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分钟,快乐六十秒,甘南游随笔(兰州篇)

捐哥

<p class="ql-block">自从杨世平同学去年组织的甘南游,由于新冠疫情不得不告吹以后。不知怎的我就特别关注甘南的新闻,在网上刷短视频多了,风马旗,玛尼堆,长长的转经筒,穿绛红僧袍的喇嘛,就总是在眼前晃来晃去,勾的心里痒痒的,除了去,没有别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接到同学们重启甘南游的通知,我们夫妻匆匆结束在北京的行程,于8月13号返回长沙。八月中旬的长沙,正是暑气正浓的时候,走在街上,炽热的阳光烤得人直发昏,想想行李箱里面,装着早几天刚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穿过的保暖内衣和冲锋衣外套,心里一阵阵感叹。回到家中,旅途的疲惫尚未消退,流感又来侵袭,咳嗽,发烧,头昏种种不适接踵而至。甘南之行期盼已久不容错过,于是赶紧打针吃药。社区医院疗效显著,两天之后,我们便又活蹦乱跳。于是赶紧收拾行李,坐上飞机去甘南。</p> <p class="ql-block">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它是我们甘南行的中转站。8月23号上午11点15分,我们乘坐的厦门航空MF8227航班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我和同学们拖着行李箱走出机场,一位看起来还算健谈的年轻男导游带着一台19座的商务车接待了我们,他和那台车将陪伴我们一行十人在甘南的整个行程。</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一次到兰州,我坐在商务车里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窗外。兰州的阳光是清澈的,车窗外的一切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远远望去,天地之间非常地空旷寥远,大地失去了边界,天与地被高耸的黄色山脊连接在了一起,它们相交相融,混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我出去旅游,有一个习惯,喜欢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这次也不例外。23号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逛甘肃博物馆便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首选。打了一辆车,滴滴车司机师傅知道我们是过来旅游的,便用一种只有当地人才有底气的口吻说道:"这有啥可玩的嘛,啥也没有!"确实如此,我感到新奇和美丽的风景,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睁开眼睛就能看见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而它的镇馆之宝,就是西汉青铜器"马踏飞燕″铜奔马。在博物馆昏黄的灯光下,四五十厘米高的青铜奔马嘴微张,脖子微微扭曲,三足腾空,一只马蹄踏在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身上,动感十足。"马踏飞燕″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并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青铜礼器历史悠久,参观甘肃博物馆让我对于青铜器中的酒器尊,罍,壶,爵,觥,角的用途有了大致了解,这些几千年前古代贵族们发明的瓶瓶罐罐,是当时国家实力的体现和贵族权利等级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陝西,八千年历史看甘肃。中国考古发现的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正是距今约8000年的伏義部落生活遗迹。展厅展示的大地湾出土文物宽带纹彩陶钵,旋纹尖底瓶和复制的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这些远古劳动人民的艺术品和他们生活劳动的场景,无不重现了伏義时期早期人类的智慧之光。甘肃博物馆还有一点特殊之处,那就是允许拍照,因此,游览参观体验感更强。</p> <p class="ql-block">多年前,我就知道兰州有一个著名的《黄河母亲》大型雕塑,她安卧兰州却被每一个炎黄子孙视为故乡的标志,这次来了就一定要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夏季的兰州,虽然气候要比长沙凉爽得多,但我们下午5点从博物馆出来,行走在高原阳光下时,依然能感到夏的滚烫。滨河之路,行人廖廖,行至"黄河母亲″雕塑面前,这里却人来人往。操着各地囗音的游客,面露神圣之色,仰望着"黄河母亲"雕塑。"黄河母亲″秀发飘拂,微微含笑,仰卧于波涛之上,亲切地注视着依偎在怀中的裸身婴孩,婴孩头微微左顾,举首憨笑。情景温馨幸福,安宁美好。雕像寓意深远,象征着善良慈祥的母亲和快乐幸福的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一代又一代永远生活在黄河的怀抱。雕塑下基座上的水波纹和鱼纹图案,取才于天水大地湾出土的远古彩陶,代表着黄河沉稳,隐忍,同时又充满澎湃内在生命力的人文形象。时光流转,40余载一晃而过,从1984年建成之日起,基座承载着"母亲″默默地佇立在黄河之滨。黄河奔腾不息,祖国日新月异,母亲的微笑凝固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时光着实吝啬而性急,留连的思绪还在"黄河母亲″身边飘忽,西坠的太阳又催着我们走向黄河。拾阶而下,来到黄河岸边绵延数十里的悬河棧道。棧道寬阔平坦,斑驳了的阳光与揉碎了的树影恋人般交织牵伴在棧道上,"半桥明媚半桥阴,依山伴河人如织″。棧道的意境,不仅在万里黄河中独一无二,就是放眼天下,也只能叹曰"此景只应天上有,宛如仙境落凡尘"。河水黄褐,水流汤汤,棧道临水而建,黄河触手可及。悠闲的游人,沐浴着宜人的河风,静嗅着滩涂的湿润,或二二为伴,或三五成群,沿着棧道,悠悠而行。棧道宽阔处,又见许多游客坐在树荫下一排排的躺椅上喝茶。涛声不绝于耳,景致驰怀游目,他们惬意的表情,凝滞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问了问老板,这是兰州特色三炮台茶,用枣子,桂圆,葡萄,冰糖,干玫瑰花,茶叶冲泡而成。"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饮茶是中华民族一大文化特色,不可不尝。</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踏着河水玩耍,自西向东,我也举着手机,沿河岸向下而行。巳是夕阳西下,风大起来了,我忙着拍照,一个不小心,镜头远远的捕捉住了几个游玩的人。聚精会神仔细寻找的男人,女人和小孩,低头寻思的父亲和害怕的小男孩,挺美好的画面。只是他们都在找什么呢?是小鱼小虾?童年的回忆?还是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江而下,不远处一座全钢结构的六墩五孔铁桥映入眼帘。或许被黄河的粗旷所浸染,又或许是沾染了西北的大漠风情,这座桥没有江南石桥的艺术造诣,也没有跨海大桥的气势恢宏,但却与黄河气质相得益彰,古朴中透露着雄浑的气息。这座铁桥,是5464公里黄河上的第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近代铁桥,因而被誉为黄河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在兰州黄河干流还没有桥梁时,南北两岸人们渡河多用木船和皮筏,但黄河水流湍急,渡河时危机重重。那时在兰州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黄河骇,黄河险,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光绪初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收复新彊,为方便军需运输,他率先提出在兰州黄河兴建桥梁,但终因洋商索价过高而作罢。清未,"新政″兴起,兰州地方官员再提兴建桥梁的建议,借戊戌变法东风,提案得以通过。1909年8月19日,这座清政府耗银三十万两,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天下黄河第一桥"建成通车,始名"镇远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p> <p class="ql-block">走上中山桥,桥面上的游人摩肩接踵,各地方言此起彼伏,此时天巳黑透,中山桥卸去了白日里厚重的历史沧桑,变得摩登,轻盈而妖娆,它与北岸的白塔山体交相辉映,在浑然一体的灯光设计下,成为了相机里最具风情的背景。我们请路人照了一张集体照,快门按下,同学们手执羊肉串,包口包嘴的瞬间被永远定格。我想,不管多久以后,只要看到这张照片,同学们总是会想到这幸福的一刻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是甘南,在兰州只是小憩半天。匆忙之间,兰州独特的韵味和迷人的历史文化,令人陶醉。毫不例外,兰州也成为了我心中最美的旅行目的地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