灵动,别有一番情趣……。<br>我特欣赏这段古诗:“你说梦萦水乡,念江南如烟缱绻,后来画楼夕晚,小桥流水亦江南”。这段古诗诠释了“桥”的功能与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广富林遗址公园的水面上的各式古桥,可以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顺便将其中一些颇有特色的“桥”,摄入相机,以飨各位亲朋好友。</h3> <h3>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与广富林郊野公园,统称为广富林公园,两者相毗邻,以辰山塘为界,一河相隔,以桥相连,桥西是郊野公园,而桥东。是遗址文化公园。<br>该桥名为“官塘桥”,东西走向,这座五孔车行桥横跨了“辰山塘”长约200余米,桥的顶端离地面差不多有10余米的高度,当我一步一步登上桥顶端时,早已气喘吁吁了,站在桥顶,向北眺望,可视见“辰山”,向左可远眺“佘山”的影廓,往西看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郊野公园,朝东鸟瞰,遗址文化公园内的亭台,楼阁,湖水,美景等建筑物等均一览无余,抬眼南侧的“御赐桥”与如画的广富林,天清云淡,俗世如尘。<br></h3> <h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每当读到这句苏轼的《定风波》的时候,广富林的御赐桥已经在江南的烟雨中如画展开。御赐桥也叫风雨桥,是座人行廊桥,站在桥上,居高临下,东看广富林遗址公园,西看广富林郊野公园。在辰山塘枯水期走到桥下,可以看到洞口那两对萌萌的避水兽,在默默地守护着整个广富林的风调雨顺。<br>御赐桥上的亭台楼阁古朴雅致,各种造型树木妙手天成,光在桥口走走已是美不胜收了,未来是可在此小憩品茗,观赏四季松江的胜景。</h3> <h3>在广富林富林湖中,有一座二百多米长的东西石板桥,也称纤夫桥。广富林曾经商贸繁荣,船运发达,商船行驶,或因河道水浅,或因逆水行舟,需要纤夫在岸上拉行助力,而在水网密布的江南,不少地方专门在水中修建纤夫桥广富林湖中的纤夫桥,是意在找回当年广富林漕舟踏浪,千帆进出的盛况记忆……。其间用二座仿古石桥连接,这座长桥静静地躺在湖面上,蓝蓝的天空,淡淡的云影,涓涓的流水,构勒成了一幅旖旎动人的水墨丹青画。</h3> <h3>这座无名桥,虽不起眼,却听得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流水声,把湖面点缀得有点妖娆,真的有一种恬静的意境,让你恍惚得不知身在何处。</h3> <h3>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流水细声。恰如诗云:“曲巷斜信马,小挢流水谁家?浅衫深袖倚门斜,只缘些子意,消得百般夸”。“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反哺予人类便捷与美感。</h3> <h3>“富林桥”是一座拥有年代的石拱桥,古人云:“小桥流水,一迳修篁里,走马章台人未老,只爱明窗净几”。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河道上,水美,河美,桥更美,桥上那青石板路早被游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h3> <h3>湖上这座漂亮精致的古石桥,名:“朱石桥”,古典的石桥座落在一潭烟波浩渺的水上,风韵绰约,散出不一般的浪漫气息,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步踏入朱石桥,首先感受到的是那如同仙境般的感觉。</h3> <h3>遗址内的石拱桥,桥下是一湾碧水,水面倒映着岸上的树木与桥身,给人一种如临江南园林的感觉。</h3> <h3>徽派建筑,木质回廊,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这里是一个朴实无华,却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极具浪漫却又古朴静谧……。</h3> <h3>飞檐翘角相拥在花草树木丛中,真是妙不可言,恍如步入仙境。以至一时无暇去追寻上海历史之根,也来不及细细品味这里的自然生态之灵气,仅仅走马观花还是惊艳到我,这里有古代文明和现代设施的完美结合,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令人目不暇接,即恢弘大气又不失清新婉约,随手一拍都是美照,浮光掠影的广富林遗址文化公园,使我沉浸之中,一整天的游览观赏,令我流连忘返,我没想到在探秘“上海之根”之前,倒是先享受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我知道,“上海之根”远古的历史秘密,藏在广袤美丽的富林湖水下面,藏在了千年的广富林厚土里。探秘上海之根,才是我来广富林遗址文化公园的真正最终目的。<br><br><br></h3> <h3>广富林遗址公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占地1600亩,与西侧的“辰山塘”隔河相望的是,广袤的广富林郊野公园(面积为4.23平方千米),东侧宽阔的富林湖紧靠着龙源路,富林湖下是别有洞天的湖底车库和时光隧道,北面广轩路南侧的广富林路的古城墙高低起伏,古树参天。南北的城墙和东西的富林湖,辰山塘将广富林遗址公园包裹其中。外面是凡尘俗世,滾滚红尘,园内却是世外桃源,岁月悠长……。广富林遗址公园可谓是一步一景,整个公园虽然以江南园林为主,但又不同于江南园林的小巧玲珑,园中大气的建筑显露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既有河湖荡漾的柔媚,又有令人百转千回的民居庭院,黛瓦,红墙,回廊,亭台,楼阁,感觉一切是如此清净,悠远,古朴,典雅。我伫立在富林湖边,此刻的湖面水波不兴,如诗般静谧安宁,清清的,似乎有人为它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面纱,叫人不敢大声喧哗与大声呼吸,生怕打破了这片安宁。微波荡漾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粼粼闪光,婀娜多姿的柳絲如同少女的秀发,在波光上头轻轻飘动,如同梦幻一般,令人心旷神怡。此刻,远离于城市喧嚣的我,早已将一切人间的烦恼与不快置于脑后,凭栏眺湖,旖旎潋滟的美景,一览眼底。“漂浮”于湖面的广富林文化展示厅,其大斜度的红屋顶,极具视觉冲击力,看起来就像被洪水淹没的房屋,只露出了屋顶的脊背部分。双坡,抬梁,穿斗形式,与周围的水乡建筑风挌遥相呼应,古建筑艺术与湖水的交融合一,震撼着人之魂魄,那般沁人心脾的感觉,此时此刻,用任何文字的表达,都将是黯然失色的……。<br>“广富林”,一个可沉浸其中“时空穿赿”的地方,从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到明清,透过古建筑的艺术,去畅想古文明曾经的辉煌,每每跨上石桥,踏上石板青砖,转入幽深巷道,滿目都是民国和明清时期的建筑,青砖红瓦,白墙粉黛,马头飞檐,传统的牌楼,气派非凡。虽说是后人修建而成,其精美的雕画工芝,比比皆是,毫不逊色。处处彰显出了匠人们高超工艺与敬业精神,古建筑艺术与华夏的智慧,在这里得到充分的继承与发扬……。<br><br> (未完待续)<br> <br><br><br> <br><br><br><br><br> <br><br> <br> <br> <br> <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