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叔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下文由娄烦县作家协会会员李亮存撰写:</p><p class="ql-block">《一个抗战老兵的传奇人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正一,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11月26日出生于太原市娄烦县。1936年参加"牺盟会""新军",先后在抗日决死纵队、崞代、忻崞支队、西北野战军第七军任宣传员、公安员、指导员、武工队队长、团政委,在太原战役中光荣负伤。建国后,历任山西省政府交通局人事科科长、办公室主任、省公路局局长、省交通厅秘书主任、省交通工业局长。山西橡胶厂革委会主任、省化工厅处长等职。1986年12月离休(正厅待遇)2002年7月20日19时因病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 一、在乱世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1926年11月26日,地处北国的晋西北已是冰封雪地了。</p><p class="ql-block"> 在太原、娄烦周洪山北麓有个叫新良庄的村子,李正一(小名拴元)就在此地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吕梁山腹地极普通的一个村子,由几十户李氏族人聚居在一个土梁下,祖祖辈辈在这里以种地为生,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苦日子。村南有一条涧河,哗啦啦地由西向东流去,在娄烦古镇与汾河交汇。李正一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祖上虽属农商之家,但由于身处乱世,正值中华民族的危难时期,民不聊生,朝不保夕,再则其父又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社会的动荡不安,家庭的变故衰败,给年幼的李正一带来了心灵的创伤。</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挥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战场,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来到李正一的家乡,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讲解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道理,使他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此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就在他12岁时,阎锡山为了扩充军队,在静乐县四处抓壮丁,由于老大在参加"牺盟会"的组织革命中被敌人杀害,老二又是残疾,于是阎匪硬把他抓了壮丁。可幸运的是,四十天后,这支部队就被八路军做通了思想工作,归属整编为八路军的人民武装。1938年春,李正一参加了"牺盟会“"新军",后在八路军抗日决死纵队、崞代、忻崞支队、西北野战军第七军任宣传员、司号员。部队首长看他年令虽小,但机灵能干,悟性又高,很有培养天赋,于是就让他边上学边工作。他曾在静乐县八路军的公安局当过侦察员、看守员,由于他胆大心细,遇事沉着有方,很受上级领导的欣赏和信任,并于1942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二、抗日战争逞英豪</p><p class="ql-block"> 1940年2月,以贺龙为书记的晋西北行政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晋西北党政军工作。此时,李正一参加了山西新军暂编一师三十六团(师长续范亭、团长高云祥),后任八路军一二O师战地宣传员,静乐县(今娄烦县)公安局警卫连战士、班长、县公安局外勤干事、武工队员。曾在部队、乡村演唱过"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激励部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唤醒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抗日军民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日军侵占静乐县城、古交镇和岚县县城后,最后占领了娄烦镇,对娄烦地区进行联合“扫荡”,娄烦大地沦陷区一片黑暗恐怖。李正一在八路军武工队和上级党组织的委派下,经常打入岚县东村、马家岩、娄烦镇等敌人据点侦察情报,惩处汉奸进行反蚕食和除奸斗争,侦破过多起有关特务和奸细案件,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1941至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也是抗日根据地经济发生极大困难的严重关头,李正一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参加过根据地军民的“大生产运动",开荒种地取得丰收,被评为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 在1943年夏季的"反扫荡"斗争中,面对日伪军从四面而来的"铁壁合围"式的包围和篦梳式的"扫荡",他与警卫连的同志们在押解犯人的同时,掩护了县委、政府机关与数十倍与我的敌人进行了周旋。一天一夜行军190多里的山路,没吃一顿饭,与敌人打了两次遭遇战。在一次遭遇战中,他与警卫连的同志们在阻击敌人的过程中离散,几个日伪军向他同时合围,企图活捉他,回去向上司领赏。在情急之下,李正一急中生智,在向敌人一阵猛烈射击后,机智地变化着方位,边射击敌人,边趁机潜入农村的一家农户。当几个日伪军闯入这家农户时,搜索了半天,也不见个人影子……原来这家农户炕洞里有个地洞,通往后山,李正一早从地洞里跑了,这次他躲过一劫。李正一的事迹很快就传开了,他成为抗日根据的传奇人物,当地百姓为他编了一首顺口溜:"十年风雨,十年春,少小参加八路军;枪林弹雨何所惧,身经百战是英雄。”</p><p class="ql-block"> 三、解放战争立战功</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李正一被派到晋绥八分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反奸反霸工作团长,静乐县政府财政科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1946年秋天,参加晋北战役随军工作团,赴新区忻州一带发动群众反奸反霸、动员人民群众支前参军。当年10月参加忻州岭东武工队,并任命为武工队队长,配合正规部队取得晋北战役的胜利后,帮助当地农民武装及民兵组织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建立地方政权。为此敌人对他狠之入骨,并扬言要活捉他,要用他的一斤肉换一斤白洋。由于他经常深入群众,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当地百姓非常爱戴他,拥护他,在敌人实施的几次对他的抓捕中,正是由于群众的舍身相救,才使他逃脱虎口。在解放忻州城的一次战役中,许多战友都牺牲了,只有他在老乡的帮助下才脱离危险。在解放忻州城时,他们缴获了敌人的许多金银财宝,全部上缴归公,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忻州解放后,1948年7月他和他的武工队全部编入人民解放军野战七军十二旅五十八团,他任营教导员,(彭绍辉任军长)参加了解放太原的战役,他所属的部队是攻打太原的主力部队。</p><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5日,攻打太原外围开始,当时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晋绥军区第七纵队,晋中军区三个独立旅共8万余人进逼太原外围。城内守敌有阎军13个师及3个总队,另有胡宗南部的三十师4个团,连同保安团及绥署直属部队,共计13余万人,甚至把残留的日本十纵队也拿出来作垂死挣扎。武器方面有强大的榴弹炮、加农炮、迫击炮等共计800多门;外围有星罗棋布的大小碉堡5千多个,大部分是钢筋水泥建成的。</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3日发起的攻打牛驼寨战斗是整个突破外围的难关,我军在数次冲锋中被敌人的炮弹击中,许多战士倒在敌人的炮弹中英勇牺牲了。李正一在战斗中带领部队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杀入敌阵,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不幸一颗炮弹落在他的身旁爆炸,他被炸伤了双腿而失去知觉,光荣负伤,经战友及时抢救,才算捡回一条性命。后被送往后方医院做了三次取弹手术,被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李正一在解放太原攻打牛驼寨的战斗中立了战功,当县委将立功喜报送回家乡时,家乡父老欢欣鼓舞,在娄烦为其召开了庆功大会,并在他的出身地娄烦镇新良庄村唱了三天大戏。</p><p class="ql-block"> 四、不忘初心,再立新功</p><p class="ql-block"> 1950年,李正一负伤转业到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后调任交通厅,历任山西省交通厅人事科长,省联运公司经理,省交通厅工程处处长,省公路管理总段段长,1955年己是山西省公路局第一任局长。他曾任省交通厅党组成员、秘书主任、省交通工业局长、山西橡胶厂革委会主任等职。随着职务的提升,他始终不忘初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时刻牢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心系人民群众,为党努力工作,再立新功。</p><p class="ql-block"> 在任职公路局长的 1955一1957年的三年里,根据全省公路事业发展的需求,大胆革新,增加了侯马、太原、汾阳三个管理段。撤销了管理站,增设了十一个工区两个渡口管理所。道班由三十九个增加到六十五个,每个段又增设一个专门维修桥涵的技工班。在局机关撤销设计科,成立测设大队,下设三个测设队。工程队由三个增加到八个。使建国初期,山西公路走上了正轨化的道路。在省交通厅任职时,开通了民航飞机太原一长治,太原一临汾,太原一大同的三条地方航线。</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李正一为了报答在解放战争中,他在忻县武工队战斗中,当地百姓对他工作的支持和几次救命之恩,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同和支持下,在那个家家点油灯的特殊年代,为金山下的部落村架起电线杆,架设了电线,部落村成为当时当地的第一个有电的农村。村民家家安上了电灯,高兴的见到李正一直喊恩人,"当年的李正一又回来了,又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事!"部落村的村民都这样说。</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李正一在娄烦下放插队期间,看到家乡公路的落后状况,十分痛心,于是四处筹资,为家乡改造由县城至白家滩的四十一公里公路。1976年他调省化工厅工作,任省化工厅处长等职。1980年后,先后在太原市交通局、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市交通局史志办公室、市交通出租汽车公司工作。在出租汽车公司工作的1983年,为了方便市民,改变整个太原市的市容市貌和提升交通运输水平,同时解决待业青年问题,成立了太原市出租汽车公司,当年就解决了太原市交通系统各单位职工子弟200多名的就业问题,培养驾驶员150多名,管理人员和修理人员50多名,分三批次,送到首都北京汽车公司培训3个月。在当时各种交通运输车辆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省政府为了解决太原市交通运营车辆严重短缺的问题,曾派了一些有能量的专业人员去北京购买,但一辆也没有购买回来。这时李正一亲自出马,去了北京,找到当时国家计委的一位领导,通过他当年的老首长这一层关系,特批100辆日本尼桑卧车,另外还有多种杂牌车50辆(华沙、上海、伏尔加、北京吉普等),当时还给省、市政府各分配十辆车,连时任省长王森浩都十分佩服李正一的办事能力和办事风格。</p><p class="ql-block"> 由于李正一工作出色,一心为党为民,乐于奉献,他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4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两次荣立一等功,多次出席过省、市劳模表彰大会。他于1986年12月离休(正厅待遇),2002年7月20日因病逝世,享年76岁。现李正一的家乡又流传着一首顺口溜:九十风雨,九十春,人民怀念在心中,继承前辈好传统,子孙后代永传承。</p><p class="ql-block"> 本文资料由李正一的儿女及侄女等提供以及采访众多知情人士和部分资料记载所得。由娄烦县作协:李亮存撰文。</p><p class="ql-block">(下图一为三叔李正一,图二从左至右:三叔、大哥、我的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