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语”众不同——沁县育才小学六年级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纪实

沁县育才小学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积极推进长治市“好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我县“百名示范千人达标工程”,践行我校“一基五重三提升”课改建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9月12日至9月15日,首先在六年级进行。</p> 课上  “语”众不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p class="ql-block">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标准提出六年级学习诗词的要求:“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想象等来体现作品的内容和感情。”曹亚老师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意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翻转课堂让人眼前一亮,学后拓展,更是精彩高效。</p> <p class="ql-block">  作为资深教师,路书娥老师在孩子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其关注词人的“夜行所见”,并以“默读全词,想象画面,说说词人在夜行中的所见所闻”为主要学习任务,让孩子们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阅读要素),逐句品赏了词句中描绘的画面,完成了从“读好课文”到“读文想象”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都说,宋词“唯美”了中国的古典文学,她初读时惊艳、细读时动情,在这堂课中,亲和力十足的张丽斌老师创设情境,采用通读感悟,品评赏析的方式,借助多媒体音乐与课件的渲染,引领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 《七律·长征》 <p class="ql-block">  《七律·长征》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的诗。诗歌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长征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基于学情,教师要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读诗要“知人论世”,胡海英老师灵活教学,课上先让孩子们说自己知道的,明白的,而非机械地读材料,培养了孩子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必要时又通过介绍“七律”和“长征线路图”,在读诗中讲解,又在讲述中指导孩子们加深感悟。40分钟学习轻松又高效,让孩子们对整首诗有了较深的理解,朗读和思考也在课堂上不断推进。</p> <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堂学习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王晓江老师的课就是这样真实的存在。她带领孩子们从读准字音、读通诗歌、读懂诗歌,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条理非常清楚。教学时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层层深入,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感染,体会到长征的艰难,领会到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王翠红老师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孩子们在头脑中逐步勾勒出这首词所呈现的画面: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教学层层递进,拉近了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减缓诗的理解坡度,带领孩子们走进两万五千里长征,走进红军战士那一片乐观的心火。</p> 课下倾心交流 <p class="ql-block">  评课是促进成长,相互学习,增长经验的有效途径。一周听课结束后,教导处及时组织,开展了评课活动。评课过程中,大家敞开自我、各抒己见,探索多种途径教学方法,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共识,高效、快速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同课异构,精彩纷呈。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在思想上发生了深度碰撞,相互学习,共同提升,起到了“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效果。相信六年级语文组一定会再接再厉,继续共同钻研,打造出更优质的课堂,培养出更多有浓厚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p>

学习

长征

六年级

孩子

同课

语文

老师

教学

异构

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