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昆山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居住。古名娄邑,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吴国,后属越国,继又归楚国。吴王寿梦曾在这里豢鹿狩猎,故又名鹿城。</p><p class="ql-block">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为江苏省苏州市代管县级市,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昆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名城。</p><p class="ql-block"> 本篇介绍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四个江南水乡古镇,顺序如下:</p><p class="ql-block"> <b>一、周庄古镇;</b></p><p class="ql-block"><b> 二、锦溪古镇;</b></p><p class="ql-block"><b> 三、千灯古镇;</b></p><p class="ql-block"><b> 四、巴城老街。</b></p> <p class="ql-block"> <b>一、周庄古镇</b></p><p class="ql-block"> 周庄原名贞丰里,1086年改名周庄,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位于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p><p class="ql-block"> 周庄镇始建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因邑人周迪功郎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周庄是江南最早闻名于世的水乡古镇,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镇上水路纵横,明清老建筑依河而建,画家陈逸飞笔下的双桥刻画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柔,古镇南边的南湖开阔美丽。夜晚周庄亮了灯,又别有一番意境。周庄建筑以江南民居为主,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多为明清和民国明期的建筑。古镇的四面环水,使得古镇因河而成,各路水道形成了“井”字形嵌入古镇中,让周庄形成了依水成街、以街为市的特色格局。</p> <p class="ql-block"> <b>周庄古牌楼</b></p><p class="ql-block"> 周庄古牌楼是一座仿古牌楼,建于1991年的古牌楼是周庄古镇的正大门,明代风格,整个牌楼结构古雅。</p><p class="ql-block"> 牌楼正面,中间的匾额上刻有四个字:贞丰泽国,是由原书法协会主席沈鹏所题。“贞丰”原指周庄的古名,从汉初到北宋时期,周庄原名贞丰里,“泽国”就是指的周庄的地理环境,因其四面环水如同一个岛屿,就如同一片水中的国度,因此称为“泽国”。</p> <p class="ql-block"> <b>全福塔</b></p><p class="ql-block"> 全福塔是一座集观赏与实用于一身的仿古造型的水塔。建于1987年,共5层,高33米。塔内有楼梯达顶,可俯瞰古镇全景。与“贞丰泽国”石牌楼对峙而立在同一视线里,成为周庄镇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b>汉白玉照壁</b></p> <p class="ql-block"> <b>周庄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周庄博物馆原为清末民国初期一朱姓人家住宅,解放后为镇政府办公之处,90年代中期修缮,整理后作为景点开放。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馆内主要展示了民间的生活用具、农具等,还有当地出土的一些中国有名的黑皮陶器。</p> <p class="ql-block"> <b>周庄水巷</b></p><p class="ql-block">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水巷就是周庄道路。</p> <p class="ql-block"> <b>花巷雨巷</b></p> <p class="ql-block"> <b>双桥</b></p><p class="ql-block"> 双桥,俗称钥匙桥。双桥不是指的有两座桥,而其特殊意义在于,通过湖面的倒影与桥本身形成了一个标准的圆,很有特色。在提到苏州园林时也不能不联想到它。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b>银子浜口</b></p> <p class="ql-block"> 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p> <p class="ql-block"> <b>迷楼</b></p><p class="ql-block"> 位于外婆桥西侧的迷楼,因为以革命家、诗人柳亚子先生为首的南社诗人们的到来,而增添了颇多的趣闻故事。据说,当时柳先生来周庄活动,为了掩人耳目,先生把活动地点放在还尚未改名为迷楼的“德记酒楼”,看似纵情声色,实则发展革命。</p> <p class="ql-block"> <b>砖窑</b></p> <p class="ql-block"> <b>周庄古街</b></p> <p class="ql-block"> <b>澄虚道院</b></p><p class="ql-block"> 澄虚道院位于苏州市昆山周庄镇中市街,面对普庆桥,俗称’圣堂’,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3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自明代中叶以后,道院规模日趋恢宏,清乾隆时,已形成前后三进的宏大建筑,占地1500平方米,为吴中地区知名道院之一。院内主要建筑有玉皇阁、文昌阁、圣帝阁等。</p> <p class="ql-block"> <b>普庆桥</b></p><p class="ql-block"> 普庆桥又名俞家桥,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间重修。桥为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东西走向,跨于市河上。</p> <p class="ql-block"> 在周庄的水巷之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古桥、水巷、古宅,是真实意义上的“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 <b>周庄的桥</b></p> <p class="ql-block"> <b>南湖园全福讲寺</b></p><p class="ql-block"> 周庄全福寺,兴建至今已九百多年,大雄宝殿内有三丈多高的如来大佛比江浙一般寺院都来得大。全福寺又称“全福讲寺”,宋元佑元年(一○八六年),周迪功舍宅为寺,在镇北白蚬湖畔建全福寺。经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名寺。</p> <p class="ql-block"> <b>南湖圣境</b></p> <p class="ql-block"> <b>全福大桥</b></p><p class="ql-block"> 东西走向的全福大桥横跨于南湖上,是一座现代石拱桥,全长235米,有43个拱型桥孔,造型纤长优美。</p> <p class="ql-block"> <b>南湖秋月园</b></p><p class="ql-block"> 南湖是周庄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白荡,与吴江分界。乘船经南湖可抵青浦商榻。湖滨茂林修竹,湖水清澈澄净,鱼虾丰盛。《周庄镇志》记载,南湖本名张矢鱼湖,是因为西晋文学家张翰辞官返乡而得名的。</p> <p class="ql-block"> <b>张翰垂钓处</b></p> <p class="ql-block"> <b>沈厅</b></p><p class="ql-block"> 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沈厅</b></p><p class="ql-block">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b>叶楚伧故居</b></p><p class="ql-block"> 叶楚伧是曾经的国民党元老、南社诗人。叶楚伧和他的好朋友柳亚子,都是南社的成员。南社是成立于1909年的中国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叶楚伧也曾是江苏省政府的秘书长,是一位清廉的官员。</p> <p class="ql-block"> <b>叶楚伧故居</b></p> <p class="ql-block"> <b>周庄张厅</b></p><p class="ql-block"> 玉燕堂原名“怡顺堂”,俗名张厅。位于江苏昆山市周庄镇北市街南首,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50),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孟清后裔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共六进,房屋60间,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4平方米。正厅南侧设有幽暗狭长的备弄,足有20米长,左侧可连通堂楼,右侧可进入花厅,备弄底下有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越水阁而去,与南湖相通,一副“桥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建筑特色,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之一,为无数古建筑家们看重。</p><p class="ql-block"> <b>玉燕堂</b></p> <p class="ql-block"> <b>张厅万世师表私塾室</b></p> <p class="ql-block"><b> 备弄</b></p><p class="ql-block"> 备弄为连通厅堂与厢房之小弄,弄内墙上有壁龛,内置油灯共照明之用。</p> <p class="ql-block"> 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厅旁箬泾河穿屋而过,正所谓“轿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p> <p class="ql-block"> <b>逸飞之家</b></p><p class="ql-block"> 逸飞之家坐落在(双桥)世德桥桥境北蚬江街11号,厅堂建于明代,2005年改为‘逸飞之家’。 </p> <p class="ql-block"> <b>逸飞之家</b></p><p class="ql-block"> ‘逸飞之家’大厅为陈逸飞工作室,他生前用过的书桌,沙发等,西边墙上悬掛着他生前设计的模特衣衫及有关经典建筑制作啚案。二楼也是陈列馆,为文房四宝,写字台,还有一些欧式家具,墙面平掛着他生前拍过的电影,‘人约黃昏’,‘理发师’的一些照片和介绍。</p> <p class="ql-block"> <b>古戏台</b></p><p class="ql-block"> 江南多灵气,日月吐纳孕育出在地的珍宝。周庄古戏台里新设昆石艺术馆,一方宝地雅上加雅。</p> <p class="ql-block"> <b>二、锦溪古镇</b></p><p class="ql-block"> 锦溪古镇地处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西南,锦溪古镇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留存诸多人文景观、古迹名胜和无数独具明、清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b>古莲桥 </b></p><p class="ql-block"> 古莲桥位于锦溪古镇入口处,是一座超长的景观廊桥。一踏上锦溪,远远地就能望见它。独立在五保湖中央,亭子是古典的飞檐造型,连着长长的廊桥,左边白色的大门即著名的陈妃水墓,右边则是孝宗为怀念陈妃,在此设立的莲池禅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陈妃水冢</b></p><p class="ql-block"> 陈妃水冢在锦溪镇南五保湖中。宋隆兴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宗携眷南迁临安,途中陈妃病殁,立水冢而葬。1992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 <b>文昌阁</b></p><p class="ql-block"> 文星阁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古莲池畔。始建于明朝,为三层楼阁式建筑,砖木方形结构,飞檐翘角,高15.6米,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历史上曾几经修葺。</p> <p class="ql-block"> <b>文昌桥</b></p> <p class="ql-block"> <b>菱荡湾</b></p> <p class="ql-block"><b> 莲池婵院</b></p><p class="ql-block"> 莲池禅院位于锦溪镇南首五保湖畔,始建于南宋,占地面积5111㎡,建筑总面积1400㎡。</p> <p class="ql-block"> <b>“水乡佛国”的三门四柱牌坊</b></p> <p class="ql-block"> <b>陈墓邮局</b></p><p class="ql-block"> 陈墓邮局是锦溪当地的老邮局,据说最早成立于清朝末年。</p> <p class="ql-block"> <b>古镇烟雨长廊</b></p> <p class="ql-block"> <b>普庆桥</b></p><p class="ql-block"> 普庆桥又名俞家桥,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间重修。桥为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东西走向,跨于市河上。桥长18.5米,宽2.8米,净跨6米,矢高3.75米,保存基本完整。有桥联 “两岸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之句。</p> <p class="ql-block"> 锦溪古镇壶文化馆内东坡提梁壶</p> <p class="ql-block"> <b>锦溪古镇张省美术馆</b></p> <p class="ql-block"><b> 金石人家</b></p><p class="ql-block"> “金石人家篆刻艺术馆”为当代知名篆刻家唐志云于2001年所创办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该馆位于锦溪古镇清代建筑,二层楼高,院内有古井,盆景长青。</p> <p class="ql-block"> <b>众安桥</b></p><p class="ql-block"> 众安桥俗称牌楼桥,因昔时该桥西堍有牌楼一座而得名。众安桥初名南塘桥、俗称南观音桥,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重建于清雍正年间,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再度重修。桥长23.4米,桥高5.1米m,跨度9.0米,桥面宽3.5米,为锦溪诸古桥中跨度最大、最高之石平桥。</p> <p class="ql-block"> <b>陈墓区公所旧址</b></p><p class="ql-block"> 陈墓区公所旧址,民国建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锦溪镇天水街与下塘街交接转角处,现存有前后二层楼房两座。建筑为硬山式顶,地板、门窗多为木制。旧址先后作为陈墓(今锦溪镇)解放前行政机构、基督教堂浸信会分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12月,陈墓区公所旧作为苏州地区解放前乡镇的行政机构重要实证遗存,</p> <p class="ql-block"> <b>天水桥</b></p><p class="ql-block"> 俗称北观音桥,南北走向跨于油车港上,桥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由郭子敬出资建造,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建。现存的天水桥是单孔拱桥,除桥拱为青石质地外,其余由花岗石构成。</p> <p class="ql-block"> <b>锦溪祝甸古窑遗址</b></p><p class="ql-block"> “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锦溪的古窑自古闻名,这里曾经遍布制作金砖的窑厂。金砖文化和古窑文化,为锦溪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祝甸古窑群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又作扩建,现存11座保存较好的古窑,这些古窑体量高大、临河而筑、远远望去,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 昔日砖窑厂房变身文创体验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三、巴城老街</b></p><p class="ql-block">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东西长200米,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肩同行。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两边民居、商店屋檐都向中间挑出,使老街显得更加狭窄,有“一线天”之称。</p><p class="ql-block"> <b>巴城老街牌坊</b></p> <p class="ql-block"> 巴城老街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旁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商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粉墙黛瓦,石岸斑驳,河埠错落有致。市河水色清冽,河中舟楫如梭,一派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情。直到解放前夕,老街基本格局未变。</p> <p class="ql-block"> <b>昆曲小镇</b></p> <p class="ql-block"> <b>虹桥</b></p> <p class="ql-block"> <b>巴城老街上陈展的堂名担</b></p> <p class="ql-block"> <b>堂名担</b> </p><p class="ql-block"> “堂名担”,近代流行于江苏,是指表演节目的堂名班子到主人家演奏时,将堂名唱台拆卸成部件后以担子的形式挑送到主人家保存,故借以为名。表演时再将这些零构件有机组合,上悬玻璃彩灯,装置在主人家的厅堂或天井内,搭建成一座光彩夺目的演出舞台,故称“灯担堂名”。这件作品整体采用红木和黄杨木材质,以众多小构件裝配而成,通体雕琢、富丽华美,亭台楼阁,精巧细致。至今这样的百年遗存己屈指可数。</p> <p class="ql-block"> <b>吴粹伦</b></p><p class="ql-block"> 沿河有仿古长廊中昆山近现代最杰出的教育家吴粹伦雕像。</p> <p class="ql-block"> <b>老街廊桥</b></p> <p class="ql-block"> <b>巴城影剧院</b></p> <p class="ql-block"> <b>"一旦有戏"顾卫英昆曲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 顾卫英,女,国家一级演员。原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主要演员,现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专职教授昆曲闺门旦。</p> <p class="ql-block"> <b>俞玖林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 俞玖林,中国昆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23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工小生,先后师从师从石小梅、岳美缇等,2003年拜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主要作品有《西厢记》。现任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p> <p class="ql-block"><b> 宣圃文化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 宣圃文化展览馆暨昆山市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常年开展景泰蓝掐丝画助残公益培训,传承非遗技艺,提升残疾人艺术创作技能,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p> <p class="ql-block"> <b>江南木雕馆</b></p><p class="ql-block"> 江南木雕馆藏有巴城土生土长的工艺大师倪小舟从全国各地搜集的150余件木雕精品。</p> <p class="ql-block"> <b>东宝笛馆</b></p><p class="ql-block"> 1954年出生在巴城老街的陈东宝,从小喜欢文艺,擅吹笛子,有一段艰辛的流浪艺人生涯。其录制的《流浪笛声》,得到专家、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他的专题。古建公司为其量身定做造了房子,陈东宝则将倾力收藏的数百件笛子珍品甚至是绝品呈现给广大游客。</p> <p class="ql-block"> <b>巴城崇宁塔院</b></p><p class="ql-block"> 崇宁塔院坐落于巴城湖傍,始建于梁天监八年,初为庵,元未里人丁道坚扩建为寺,明天顺八年存鼎扩地增建。1938年底,日军占领巴城,崇宁大殿等大部分建筑被拆毁,余下屋宇为日军驻所,寺僧逃离。解放后,改建为巴城小学。2005年重建,修建的崇宁塔院,一重弥勒正殿、二重多宝佛塔、三重法堂、东西两厢配殿,钟、鼓楼等殿宇,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烛明香绕。</p> <p class="ql-block"><b> 四、千灯古镇</b></p><p class="ql-block"> 千灯古镇位于长江三角洲,隶属江苏省昆山市,离苏州市中心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乡,又是昆曲的发源地。千灯原名“千墩”,名出吴越争霸。千灯古镇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时期的拱形环龙石桥横跨与镇中河道千灯浦之上。</p> <p class="ql-block"> <b>秦峰塔和恒昇桥</b></p><p class="ql-block"> <b>秦峰塔,</b>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延福寺内,原属波若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后经历过多次兴废。因建于秦望山(今废)之南,故得名秦峰塔。秦峰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方形七层,总高度39.5米,每层绕有腰檐、平座。塔顶部设有塔刹,塔刹以覆钵、承露盘、五重环“相轮”及“宝瓶”组成,均为铁制,高7米,重3吨。秦峰塔上镶嵌的44尊明代的砖刻佛像,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重要的实物资料。 </p><p class="ql-block"><b> 恒昇桥</b>横跨市河千灯浦(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建于清代,取步步高升之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延福禅寺</b></p><p class="ql-block"> 延福禅寺,为昆山市六大古刹之一。延福禅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b>背影</b></p> <p class="ql-block"> <b>徐福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走出延福禅寺,不远处的千灯镇北大街52号就是徐福纪念馆。纪念馆不大共二进,主要展陈了徐福其人其事、东渡与吴地的关系,以及民间传说等,馆内还有一个庭院,庭院里有刻录的古人颂吟秦望山诗词的碑廊,还有一座秦望山和一座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b>千灯古镇石板街</b></p><p class="ql-block"> 明清石板街为“江南一绝”,是江苏省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绵延长达2公里,“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 <b>凝薰桥</b></p><p class="ql-block"> “凝薰桥”原名“证愿桥”,俗称“混堂桥”始建于明崇祯十年清乾隆五十二年改名为“凝薰桥”它有着吉祥如意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 <b>顾炎武故居</b></p><p class="ql-block"> 顾炎武故居——顾氏南宅“贻安堂”,现存五进明清建筑,雕梁画栋。故居原来占地6亩,已扩至60亩,其中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形成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在千灯由大户名宅构成的古建筑群中最值得称道,为千灯诸景之首。</p> <p class="ql-block"> <b>顾炎武故居顾园</b></p> <p class="ql-block"> <b>千灯古戏台</b></p><p class="ql-block"> 作为曲剧之乡的千灯古镇,古戏台是这里的人文景观。在古镇停车场的戏台子看上去是新筑,一般是镇上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时才使用。</p> <p class="ql-block"> <b>千灯草堂</b></p><p class="ql-block"> 千灯草堂座落在千灯古镇南市街中段的“李宅”,这里因为清初李祖庆由进士登仕第而称“祖庆堂”,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千灯”素来享有“金千灯”的誉称。从1966年正式把“千墩”古镇更名为“千灯”古镇。</p><p class="ql-block"> 这座千灯草堂从筹备到展出,历经九年时间。目前收集到了从原始社会到商周时期,从秦汉到晋、隋、唐、宋、元,从明清到民国、近代的各类古灯共计1133盏。现在一件件分类分室,以专柜陈列。</p> <p class="ql-block"> <b>汉代灰陶抱九子俑灯</b></p> <p class="ql-block"> <b>汉代青铜龙手柄行灯</b></p> <p class="ql-block"> <b>石雕怪兽驼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余家当铺</b></p><p class="ql-block"> 余家当铺,原名“益泰典当”,为明末清初徽商余氏所建。整个建筑群由明代大厅、五小厅、六幢楼、双备弄,前后左右构成“亚”字形“走马楼”,大小房屋120多间构成,朝东落西,建时沿河自东过街向西共有七进,现存五进。其中主厅“立三堂”为明代建筑,其余均为清代建筑,千灯人称它“迷楼”,是江苏省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典当行旧址,被誉为“华东第一当”,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p> <p class="ql-block"> <b>依河而建的烟雨长廊</b></p> <p class="ql-block"> <b>昆石馆</b></p><p class="ql-block"> 昆石与 灵璧 石、太湖石、英石被称为“ 中国 古代四 大名 石”,是四种古今奇石之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石之可赏,石之称奇,全在天然,绝不假于人力。一经人力雕琢,再好的奇石,也会使它价值丧失殆尽。出于自然,成于自然,形貌自然,虽不神奇,也耐赏观,这就是奇石之妙。</p><p class="ql-block"> 昆石产于 昆山 市玉峰山,即 马鞍山 中。又名玲珑石又称 昆山 石。系石英脉在晶洞中长成的晶簇体,呈网脉状,晶莹洁白,剔透玲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