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俩人于3月21日由普者黑到达建水古城。建水古城虽然名气不大,但却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古城。适合我沉下心来,慢慢的品味。</p><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位于云南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路治在通海),并在建水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统辖临安、广西(今泸西县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东门朝阳楼</p> <p class="ql-block">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所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变不多见。所以建水从来就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p> <p class="ql-block"> 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城系土城。明洪武二十年,明军平定云南后设临安卫,筑临安卫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朝阳楼(迎晖门)</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朝阳楼上</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朝阳楼上敲钟人</p> <p class="ql-block"> 迎晖门广场的日落</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阜安门(南门环翠楼),阜安门早已毁于战火,目前的阜安门是近代复建。</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清源门(西门),原有的清源门已毁于战火,目前的建筑是现代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永贞门(北门观光楼)夜景,永贞门已毁于战火,目前的永贞门是近代复建。</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临安街景,街道两侧的建筑保留历史原貌,老街的铺路石是百年前铺就的,街道干净整洁,走在街上让你爽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临安街景</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十二眼井</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美食过桥米线和米粉。</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临安故事</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古老网红店,有各种本地名菜。</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临安饭店的网红名菜。</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临安路旁的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 学政考棚位于建水县城建中路中段。明代旧址在城内东南隅,清康熙三十年(1693年)移建于今址,为云南提督学政定期至此举行院试的考场。考生来自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州)、普洱(今思茅市四府,合格者才能到省城参加乡试。考棚纵深150平方米,面宽40余米,占地6000余平方米,房舍栉比,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成四进院布置,庄严肃穆,给人以层层奋进之感。后一院为学政署。1993年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建水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按照原貌保护恢复的建水学政考棚,布置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推出了“临安赶考”、“簪花礼”等实景活动,能让您回顾历史,体味建水历史文化的精深。</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临安学政考棚。</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学政考棚的龙门,赶考的举子进入龙门将可以改变人生。</p> <p class="ql-block"> 我与赶考的举子一起吃建水名吃烤臭豆腐。</p><p class="ql-block"> 学以致用门一般只开两侧门,中门只有重大庆典和地位显赫人物开始才开启。</p> <p class="ql-block"> 天君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为古临安府“七寺八庙”之一,属于道教宫观。天君庙原属道教场所,晚清开始与矿冶行会活动及祭祀结合,故又名“赤帝宫”、“火神庙”。 天君庙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山门、正殿火神殿、后殿三清殿、上院观音殿、元神殿、下院财神殿、元神殿及东跨院组成。</p> <p class="ql-block"> 天君庙的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 天君庙的火神殿</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临安火车站。米轨小火车建于1903年,米轨铁路上的火车,比现在的铁路轨道窄小,故称米轨。这是滇越铁路上仅存的客运,是中国运行着的最古老的米轨客运,也是全国唯一运行在城区的米轨火车。这条轨距仅为1000毫米的铁路,从昆明蜿蜒至中越边境小镇河口,全长487公里,途经丘陵、草甸、平坝、高山、峡谷,经历了近百年的冲刷。时速仅为3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 建水临安站至团山铁路线原是个碧石寸轨铁路的一部分。个碧石铁路于1915年4月开工修建,轨距仅有0.6米,俗称“寸轨”,全长177公里,历经21年修筑,是中国第一条、也是仅存的唯一一条民营铁路。</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临安站,更多的是一个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一座铁路博物馆。站内有古老的火车机车,站台、站房等设施,向游客讲述这条铁路近百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临安火车站”的旅游火车。火车票分为一等座、二等座。一等座为沙发座票价120元,二等座为硬座票价100元。</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临安火车站的蒸汽机车。</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临安火车站的站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的临安发往团山的米轨火车。建水小火车现在是旅游专列,从建水临安站出发,途径双龙桥站、乡会桥站、至终点团山站,然后原路返回临安站。前两站停车30分钟,团山站停车90分钟,每站都有导游带领旅客去景点参观。</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旅游小火车厢内</p> <p class="ql-block"> 临安火车站的旅游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 米轨旅游小火车上</p> <p class="ql-block"> 米轨旅游小火车上</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临安旅游火车的车票是戴在手臂上的。</p> <p class="ql-block"> 旅游归来搭成黄包车回去</p> <p class="ql-block"> 建水十七孔桥是在清朝建造、分两次建成的。乾隆年间先建了三孔,道光年间又建了十四孔、与之相连。建水双龙桥位于临安古城城西5公里处,桥梁建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的水面之上。 十七孔桥全长25.7米,宽高一致皆为8.6米,整座桥梁由6根大型木柱构建,是典型的廊桥结构,类似于贵州的传统廊桥建筑,但建筑风格却又迥然不同。双龙桥位于泸江河与塌冲河交汇处,横跨两河,犹如飞龙横卧,因而得名双龙桥。</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中间建有三层楼阁,桥两端各建有亭阁一座。桥北面亭阁在护国战争中被战火焚毁。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远看犹如一艘楼船,是现存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中间的三层亭阁</p> <p class="ql-block"> 桥南端的小亭阁为重檐尖亭阁、檐角高翘、玲珑秀丽、造型美观。</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中楼阁大而壮观,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阁楼内的漏窗屏门、空镂花卉、鸟兽、游龙、神像,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的落日</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适合拍摄日出、日落,在多云天能拍出美丽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的日落</p> <p class="ql-block"> 乡会桥车站是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是个碧石铁路乃至滇越铁路上唯一一座中西合璧的车站,其他车站都是法式建筑。乡会桥车站主体建筑站房是中法式不同建筑样式特点结合设计的单檐现代建筑,站房建筑主要以中式木结构为主,对称布局,部分制作上仍沿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等构件作装饰,两侧还有各一面阔三间木构架与站房建筑相连接,外墙体统一为黄色。</p><p class="ql-block"> 乡会桥站,位于云南省建水县西庄镇,建于1936年,隶属于昆明铁路局管辖。</p> <p class="ql-block"> 乡会桥火车站位于建水县新房村北面,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2080平方米,因位于滇南著名廊桥乡会桥旁得站名。</p> <p class="ql-block"> 乡会桥火车站是位于蒙自碧色寨车站接入滇越铁路昆(明)河(口)线的中国第一条商(民)办寸轨(轨距60厘米)个碧石铁路线上建水、石屏间的一个重要铁路车站,由民国初期成立于1913年的云南省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个(旧)碧(色寨)临(安)屏(石屏)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修筑。1970年改建为米轨(轨距1米)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民安桥:1936年随着个碧临屏铁路建水至石屏段通车,为方便村民乘车,团山人在村口修建跨过泸江河通往乘降所的石桥。以张氏族人出资为主,动员在个旧开矿的大户人家筹集资金修建,于1937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 米轨上跳舞的人</p> <p class="ql-block"> 米轨上跳舞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东寨门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地处团山村的交通要道。占地和建筑面积均为45平方米,共两层三间。形制采用牌楼式单孔拱桥大门结构,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楼上楼下设有瞭望哨、射孔,为团山村东部的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 张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宗祠造型简朴,占地573平方米,建筑面积328平方米。正堂悬挂绳其祖武等匾额,墙上嵌有百忍宗派石碑3通,录有始祖张福及各支系名字。宗祠是张氏族人议事和定期祭祖之地,也是村中重大活动或调解纠纷的场所。团山村绝大多数为张姓,先祖于明朝洪武年间(1376年),从江西鄱阳经商到此落户生根。</p> <p class="ql-block"> 张氏花园的内宅院</p> <p class="ql-block"> 张氏花园的精美木雕、绘画装饰。</p> <p class="ql-block"> 张氏花园的精美木雕、绘画装饰。</p> <p class="ql-block"> 张氏花园的精美木雕、绘画装饰。</p> <p class="ql-block"> 皇恩府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因房主系孤儿寡母,却挣得五世同堂,被朝廷封安人,敕封“皇恩旌表”匾额,故有皇恩府之名。院内门窗的木雕和绘画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 皇恩府院内门窗上的木雕、绘画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 将军第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房主张和在辛亥临安起义中平匪建功,被云南都督蔡锷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四营营管带兼稽查员,并授子“将军第”匾额而得名。宅院占地面积880平方米,建筑面积958平方米,计有大小天井7个,房屋38间。院内装饰精美,书法绘画大部分出自建水民国文化名人邱庭栋之手。</p><p class="ql-block">门上的“鲤鱼龙门”、“八仙拱寿”、“五喜临门”等木雕图案,五彩云纹装饰图案,带有鲜明的云南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 将军府院内出了门窗上的精美木雕、绘画装饰在,还能看到上个世纪文革时期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 司马第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先祖曾有儒士身份和司马官衔而得名,是团山村唯一不属于张氏家族的清代民居。宅院的布局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组成的二进院落,占地面积1024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计有大小天井7个,房屋20间。院内木雕刀工细腻手工老道,屏门与格扇窗,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 营长府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原房主张福来所建,后因举家迁往个旧,将宅院卖给曾在革命军中担任要职的张国柱、张国芳两兄弟而得名。宅院由一组三进院和两层三间四耳徒长房组成。占地面积934平方米,建筑面积844平方米,计有大小天井9个,房屋64间。院内装饰比较有特点,点缀其间的封侯挂印,三级连升等图案,反映出房主的地位和身份。</p> <p class="ql-block"> 秀才府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屋主张桂金、张桂明兄弟二人参加临安府学考试,分获贡生、痒生,被村民门称为大秀才、二秀才故得名。后兄弟二人弃儒经商,经营矿业,组织天吉昌商号,获利颇丰遂回乡置业。宅院大门、二进院和左右配楼组成,分为东园、西园,占地面积207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3平方米,计有大小天井11个,房屋50间。院内木、石、砖雕刻考究,书法、绘画均自王垂书、王宪斌、王克敏、谭景暄等滇南名家之手。</p> <p class="ql-block"> 上庙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占地面积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31平方米。现存大门、月宫门、前办初级小学,后改为初高两级小学,招收本村及邻近村寨的子弟入学。曾以较高的教学质量,被时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称为全国第一流民办小学。</p> <p class="ql-block"> 锁翠楼是北寨门,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此地山青林密,流水淙淙故得名。寨门居高临下,与村内的主干道相连,占地面积60.5平方米,建筑面积121平方米。建筑形制采用三层牌楼式单孔拱形大门结构,楼上楼下设有瞭望哨、射孔,易守难攻,为团山村北部的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聽紫雲度假酒店位于临安路关帝庙街,步行可至有“滇南大观园”之称的4A级朱家花园景区,距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的国内第二大建水文庙百余米,前往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小天安门”的朝阳楼也步行可达。 酒店完美结合了云南建水的历史与文化,拥有装饰典雅的餐厅和酒吧、具有文化传承的书斋、可静心怡神的古朴院落等。 酒店各功能设置精致巧妙,构成一幅完美的传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图,展示出只属于酒店的精致与内涵。</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小桂湖日出,在小桂湖适合拍摄日出。</p> <p class="ql-block"> 临安火车站前的“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牌坊。</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朱德故居纪念馆。1914年初夏,朱德随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三旅步兵第三团移住临安(今建水)南教场。朱德(第一营营长)携夫人肖菊芳住城内红井街21号东厢房。此为云南讲武堂同班同学曾钦仲的私宅,现在为朱德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朱德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朱家花园。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地乡绅朱渭卿弟兄所建,祠宅毗。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民居建筑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结构精巧、布局考究。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朱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朱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朱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朱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朱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的翰林府</p> <p class="ql-block"> 临安府署位于云南建水古城核心区域、毗邻建水文庙,是明清两代的“府”级官署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经明、清两代8次增修扩建,至今已有630余年的可考历史。临安府署既是明清时期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吏治建设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当前的临安府署都是现代新建的仿古建筑,原有的临安府署的建筑已毁历史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 普应寺位于建水古城内,在文庙斜对面,始建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6年),清代重修,坐南朝北,为二进两殿寺院建筑,是建水古城声名远扬的“七寺八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 普应寺占地面积2300平米,有前殿、后殿、出书廊、迎客堂等各类房舍二十多间。寺内建筑造型精美,木、石、砖雕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普应寺前殿供奉释迦眸尼佛,正殿供奉观音菩萨(后殿为正殿)</p><p class="ql-block">另外,院内有金碧辉煌的“宝塔”一座。</p> <p class="ql-block"> 指林寺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城内西南角,坐南朝北,又称临安寺。 该寺创建于宋末,据称原有一殿一坊一阁二庑二塔,但现在仅存指林寺大殿和指林寺牌坊。现存的指林寺大殿是元代大型木结构建筑,建于1295年;大殿还保存有两幅明代佛教工笔白描壁画,画成于明永乐年间。一幅为释迦牟尼讲经图,一幅为孔雀明王法会图。正殿丹墀前有指林寺牌坊“第一山”,相传为流浪来滇的建文帝光顾指林寺所题。</p><p class="ql-block"> 目前指林寺已不开放,好像是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 指林寺目前仅存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 太和元气坊是建水文庙的正门。文庙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高9米)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p><p class="ql-block"> 太和元气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p> <p class="ql-block"> 建水文庙泮池旁的甬道</p> <p class="ql-block"> "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建水文庙与国内其他文庙不同处是“礼门”、“义路”不是随墙门,而是两座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 "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p><p class="ql-block"> 洙泗渊源坊为五开间五楼三门道古牌楼式典型建筑,通面阔23.7米,高9.8米。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洙泗渊源”意谓孔孟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德配天地坊为五开间四柱三楼单门道牌坊,通面阔16米,进深5米,高9米。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建。“德配天地”意谓赞叹孔子之德与天地相齐,充满全宇宙。</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通面阔14.6米,进深3.6米,高6.8米。四棵中金柱穿脊而出2米余,柱顶上罩明代青花盘龙瓷罩。下段棵柱上有木制饰物,保留了棂星门原坊式特色,为全国孔(文)庙中少见的建筑形式。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棂星又名靈星、天田星、“主德士之庆”。汉高祖命祭天先祭祀棂星,宋代以后移用孔庙,置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p> <p class="ql-block"> 道冠古今坊为五开间四柱三楼单门道牌坊,通面阔16米,进深5米,高9米,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建。道冠古今意谓赞叹孔子之道为古今之冠,贯穿古往今来整部历史。</p> <p class="ql-block"> 杏壇始建于元代,明天顺六年(1464年),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两度重建。相传杏壇为孔子讲学处。现建筑为2000年第三次重建,采用三开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亭形式,面阔7.12米,高10.3米。二层台基,石栏环绕,四面敞开,十二棵高浮雕盘龙石柱林立,七踩重昂斗拱,十字歇山脊,黄琉璃瓦屋面,内为斗八藻井,旋子彩书,建筑规格等级较高,仅次于先师殿。 </p><p class="ql-block"> 崇圣祠属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建。供奉孔子上五代祖先,并以四配之父及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等五位先贤之父配享徒祀。</p> <p class="ql-block"> 仓圣祠属三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通面阔14.75米,进深9.9米,高9米。清道光十六年(1863年)重建。仓圣即仓,相传为汉字的始创者。</p><p class="ql-block"> 明官祠属三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祭祀元、明、清三代政绩卓著的地方官和建水籍人士居官而名声地位显赫者。</p> <p class="ql-block"> 玉皇阁为三进四殿布局,占地4600平方米,现存山门、牌坊、大殿、中殿和后殿,中殿和后殿之间矗立着一座饱经沧桑的崇文塔。</p><p class="ql-block"> 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永历丁亥年(公元1647年)因张献忠起义军属部攻破建水城池而被焚毁。永历甲午年(公元1654年)重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修正殿。现存建筑为三进院建筑。崇文塔,始建于元,明代重修。清嘉靖四年(公元1799年)因暴雨倾圮被毁,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重修,也称“白马寺”塔。玉皇阁及崇文塔是记录和反映建水宗教历史发展进程中佛、道两教相互融合,塔院相处的重要史证,是建水众多以“文”贯之命名的历史悠久的重要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玉皇阁因正殿供奉玉皇大帝像而得名,从明万历年间始建历经清代修缮,玉皇阁的基本布局得以保留。现如今新修的殿堂更加瑰丽威严。三座大殿面阔24米、进深21米,均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玉皇阁后殿和偏殿</p> <p class="ql-block"> 崇文塔通高20余米,十七层,由下而上逐层收分,总体呈方锥体,第一层塔身边宽2.18米。塔顶由四块青石块嵌砌成斗形,中竖琉璃宝顶。该塔的总体造型及塔刹结构均为典型的道教密檐方塔。塔身由底层向上逐级收缩。最下层为白石须弥座。上建三檐为基座,第四檐较高宽。由此而上至顶檐间,每檐四面各有小龛一个,内各置佛像一尊。顶部饰有宝顶和风玲。</p> <p class="ql-block"> 玉皇阁附属的崇文塔,建于中殿和后殿治疗。崇文塔始建于元代,刚开始叫白塔,明代重修时改名为崇文,顾名思义,就是重文兴教,这个时候的建水文风大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