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高一新生应树立的五种意识

新时代思政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从初中跨入高中,迎接他们的是全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等。再加上这个时期高一学生形成“自我同一性”品质或可能出现“同一性混乱”时期;一些中性或负性的典型心理与行为:如少女的“白日梦”、照镜子、无名烦恼、感到没意思、倦怠症状等等;少男的烦恼、沉默、想出家遁世等等;他们的心理活动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晃,“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并存;存在着不平衡性,往往是或极端或偏执,所以容易产生心理行为的偏差,如心理生物性紊乱,可能产生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焦虑症”、“抑郁症” 和“神经性厌食症”等,可能产生“代沟”。那么学生要顺利渡过这段转折期,尽快适应新的变化?就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吃苦意识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吃苦的孩子永远长不大。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部分孩子在家中娇生惯养,养成依赖父母心理。马卡连柯说:“父母像牛马一样,忍受最大牺牲,娇惯出来的孩子,不是社会的叛徒,就是家庭的暴君。现实中不少学生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了大学,连衣服都不会洗,要母亲坐火车赶老远的路去帮他洗。更有甚者有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说一个大学生吃鸡蛋连壳都不懂得剥。这也还算是小事。而那些为了被老师罚抄作业就自杀,为了挨家长一顿骂就离家出走。为了同学间的口角就杀人,这些事实就够让人触目惊心的了。生活自理能力如此差,心理承受力如此低,怎能不令人忧心忡忡。这都是由于他们从小没吃过苦的缘故。现在大多是独子女。可以说他们是在温室里成长的,没经历过风雨,一旦受挫,就承受不住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不清哪能位哲人说过:“吃苦是成人的门坎”,迈过这道门坎,在经历了生活艰辛和艰苦磨炼之后,才能尝到成熟之果,可以说,吃苦是生活的必修课。如果其成长过程中缺了这一“课”,就容易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中摔跟斗,甚至要用更多的教训来“补课”。现在的孩子总是“长不大”,其实就在于吃苦太少,导致“精神缺钙”,执意享受“轻松”,结果在走向社会会时反而更加“不轻松”,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如今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而且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各方面又容易滋生“娇生惯养”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中华儿女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高一的学生必须树立吃苦意识。学生只有通过吃苦才能磨砺自己的意志,只有吃苦才能够为以后紧张的学习和未来的竞争做好充分的身体条件准备,同时也能甩掉身上娇气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学校安排的军训、远足都是对学生吃苦精神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独立意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完整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人。这里所说的“自给自足”,主要指的不是物质层面,而是精神层面,指一个人能够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独立思考,最终达到情感上的自立。由于现在社会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正确,导致部分孩子内向自卑,不愿意和周围人说话、交流,孤僻不合群;经常羡慕他人,对自己的排斥,甚至有攀比心理;过于听话,对他人言听计从,自信心比较弱;孩子没有主见,别人让干嘛就干嘛;胆小怯懦怕事,对环境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物怀有恐惧;过分依赖,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想要依靠他人来做,缺乏主动的思考,缺乏有意识的辨别,没有主见,盲目行动。写作业时等别人,听讲时跟别人,做其它事时一味地模仿别人,特别容易受到他人的鼓动和诱导。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出现了一大批机械的、无主见的、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群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能够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才,而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人,显然与之不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进入高中开始了寄宿制生活,一切事情需要自己独立处理。由于在家中学习、做功课有父母督促,生活上有父母管理,一切不用自己动手,以至于在新的环境中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比被子都不会叠,有的学生带足够多的袜子,一天换一双,等到放假带回家让父母洗;晚上有些学生哭泣,想家,夜不能寐,甚至给父母打电话想退学。针对这种状况,应该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困难,增强独立生活能力。老师和家人都要告诉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能靠自己解决的问题,决不依赖他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他们很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喜欢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使学生成为遇事都能有自己的主张,而且敢于表达出自己的主张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集体意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集体就是由不同的个体,几十人相互依赖、相互信任关爱,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沟通、协作承担职责产生的总体效应。 高一新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组成了新的班集体。这些孩子是家中的皇帝公主,是父母手心中的宝贝,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摔了,孩子常常以“自我 ”为中心,中心轴始终绕着自己转,缺乏顾全大局意识,逞个人英雄主义的现象时常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人心所向是取胜的关键。“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针对高一学生这一实际,我们要给学生灌注集体理念,统一思想认识,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个人的智慧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渺不可及,意识到集体的震撼力。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氛围,用宽松、欢快的语调交流,避免正面交锋,消除可能引起的反抗、反感。破除唯我独尊、唯有我行的 傲慢心理,让每位学生参与具体活动事务,有同心协力和共甘苦同荣辱的感受,树立集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各种班级活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纪律意识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升入高中的学生,特别是升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原来基本上都是班内的优秀生,老师对他们偏爱有加,有时候违反了纪律,总是由于成绩优秀的原因对他们网开一面,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往往有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无视学校、班级的法规制度。同时学生毕竟还是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我约束力较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充分说明了纪律的重要性。纪律是学习时间的保证,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人的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适应社会生存的基本准则,学生评价的主要原因,维持班集体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学初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当作中心任务来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和老师务必教育学生充分认识纪律与人文关怀是统一的以及纪律的重要性,同时在教育和管理中要尊重学生和引导学生,指导学生互相管理。老师需要做好那些因违反纪律而受到处分的学生的后续工作,这样把外在的纪律制度强迫性需要逐渐地内化成学生内在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5.竞争意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我们通过新课改的学习培训,以及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深深的感受到学生应从小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中小学生德育纲要》提出中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具备创新和合作的精神,而培养竞争意识正是锻炼意志、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的前提条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竞争会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知识和能力才能领先, 因而努力学习各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可增强学生的参与精神。竞争意识可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保守心理和自卑心理, 提高对于善抓机遇的意义的认识;3、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才能,会使学生对自己做出 肯定的评价;4、可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学生在竞争中所取得的成功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奋发向上。5、可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竞争者不能都取得胜利,竞争免不了遭受挫折。从小品尝 竞争失利的滋味,可提高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挫折的承受能力;6、可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可使学生看到集体的力量、群众的智慧,认识到 团结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利用机会进行竞争意识教育。</b>让学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各行各业都存在竞争,优胜劣汰。教育学生从现在就要把自己各方面都充实起来,不断自我完善,打下参与竞争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b>指导学生选择竞争对手。</b>竞争对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发, 只有恰到好处的对手,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恰到好处的对手,既不能让人唾手可得, 也不能让人望而却步, 而应该是让人经过一番努力, 即必须要 “跳起来” 才能够得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建立平台,创造竞争机会。</b>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养成一种行为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日日时时的熏陶、铸炼。要让竞争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必须时时让学生长期处于竞争的氛围中。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循循善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而言之,高一学生只有树立五种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健康快乐的渡过高中阶段,实现人生理想并为终生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加油吧!彬州中学2023级高一12班。</p> <p class="ql-block">编辑:彬州中学2023级高一12班</p><p class="ql-block">审核:彬州中学2023级高一年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