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解放北路—东方华尔街

罗金

<h3> 朋友,你来过天津的解放北路吗?这是一条北起跨越海河的解放桥,南至小白楼的徐州道,长达2.2公里的街道,两侧至今仍坐落着一幢幢气势宏伟、造型典雅,颇具欧陆风格的楼宇建筑,整个街区倍感庄严肃穆,令人不禁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近代历史。</h3> <h3>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直到1860年八国联军纷纷踏入中国并与清政府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在天津相继设立了拥有行政自治和治外法权的外国租界地。<br></h3> <h3>1870年清政府被迫同意把天津作为“通商口岸”,天津的海河便成了北方进出口船舶运输的重要通道,各列强国纷纷把自己的租界地集中建在海河两侧,因为“解放北路”,仅仅与海河相隔百米,各列强国家便把自己的银行、洋行都集中建在这里。</h3> <h3>“解放桥”这座跨越海河的钢结构大桥,始建于1902年,桥身的一端连接天津火车站,另一端位于法租界入口,当年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起名叫“万国桥”,人们又习惯叫它“法国桥”,后为了纪念天津的解放,更名“解放桥”。</h3> <h3>从“解放桥”接下来的这条路就是现在的“解放北路”。由于始于法租界,建于1860年,最早叫“大法国路”。随着1870年英租界的出现,又被延长并起名“维多利亚路”,当时这条路还有一个统称“中街”。街道两侧及周边地段集中建造了近五十家(包括中资在内)的各国银行和洋行,所以又有“东方华尔街”的称号。</h3> <h3>下面请跟随我沿着这条路自北向南走一程</h3> <h3>1 ,坐落在解放北路最北端,比邻解放桥的“原百福大楼”(原法国租界)。</h3> <h3>整幢大楼不但占地庞大,而且整体设计非常美观,突显着深沉且浪漫法国建筑风格。</h3> <h3>墙上的数字和法文印记,见证着它落成的年代。现在这里的部分空间已成为一家颇具法式风格的“青年餐厅”。</h3> <h3>2,位于解放北路2号的“原裕中饭店”,现在的五星级“帝豪大酒店”。</h3> <h3>酒店的外观突显着法兰西建筑所特有的浪漫与典雅,门前车水马龙。</h3> <h3>3,坐落在解放北路10号的“原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天津分行,建于2934年,其前身是1919年由中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联合创办的“新华储蓄银行”。</h3> <h3>它的一项重要业务,既所有的中资银行每天下午四点都要来此进行汇总结账,情况沟通,这里便成了天津所有中资银行的“大本营”。现在已经变身为“和平金融创新服务大厦”</h3> <h3>4,坐落在解放北路29号的“原法国俱乐部”,建成于1932年。</h3> <h3>解放后直到80年代初期,这里曾作为天津市民文化娱乐中心之一,赫赫有名的“青年宫”。</h3> <h3>改革开放后曾一度成为“证交所”,现在成为“天津市金融博物馆”,总面积2200 平方米,馆内收藏了中国各时期的货币、金融票据及实物。</h3> <h3>5,位于解放北路22—28号的“原美丰洋行大楼”,建成于1926年,层高三层,这里是天津仅存的近代骑楼建筑。</h3> <h3>美丰洋行是一家美国商贸公司,成立于1922年,总部位于华盛顿,1925年成立天津分公司,专营进出口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维修业务。</h3> <h3>6,距解放北路近二百米的哈尔滨道上,“原大陆银行大楼”,于1919年由四名中国商人发起成立,是一家中资银行,其总部设在天津。</h3> <h3>此建筑始建于1921年,后因1976年大地震受损,原本建在楼顶上的中央角楼已经不复存在。这里现在是“交通银行”天津分行。</h3> <h3>7,位于解放北路34-36号的“原法国工部局”大楼,主要负责租界内的警务、治安及道路和卫生等工作。</h3> <h3>建成于1910年,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曾经是“天津市粮食局”。</h3> <h3>8,位于解放北路77-79号的“原东方汇里银行”天津分行,1907年开业,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是当时实力最大的跨国银行之一。</h3> <h3>从整个建筑的结构来看,楼顶上的四角都建有漂亮的角楼 ,楼体外观既古典又华丽。</h3> <h3>现在已经变身为“西洋美术馆”</h3> <h3>9,位于解放北路97-101号的“原朝鲜银行大楼”,建成于1918年,由日本投资,其总部于1911年成立,设在朝鲜的京城。</h3> <h3>“朝鲜银行”天津分行于1918年营业,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按敌伪产业给予没收。</h3> <h3>10,距解放北路不到百米的赤峰道12号的“原盐业银行大楼”。建成于1928年,解放后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营业部。</h3> <h3>它也是一家中资银行,由袁世凯表弟、张伯驹之父时任“长卢盐运使”的张镇芳创办,大楼由中国建筑大师沈理源设计。</h3> <h3>11,沿赤峰道继续东行至1-5号的“原法国兵营”旧址,建成于1915年,里面包括士兵宿舍和司令部等建筑。</h3> <h3>法国兵营也被称为“紫竹林兵营”,这片地区的前身是一个叫做“紫竹林”的村庄,据说是当年康熙来这里巡视被域名的。</h3> <h3>12,位于解放北路91-95号的“华义银行”,大楼建成于1920年。</h3> <h3>“华义银行”最初由中国商人与意大利商人合资成立,1924年中方撤股由意大利独家经营,总部迁往上海。</h3> <h3>13,沿解放北路转营口道上,有一处静谧的天主教堂,由于地处紫竹林村庄,所以被叫做“紫竹林教堂”。</h3> <h3>“营口道”在当年被称为“圣路易路”,是英法租界的分界线,紫竹林教堂建在法租界一侧,由法国天主教会于1872年建成。</h3> <h3>14,位于承德道2号“原法国领事馆”,这块地方是1900年后清政府赔偿给法国人的,原因是1900年义和团火烧了最早建于三岔河口一带的法国领事馆。</h3> <h3>该楼建成于1923年,是法租界的最高权利机构,其总领事是法租界的最高行政长官,如今为测绘院用房。</h3> <h3>15,位于解放北路109号的“原大清邮政津局”,建成于1878年,其前身是“天津海关书信管”,自1898年改名为“大清邮政津局” 是当时中国的第一个邮政部门。</h3> <h3>值得记忆的是,1878年中国的第一套“大龙邮票”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它标志着一向闭关锁国的中国从此开始了与世界交往。</h3> <h3>16,位于解放北路74号的“原中法工商银行”大楼。始建于1919年,后又于1932年、1933年和1936年增建为四层混合结构楼房,占地1567平方米,整体建筑面积达到6240平方米。</h3> <h3>解放后这里曾经是天津市总工会的办公地</h3> <h3>17,位于解放北路111号的“原美国海军俱乐部旧址”</h3> <h3>这是在英租界的建筑,当时的美、英租界已经合并,与法国建筑风格相比英伦风格的建筑特点突出在门窗顶部的拱形设计。</h3> <h3>18,位于解放北路117号“原中央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始建于1926年,由中华汇业银行组建,是一家当时国民政府管理的官商合办的银行。</h3> <h3>解放后这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统管着天津市的整个银行体系。</h3> <h3>19,位于解放北路88号的“原横滨正金银行大楼”</h3> <h3>总部设在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创办于1880年 ,其天津分行成立于1899年,大楼建成于1926年,抗战胜利后由“中国银行”接管。</h3> <h3>20,坐落在解放北路121号的“原华俄道胜银行”,建于1900年,一座具有浓郁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h3> <h3>华俄道胜银行天津分行1896年成立,以发行卢布为交易筹码进行投机买卖,并代办中国各种税款,于1926年停业。</h3> <h3>21,紧临解放北路的承德道12号的“原法国公议局大楼”,始建于1929—1931年,解放初期曾一度为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天津市委,后来几十年作为“天津市图书馆”,现在是天津文物局。</h3> <h3>22,位于解放北路82号的“原汇丰银行大楼”,建成于1925年,起名“汇丰”有“汇款丰裕”的意义。</h3> <h3>“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开业于1881年,其总部设在香港,它是一家外资银行,全称“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现在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的业务大楼。</h3> <h3>23,坐落在解放北路129号的“原仁记洋行天津分行旧址”,19世纪中期,仁记洋行为“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天津分行于1861年开业,大楼建成于1933年。</h3> <h3>仁记洋行是19世纪中期跟随第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抵沪的首批外国企业,最初在中国曾参与了军火和鸦片贩卖交易,后来才逐渐洗白。</h3> <h3>24,位于解放北路88号的“原中南银行大楼”,“中南银行”于192年由南洋商人黄奕等三位中国人共同创立,总部位于上海。</h3> <h3>其天津分行于1922年开业,“中南”取自于中国和南洋的联系,,曾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发行银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现在这里是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分行。</h3> <h3>25,位于解放北路90号的“原花旗银行大楼”,1812年总部成立于美国纽约的花旗银行,1916年在天津设立了分行,是当时在天津最有实力的美国银行。</h3> <h3>这座建筑始建于1921年,建筑的首层为石砌基座及高台阶,贯通一二层高的巨大爱奥尼克式石柱威然耸立。现在已经变身为“中国农业银行。”</h3> <h3>26,位于解放北路147号的“原四行储蓄会旧址”</h3> <h3>它是以中国的盐业、金城、中南和大陆四家银行组成的四行储蓄会“天津分会”,现在是一家中国工商银行营业厅。</h3> <h3>27,位于解放北路153号的“原麦加立银行大楼”,麦加利银行又称“渣打银行,”1853年成立,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英国政府特许的银行。</h3> <h3>解放后这里一直作为“天津邮政局”,门前那六颗对称分布、高耸粗状的罗马柱与路边的绿色邮筒浑然一体。</h3> <h3>大楼正面入口的大门,至今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的铜制旋转门。</h3> <h3>28,位于解放北路98号的“原新泰兴洋行大楼”,该洋行是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现在是建设银行天津分行。</h3> <h3>最初进入中国参与了军火和鸦片贩卖交易,后来才逐渐转向正当货物贸易,在中国主要经营甘肃及西北一带的土特产及皮毛生意。</h3> <h3>29,这里是解放北路102号的“原比利时领事馆旧址”,建成于1921年。</h3> <h3>比利时租界是当时在天津的第九个租界,位于海河东部俄租界以南,这个“原比利时领事馆”现在是中国建设银行和平支行营业部。</h3> <h3>30,位于解放北路104号“原华比银行”,属于比利时通用银行系统,成立于1902年,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天津分行于1906年开业。</h3> <h3>31,坐落在解放北路155号(英租界)的“金城银行”,金城银行成立于1917年,总部设在天津。</h3> <h3>这是一家中国的民营资本企业,大楼建成于1931年,起名有“金城汤池永久坚固”的寓意。</h3> <h3>32,坐落在解放北路116号的“利华大楼”,建于1936-1938年,由一位瑞士籍犹太人出资,法国人设计建造的办公兼公寓式的大楼。</h3> <h3>它是当时天津最早出现并具有现代元素的高层建筑。</h3> <h3>33,位于解放北路157号的“怡和洋行”,英国皇家四大洋行之一,该洋行的天津分行成立于1867年 ,是英国最早来到天津的资本之一。</h3> <h3>“怡和洋行”的业务广泛,在天津有自己的打包厂、生产加工厂、仓库并且还有自己的船坞码头。</h3> <h3>34,坐落在解放北路165号的“原太古洋行旧址”,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h3> <h3>它是1816年设立在英国利物浦的一家货物进出口公司。太古洋行至今仍实力雄厚,其集团旗下产业涉及领域非常之广。</h3> <h3>35,位于解放北路189号的“原天津印字馆旧址”,于1886年成立。</h3> <h3>这座大楼最早为英国人在天津创办的铅字印刷厂,1894年开始印刷英文版刊物,同时还翻译外国科技书刊及中英文书籍。</h3> <h3>36,在解放北路与泰安道相交之处,坐落着“原开栾矿务局大楼”始建于1919-1921年,最初由中英双方共同经营。</h3> <h3>整个建筑总面积达9200平方米,门前设有坡道和宽阔的高石台阶,大楼正面对称耸立着14根巨柱,威武挺拔。解放后这里曾经是天津市政府所在地。</h3> <h3>紧靠大楼位于解放北路,大楼还是“开栾矿务局”,但这里是清政府自己的产业,它是在英国人霸占了原来的“开栾矿务局”管辖权后,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又重新开办的矿务局总部。</h3> <h3>37,坐落解放北路与泰安道交口处的“天津利顺德大饭店旧址”,始建于1863年,是当时英租界里最高最大的建筑,也是中国首家涉外饭店。</h3> <h3>“利顺德大饭店”曾历经5次扩建、9次易主,自建成后有太多的名人驻足此地。2010年完成了最大规模扩建和改造。</h3> <h3>38,坐落在泰安道与浙江路交口处的“英国领事馆邸旧址”,距“开平煤矿大楼”仅百米之隔,曾经是一个叫做纳森的英国人的私人官邸。</h3> <h3>这个纳森就是当时开滦煤矿被英国人强行霸占后的总经理,1923年纳森回国,这座建筑被他的继任者以开滦矿务局的名义卖给了英国领事馆。</h3> <h3>39,位于泰安道于浙江路交口的“原安里甘教堂”,它是一座哥特式教堂,由圣公会传教士于1905年建造。供天津的英国侨民使用,被称为天津的英国教会。</h3> <h3>“安里甘教堂”供当时天津的英国侨民使用,被称为天津的英国教会。</h3> <h3>40,解放北路158号“原泰莱饭店大楼”,1922年一个来自印度孟买名叫泰莱悌和他的英国朋友莱德劳共同出资建造的一家饭店。</h3> <h3>解放后这里曾经是“天津第一饭店”,现在更名为“美仑酒店”。</h3> <h3>41,位于解放北路与泰安道交口处,在1889年之前还是一片水坑,后由英国工部局修建成一座公园,供租界内侨民享用。解放后经政府重新改造,现在是景色宜人的“解放公园”。</h3> <h3>漫步在这条路上,欣赏着道路两旁一幢幢高大、气势的欧式建筑,浑厚而不失精致,庄重且不失典雅,但是在它们的背后却深深印刻着那段民族被奴役、人们饱受欺凌的血泪史。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让我们由衷地说一声“我爱你中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