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双秀才和“趟子地”与“贞节牌坊”的故事

快乐无限

<p class="ql-block">  山东省武城县鲁权屯镇小李庄村,是方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文化村”。</p><p class="ql-block"> 小李庄之所以叫文化村,是因为村里“先生”特别多。过去说的先生,一是教书先生,也就是老师;二是大夫,也就是医生。这两个职业都是最受人尊重的职业,所以人们尊称他们统统为“先生”。 </p><p class="ql-block"> 这个村尚文重教,家家都有读书人,人人都能谈古论今;同时村内特别重视孝道,孝子贤孙人人敬,节妇烈女美名扬;至于考取功名的人,更是受到大家的尊敬。</p><p class="ql-block"> 在小李庄村,有一家人家,父子双双考中秀才,被称为“一门双秀才”。</p><p class="ql-block"> 在小李庄村,村西北有一块地,地的名字叫“趟子地”。</p><p class="ql-block"> 在小李庄村,村里原来有一座贞节牌坊,用来彰显守节孝妇,传名四方。</p><p class="ql-block"> 这些称呼,地的名字,还有贞节牌坊这些故事都是出自同一个家庭。</p> <p class="ql-block">  话说清朝咸丰年间,小李庄有一户比较富裕的人家,这家主人叫张振声,也就是我的烈祖,他生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张玉兰,老二叫张玉鸣,老三叫张玉树。三个孩子都非常聪明,学习成绩非常突出。特别是老二张玉鸣,也就是我的天祖,在同治年间一举考取了文秀才。这可不得了,那时别说有功名,就是识文断字的人也是凤毛麟角。这在村里可是头一份有功名的啊!</p><p class="ql-block"> 秀才在古代是有功名的人,可以享受以下特权:</p><p class="ql-block"> 第一,见官免跪。在古代公堂上,无论是地主还是平民,见到官员都是要下跪的,不下跪的话还会被追究责任,这是一种等级制度。官员们也是读书人出身,制度上他们与秀才是平级,所以秀才不需要下跪,只要正常行礼就可以了,通常还会给他们赐座。</p><p class="ql-block"> 第二,免除赋税。封建社会的百姓们辛苦一年所得的粮食,要上交一部分给朝廷,遇到贪官污吏还会加重赋税,平民百姓苦不堪言,即使在太平盛世,平民也只能勉强温饱,很难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秀才家中则不需要向朝廷缴纳钱粮,这样秀才家中就算只正常从事农耕,也会比普通人家富裕。因为有这项特权,许多有功名的人都会收购他人土地,雇佣佃户给自己种地。这也是古代快速敛财的一种方法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免除徭役。秀才不需要服徭役,待在家中看别人去干活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第四,刑法优待。秀才犯法,当地官员需要汇报给朝廷,请求革去其功名后才可以将秀才逮捕定罪,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怎么也得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还会引起朝廷的重视,所以官员想要诬陷秀才也是比较困难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天祖张玉鸣,自从考取了秀才有了功名,家庭地位和生活条件都超过了他的哥哥和弟弟。</p><p class="ql-block"> 唯一不足是人丁单薄:他大哥张玉兰有五个儿子;他只有两个儿子;他的弟弟张玉树,有一子四孙,后迁居到了高坟台村居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一门双秀才又是怎么回事呢?</p><p class="ql-block"> 这就和“趟子地”的来历有关了。转眼天祖张玉鸣的两个儿子长大了,大儿子张广佑聪明机灵,二儿子也就是我的高祖张广佐贪玩顽皮不爱读书。天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天他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教了一番,意思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我是秀才,有功名的人,你们哥俩也得考取功名才行。</p><p class="ql-block"> 高祖张广佐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考取功名吗?文的我不喜欢,我就喜欢练武,我给你考个武秀才得了。</p><p class="ql-block"> 高祖张广佐从此便在村西北角,甜水井北边,今利民渠南面自家地里,开辟出一块场地,平整压实,作为自己的演武场。</p><p class="ql-block"> 高祖每天在演武场骑马射箭,跑马舞刀,高祖的兵器是一把十几斤重的大刀,后来我家拿它当过顶门杠用过,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抄走了。</p><p class="ql-block"> 高祖果然不负众望,在光绪年间考中武秀才,取得了功名。</p><p class="ql-block"> 因为父子都是秀才,这才成就了“一门双秀才”的一段佳话。家中也因此财源滚滚,生活富富裕裕,成了名门富户。 </p><p class="ql-block"> 高祖的演武场,因为骑马射箭,跑马舞刀,一趟为一个回合,后来复耕还田时,为了称呼方便,那一块地便称其为“趟子地”。</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财旺人不旺,两辈秀才积攒下了大片的家业,到了我高祖这一辈却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也就是我曾祖和我老姑奶奶。而且曾祖在二十多岁就病故了,扔下了刚出生的儿子和年轻的妻子,撒手人寰。</p><p class="ql-block"> 我的曾祖母任氏,娘家是鲁权屯镇任珩村的名门望族,在曾祖去世后她独自一人,带着我刚出生不久的爷爷操持着家务,在当时家中的人是老的老,小的小,老人是公婆,小的是孩子。年仅二十四岁的曾祖母,用她瘦小的身躯撑起了这个家。</p><p class="ql-block"> 我曾祖母从二十四岁守寡,到七十二岁去世,四十八年间,把家庭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邻里关系处理的恰恰当当。不仅给公婆养老送终,还把儿子培养成人。我曾祖母的口碑好到人们一提起她,人人都竖起拇指把她夸。</p><p class="ql-block"> 为了表彰曾祖母的多年守节尽孝,乡里为她立了一座贞节牌坊。那可是了不得的荣誉啊,在古代路过贞节牌坊,为了表达尊重,那可是文官见了要下轿,武官见了要下马的呀。可惜这座牌坊在那年破四旧时才给拆除了。</p><p class="ql-block"> 时间来到了中华民国,取消了帝制和科考。我爷爷考取了国民党时期的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按照古代的说法,因为是在省里考取的功名,很有可能是举人呢。</p> <p class="ql-block">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张氏一门人才济济,后世又有许许多多的孝子贤孙、文人墨客、领导干部和职工。其中有大学教授、有中学校长、有企业领导、有企业职工、有教师、有北大研究生、有大学生、有自由职业者等等,他们正在各行各业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张传跃,1968年6月出生的鲁西北汉子一枚,大专学历。上学期间曾有文学梦想,喜爱文学,兴趣广泛,曾自比五柳先生。工作后弃笔从商,有几个有文学修养的好朋友。是《世界作家文集》和《美篇》的忠实读者,曾在《世界作家文集》和《美篇》上发表《幸福的爸爸》、《这是桃花源吗》、《新春感悟》、《可怜天下父母心》、《招远金塔公园游记》、《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游招远金塔公园》、《招远故事(一)招远古八景的传说》、《招远故事(二)招远县的历史变迁、县名的由来、县城选址的故事及新旧社会的巨变》、《招远故事(三)地名故事的传说》、《招远故事(四)龙子涧和奶子场的传说》、《招远故事(五)状元的故事传说》、《招远故事(六)夏日罗山(上)》、《梅兰竹菊和福寿禄禧》、《脑洞先生》、《郑口运河公园和二道街往事》、《我爷爷的故事》等几篇小文字。</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在《美篇》发表《大美招远》、《冬夜》、《打饭》、《青春的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招远故事(七)夏日罗山(中)》、《招远故事(八)夏日罗山(下)》、《一门双秀才和“趟子地”与“贞节牌坊”的故事》等小文字和视频《献给老师的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