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要上好历史课,并不容易。它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修养、对历史的感悟力、精心的教学设计,兼具高明的教学机智。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应能感悟历史的魅力,懂得通过精准而生动的语言,以历史中的真善美来感染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设计,从一段文字,一幅图片、一段录像的巧妙组合中,赋予历史人物以生命与性情。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引导学生思考,达成优劣善恶的分辨、成败得失的感悟、良好性格的养成、思维能力的提升、历史观和世界观的熏陶。上好历史课,也是一门艺术。</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兴历史人一直在努力,而读书、交流无疑是一种高效的途径。</p> <p class="ql-block"> 读书分享交流的帷幕在暑假期间已悄然拉开!</p> <p class="ql-block"> 在组长谢萍老师的组织下,海南省国兴中学历史教研组的第一次读书交流会在开学之初如期开展。</p> <p class="ql-block"> 古代丝绸之路在历史书中往往强调它是一条商路,一条连贯中西方贸易的通道,也是一条传递文明,进行文化交流之路。</p><p class="ql-block">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却讲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史书上介绍的丝绸之路的历史。以丝绸之路为引子,将“丝路”上所包含的各种古今中外的大事件逐步串联起来,站在全球视角下,对整个人类的历史进行了重新的梳理。</p> <p class="ql-block"> 通过阅读这本书,谢萍老师建议,可以结合高中历史教材,将书中的观点引入教学。在高一纲要上下册和高二选必3的教材,都有涉及到丝绸之路的内容。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更多的史料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这张图上,通过引用书中的这段文字材料,学生在学习世界古代文明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这一部分内容,引发学生对于古今丝路历史变化的对比,反思在丝绸之路发展的过程中,同一个地区,贫穷与富有,动荡与安宁相互交融。</p> <p class="ql-block"> 作者对古代中国文化很尊重,对我国目前提出的“一带一路”也很认同,所以在描绘“如今的中亚”时,可以用对这段材料例证“一带一路”所做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谢萍老师认为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古老的商贸文化之路,更是我们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脉络。</p><p class="ql-block"> 与我们曾经学的、了解到的历史形成互补,帮助我们更深沉地回望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p> <p class="ql-block"> 来自朋友的赠书让王文军老师非常珍惜。通过阅读本书,王老师带领历史组的老师对明朝君主再认识。重典惩贪杜弊、整饬吏治,体恤民情、勤俭节约的明太祖朱元璋;要让他的臣民们涌向幸福和欢乐的永乐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和明宣宗时的“仁宣之治”;明孝宗的中兴和崇祯帝的悲剧这些丰富的人物形象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增添了血肉。</p><p class="ql-block"> 对于明朝中期发展的发出感慨。明王朝中期的百余年商潮涌动,是当时的贸易中心,为中国步入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但历史的走向却超出了预期。中国的近代化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啦!引发老师们的沉思。</p><p class="ql-block"> 关于明朝灭亡的必然性,大顺政权存在的可能性,清朝统一的不确定性等几个明清更替争议的问题的分析,让大家更是在历史的学习和教学中更加注重史料实证,更加严谨治学。</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听得很入迷!</p> <p class="ql-block"> 李世宝老师从简介、推荐理由、部分内容解读、本书特点四个方面进行介绍。李老师带了大家通过目录了解完本书结构,说明了当代教师读共和国史的必要性,以响应习总书记“学四史”的号召,难能可贵的是,世宝老师作为一名新老师却非常有课标意识,将所读内容与课标结合,以为教学增添砖瓦。</p> <p class="ql-block"> 在对部分内容解读时,李老师选取本书精彩片段,通过分享感悟,带领老师们进入当风起云涌的历史情境当中。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意义和感受与理解往往是通过真实的情境的应用中来实现的,学生是否习得核心素养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做事”,而“做事”必须要有真实的情境。关于情境创设这一话题,历史人的努力还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 《长安的荔枝》是一本以微观人事折射大唐宏观社会的历史小说,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蓝本构建了一个大唐官员李善德拼尽全力运荔枝的故事。全书采用微观史学的写作角度,即将研究视线投向历史中特定时空间的个人和小的社会群体,将它们聚焦在历史学的显微镜下,放大、重现和传递普通人生动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体验,从而完成见微而知著、由特殊到一般的历史认识过程。</p><p class="ql-block"> 曾镕坤老师认为本书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深度挖掘,洞悉社会现实,进而身临其境感受大唐盛世及其背后潜藏的危机,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必然命运。虽是历史类小说,但其中诸多细节颇有讲究,可作为我们了解政治制度、经济现象、社会民俗的参考。</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事情引发的思考往往更深刻难忘。</p> <p class="ql-block"> 《问史践履》是唐琴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在书中她传递一个观念就是“学生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我们必须聚焦学生成长,担当历史教育使命,倾心尽力改善历史课堂,用激情激活激情,用学识丰实学识,用思想点燃思想,用价值唤醒价值,用成长成就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探索的过程中分为三个阶段①建模:“探究一建构”课堂教学涉及许多因素,从便于操作的层面人手,着眼于研究的实效化、规范化,通过协作性的行动研究,引导教师边实验、边反思、边归纳、边提高,形成“探究一建构”型教学的基本程序。②去模:学生知识储备有深浅,思维能力有高低,个性素养有差异。在“探究一建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从高中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层次出发,秉持统一性与多元化并存的原则,得其“意”忘其“形”,形成覆盖各学段、不同课型的系列变式,在“进模”“出模”中,灵活贯穿,实践变式。③转型:时代性价值取向下的高中历史学术性课堂”是“探究—建构”型课堂教学在育人目标上的深化。通过观照、援引史学研究成果,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实现学术研究的下移、转化、通融,在探究、建构中,促进学生“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呼应人的成长需求,推进学术型教师的塑造。</p><p class="ql-block"> 熊春华老师从方法论层面的分享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知之愈明,则⾏之愈笃;⾏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历史组老师们的分享从知识信息的丰富性,核心概念的聚焦性,教学结构的逻辑性,诠释论证的思辨性等维度去解读历史,涤荡思想。有内容,有趣味,有方法,有思考,第一次读书交流分享会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