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外有名堂

蜀山一片石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京城的电视台有一档“名人堂”栏目,闲得无聊时看了好几期,听那些名人嘉宾活蹦乱跳的讲述着自己的励志故事,然而总觉里面真正符合词典上“名人”条件的没有几个,多数只是成功人士而已。</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 ,对峨眉历史上的名人还真忆不起几个。自隋朝设县一千多年来,又是千年佛教圣地, 难道名人都虚让给了山上的大德高僧?晚上好奇,饶有兴趣拜读了赵兄穷尽典籍史料所编写的《峨眉历代人物传略》,细数之下,还真发现从晋至清代的37个人物传中,峨眉山寺庙里的师父竟占了24席之多。</p><p class="ql-block"> 峨眉城东水晶广场附近,几年前建有一个峨眉名人馆 ,专程去过两次,前几天绵绵秋雨中又光临了一趟。馆700多平方,装点得简洁又不失典雅,平日免费开放,默默践行着”资政、存史、育人“的主旨。馆里陈列着82位从古至今的峨眉历代名人,文武兼得,其中武官最高者二品,文官最高者三品,中进士而外放的知县、按察使等官员不少。在近现代人物中,除了对率兵攻占国民党南京总统府的开国少将何克希将军略知七八,其余虽各有建树,职也不差,但印象几无,的确有点孤陋寡闻。</p><p class="ql-block"> 偌大一个峨眉,一两千年文明,名士太寥寥,声名不远播,非乡人愚钝、非时运不济,何为?</p> <p class="ql-block">  名人堂外有“名堂”。这个“名堂”无人敢言,充满玄学,但读乾隆版《峨眉县志》第一卷,却感觉冥冥之中有回应。《志》曰:“国朝百七十年,未见有名士杰出者。无乃山灵秘秀,若将有所发泄焉耳,景云芝草可占也”。志的序中还殷殷期盼:“”以绮丽我峨眉乡土者,尚有望于后之君子”。谁知又过去了一个“百七十年”,峨眉依旧大名杰不出。</p><p class="ql-block"> 《志》中所言,它是在宿命的认知中,无奈的把峨眉名人效应不高归咎于峨眉山秀丽过了头,必须有所发泄,因此祥云仙木遮盖了人气所致。沈从文先生也曾经认为“造物者为求平衡,有意抑彼扬此,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 峨眉地界有句谚语代代相诵:“峨眉山照远不照近”,此语好似还果真不谬。距峨眉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北有文豪苏东坡,南有大家郭沫若,东北有辛亥元勋熊克武,就独独在西边的峨眉山麓是个盲区。峨眉山只顾斯山名满天下,却忘了加持山下众生。</p> <p class="ql-block">  名人馆里,史上的那些名人先辈离开故里,客死它乡之后也不知葬于何处异乡。就连东坡居士也留嘱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才子沫若更是不可思议的执意把墓地选在了山西大寨。</p><p class="ql-block"> 故乡不“香”,留不住一缕“名”魂。故土不厚,埋不下几根“名”骨。又也许是“落叶归根,铁牛当道”等诸多原因,断却了名人们生命的最后归程。自此,名人的“名”在生地虽存,可”根”断了,“气”也泄了,只留下无烟的祠堂、无人的故居,名人不再重复亦难以重复。</p><p class="ql-block"> 圣人之慧,可谓深不可测。孔子生于曲阜,虽周游列国,仍择地而葬于故土泗水之滨。死后三千弟子一人一杯土,“墓而不坟”,终成万世敬仰之宏大孔林。曾国藩生于湖南,病亡于南京,弥留时嘱咐家人务必“入湘为便”,坚持葬于家乡,后世子孙人才辈出,无一废人。</p><p class="ql-block"> “名堂”即道理。伫立馆外,名人的喜怒哀骂,道德文章,身前身后,堂里堂外,跃于纸竹之上,藏于天地之间 , 可叹可鉴,不可不察。</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本土名人不旺是因山而遏,权当迷信,峨眉名人馆外还悬着一段令人雅兴全败的故事。世人都说此山因两山相对如娥眉而得名,但清初一个叫王铎的礼部尚书不知从哪儿获得新传,直言道:峨眉山者,造物主持之,予梦中一尤物也。王铎官高名盛,诗书俱佳,登过峨眉,写有《峨眉山纪游诗》,且是著名的“南董(董其昌)北王”人物,这“尤物”一说真令我辈土人惊诧,是故介绍峨眉的诸文里尚未见今人引述。</p><p class="ql-block"> 在峨眉山下生活了几十年,尚没有留意身边的庞然大物竟有历史遗留问题。世人皆为和世佬,唯有王铎敢于揭短,使峨眉山毁誉并交于世,于是登峨眉的游子都有了“沉溺富贵者自慕其色”的嫌疑,更何况山下诸君,天天望山,而秉持者寡,萎靡者众。</p><p class="ql-block"> 名人之“名”自有天数,“名人堂”里追寻的是万物莫辨的真“名堂”。先烈恽代英在《做人的第一步》中说过:“我们不要只知望远,不知望近”,峨眉名人馆中,那一个个不朽的名字,皆为家乡翘楚,无论大小远近 ,都是这种哲理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名人来去,总有“名堂”。名人故事,洗涤心灵又光耀故乡。从个人感情出发,我还是想说王铎是个不怎么地道的文人,凭啥无缘无故去捏造臆断秀丽峨眉的隐私,要不我老是横看竖眺,都丝毫未觉山灵有一丝轻浮之气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