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聚在鸭绿江畔

郑莉(荷塘月色)

<p class="ql-block"><b>  2023年9月12日,艳阳高照,秋风送爽,在美丽的鸭绿江畔,英雄的城市丹东,原志愿军总医院(230医院)战友及志愿军后代联谊会在丹铁大酒店举办。一百多名战友从祖国各地汇聚而来,共同忆当年,畅叙战友情</b></p> <p class="ql-block"><b>百名战友大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主持人途凯是普外主任涂思铎的儿子,生长在志愿军总医院(230医院)的大院里,对230医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一直用各种形式宣传、传承志愿军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原230医院护理部主任霍立杰致欢迎词</b></p> <p class="ql-block"><b>  来自武汉的战友陈昌君为此次联谊会书写的条幅“志愿军之家”,亲手送到原230医院政委刘勋伟手上</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老院长,是抗美援朝的女英雄,当年英姿飒爽,如今已年届九旬,老院长因年事已高,不能来参加联谊会,她与战友们隔屏送来祝福,一句“战友们,我想你们”,让多少人热泪盈眶,我们衷心祝福老院长健康长寿</b></p> <p class="ql-block"><b>  战友相聚分外亲,多少知心话唠不够,当年风华正茂的男兵女兵,如今脸上写满岁月的沧桑,回忆当年在230工作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b></p> <p class="ql-block"><b>  活动第二天,参观志愿军总医院(230医院)院史馆和志愿军总医院精神主题浮雕</b></p><p class="ql-block"><b>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旧址位于丹东市振兴区十经街19号,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b></p><p class="ql-block"><b> 1947年4月,辽东军区卫生部附属医院(东北军区第六陆军医院的前身)组建于吉林省临江县大栗子乡。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该医院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中对伤病员的野战收容工作。1948年10月,医院由通化迁至安东市原满铁医院旧址。1949年4月20日,开始正式收治地方病人,为安东经济恢复期的防病治病工作做出了贡献,受到辽东省政府和安东市政府的表彰。</b></p><p class="ql-block"><b> 1950年3月,更名为东北军区第六陆军医院。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医院在救治前线转移过来的伤病员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抗美援朝期间,第六陆军医院共救治和转送志愿军伤病员34万余名。其中,向后方转送伤员26.3万名,抢救伤员6.3万名,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1956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该院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1959年12月,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〇医院。</b></p><p class="ql-block"><b> 2018年12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b></p> <p class="ql-block"><b>  230医院原貌</b></p> <p class="ql-block"><b>  2018年230医院改名为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摘牌时,医院的战友敬礼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浮雕采用写实表现手法,以迎风招展的红十字旗帜、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第六陆军医院)建筑、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六陆军医院分布图、转运过程中遭遇敌机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战争场面为背景,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在东北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诞生、在抗美援朝的硝烟烽火中洗礼的历史沿革,渲染出深入战场抢救、战场转运、手术救治的三组英雄主体人物,衬托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胜利”光荣传统</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230医院院史馆</b></p> <p class="ql-block"><b>230医院院歌《我亲爱的医院230》</b></p> <p class="ql-block"><b>  再给曾经工作过的医院敬个军礼</b></p> <p class="ql-block"><b>  鸭绿江畔的扬帆广场</b></p> <p class="ql-block"><b>  中朝友谊桥和鸭绿江断桥犹如两条巨龙,横跨鸭绿江中朝两岸,延续着经过血与火的战争考验的中朝友谊地久天长</b></p> <p class="ql-block"><b>  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鸭绿江断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成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者。</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被美军飞机炸毁的鸭绿江断桥遗迹</b></p> <p class="ql-block"><b>战友门笑凯,志愿军后代,站在断桥上,心潮澎湃,一首诗歌由心中涌出:</b></p><p class="ql-block"><b> 向着鸭绿江那边敬礼</b></p><p class="ql-block"><b> 门笑凯</b></p><p class="ql-block"><b>鸭绿江,</b></p><p class="ql-block"><b>就是一部留声机,</b></p><p class="ql-block"><b>放上丹东这张碟片,</b></p><p class="ql-block"><b>《志愿军战歌》</b></p><p class="ql-block"><b>《我的祖国》</b></p><p class="ql-block"><b>在江面上回响。</b></p><p class="ql-block"><b>走在断桥上,</b></p><p class="ql-block"><b>我仿佛跟着队伍,</b></p><p class="ql-block"><b>跨过鸭绿江,奔向战场。</b></p><p class="ql-block"><b>看着滚滚的江水,</b></p><p class="ql-block"><b>看见了你们的身影,浩浩荡荡。</b></p><p class="ql-block"><b>瞻仰雕塑群像,崇拜凯旋归来的英雄。</b></p><p class="ql-block"><b>梦到长眠于那边的英烈,</b></p><p class="ql-block"><b>还有在天堂的您,</b></p><p class="ql-block"><b>控制不住眼泪,随江水涌动。</b></p><p class="ql-block"><b>我听见了你们再说,为了夜空绽放的礼花,点燃身躯又有啥。</b></p><p class="ql-block"><b>为了土地上盛开的鲜花,即使化成骨灰也要肥沃她。</b></p><p class="ql-block"><b>这些不是豪言的豪言壮语,</b></p><p class="ql-block"><b>硝烟和炮火,风雨和岁月,</b></p><p class="ql-block"><b>绝不会淹没,这些最朴素的话。</b></p><p class="ql-block"><b>喊一声爸爸,儿子来了。</b></p><p class="ql-block"><b>感恩你们,缅怀你们,</b></p><p class="ql-block"><b>子子孙孙永远沿着,</b></p><p class="ql-block"><b>您的足迹进发。</b></p> <p class="ql-block"><b>  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中国建成开放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b></p><p class="ql-block"><b> 抗美援朝纪念馆园区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万余件。其中,纪念馆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基本陈列主题,设置了序厅、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等,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b> 2020年9月19日,扩建后的纪念馆新馆开馆。</b></p> <p class="ql-block"><b>  活动第三天,参观河口彭德怀指挥所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上河口国门</b></p> <p class="ql-block"><b>  19号界碑</b></p> <p class="ql-block"><b>  上河口铁路桥</b></p> <p class="ql-block"><b>  74公里隧道是抗美援朝战争初期,铁路东北工程总队紧急将原来的凤城至宽甸灌水铁路,延长修至上河口铁路桥,与朝鲜定州至清水的铁路接轨,为志愿军赴朝作战开辟了一条运输通道。而河口火车站,就承担起入朝列车指挥调度的任务。隧道全长740米,74公里是指凤城至灌水铁路延长至上河口火车站的长度。</b></p> <p class="ql-block"><b>  在河口乘船游览鸭绿江</b></p> <p class="ql-block"><b>  带着父辈的照片,追寻英雄的足迹</b></p> <p class="ql-block"><b>  河口断桥——原名清城桥,她是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1941年日本侵略者出于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指令伪满洲国和朝鲜当局建造此桥,全桥总长709.12米,桥高25米,桥面宽6米。设22座桥墩,计23孔,于1942年建成。1950年10月19日,当时被任命为赴朝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身边仅带了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坐一辆吉普车从这座桥奔赴朝鲜战场。1951年3月29日,美军出动了6批次、3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将清城桥炸断。如今,人们为了缅怀当年抗美援朝时期的英勇烈士,在断桥桥头树立了彭德怀、毛岸英、邱少云、黄继光等众多英模塑像,以励志后人,保卫祖国。</b></p> <p class="ql-block"><b>  寻找父辈的部队,在军旗下留影</b></p> <p class="ql-block"><b>志愿军过江处,燕窝铁路桥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志愿军主题公园,由原来的珍珠公园改建,于2020年10完成并开放,志愿军公园中,有鲁迅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的《志愿军》 《跨过鸭绿江》《支援》《首战告捷》《和平》《生命之援》《杜鹃分外红》7组雕塑。雕塑的设计及造型,反映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和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相聚的时光总是太短,战友分别就在眼前,战友们心中依依不舍,我们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部队、奉献给了230医院,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战友就是兄弟姐妹,今日一别,不知再见何年。召集人霍立杰主任写下了下面这段话,我把它作为此美篇的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  战友们大家好!</b></p><p class="ql-block"><b> 几天的聚会在依依不舍的告别中结束了。这次,是志愿军总医院和志愿军后代的情怀将我们这些老战友召唤在一起。这几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绿色的军营,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恢复了青春的笑容。战友们共忆往事,几十年的军旅生涯,真的是弹指一挥间,战友们的感情在握手、拥抱、回忆、交流之中不断延深,可谓情深似海,我将永远珍藏这份战友的情谊和难忘的聚会。 </b></p><p class="ql-block"><b> 感谢大家对本次活动的支持。祝战友们一路平安!保重身体!期盼再相会的时刻! </b></p><p class="ql-block"><b> 此文部分照片取自战友和网络,仅此向原作者致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