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五日,我们毕业于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六七届高二年级),被动员分配到陕西省延安地区富县寺仙公社太平大队插队落户。由于我们大部分是一个学校同年级不同班的同学,而且几乎都是学校乐队成员,不知哪位领导“发善心”把我们一起安排到太平大队塬庄村插队落户。</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队长为了照顾我们,每天派一位老乡来做饭。我们也好像在学校一样‘吃食堂’。菜是洋芋丝炒辣椒,主食咪子馍,像吃窝头,但是有股甜丝丝的味道,刚出锅的很好吃,饭量大的同学一顿能吃五六个。</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吃了一星期洋芋丝炒辣椒,实在吃不下去了。大家提议,咱们自己轮流做饭吧,想吃什么做什么。于是自愿结合两个人一组,自己当起了大师傅,不会的请老乡来指点。还真不赖,没多长时间,‘漏漏’‘搅团’‘贴饼子’‘压饸饹’‘摊黄黄’‘做豆腐’‘磨面’都会做了。好长时间没吃到肉了,只有等到去隆坊赶集的时候看看了。</p><p class="ql-block"> 也不知道谁发现的,在废弃窑洞壁上的洞洞里有野鸽子,太阳一落山都飞进去了,我们想天黑之后抓它几只先解解馋。大家商量后还是先问问老乡吧,万一是老乡养的让咱们给吃了,那可就缺大德了。不用问大人一问小孩就知道了,是野鸽子。我们准备了网兜、床单、木梯和木棍,天一黑齐动手,一瞬间手忙脚乱瞎折腾,哈哈!真抓到三只,大家甭提多高兴了!事不过夜,到厨房起火、烧水、退毛、洗净直接夸炖。大约二十分钟香味扑鼻,实在按耐不住夹起一块就吃,虽然火候没到咬不动但是真香啊!</p><p class="ql-block"> 知青抓野鸽子的事在村儿里传开了,影响很大,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老乡说:“我亲戚村里的北京学生娃把老乡养的鸡、狗都给偷吃了,以后可咋办嘛?”</p><p class="ql-block"> 看来,偷鸡摸狗抓鸽子可不是正道办的事,不能再干了,要靠双手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大家商量半天要自己养猪养鸡,说干就干,在厨房外搭起了鸡窝围起了猪圈。做饭的权力变大了,要连人带猪一起喂。</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烧水、做饭、取暖都是靠烧柴来解决。砍柴是我们的集体活动,准备好一天的干粮和水,还有斧头、麻绳和架子车。我们按老乡的指点,走了十里山路来到一片原始森林。这里什么树都有,唯独橡树最多,最耐烧火力持久。不知谁喊了一声,你们快看,那棵树上长的紫红色果子是什么?离着有点远看不清,走近一看好像是山楂,摘一个尝了一小口,真酸!还真是野山楂。山里的野花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尤其在春暖花开之季争奇斗艳。</p><p class="ql-block"> 砍伐树是个力气活,都是男生动手,女生做些辅助工作。劳累了一天,大家并没有感觉多累,一路欢声笑语,满满一车木柴就是老天爷给我们最好的赏赐。</p><p class="ql-block"> 塬上吃水也是个力气活。村里有两口水井,离食堂最近的距离也要走一百多米。井深八十多米,放入井里的水桶是专用的木桶,到达水面后可以翻倒进水。搅动辘轳把手,当水桶脱离水面时,辘轳把手要用六七十斤推力和拉力才能转动。搅水都是男生轮流更换,女生做些辅助工作。挑水,男生挑满桶水,女生挑半桶水,食堂里两口大水缸能装五担水呢。</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为了解决我们吃菜问题,村里开会决定在‘饭碗地’腾出一块地让我们种菜。真是人勤地不懒,我们自留地里长出的土豆大的能有二斤多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土豆,春节回家我还带回去几个,也让家人见识见识。除了土豆还有西红柿、白萝卜也获得了丰收。为了答谢老乡们对我们的照顾,我们把这些过冬菜大部分按户分发给老乡们,菜地里的热闹场面跟过年一样!</p><p class="ql-block"> 从一九六九年四月春耕开始,我们就参加了生产队里的田间劳动。扶犁耕地没干过,男生带头开始学,老乡手把手的教,走了几个来回就基本学会了。看看照片吧,老牛多听话,我们像不像‘老把式’?耕地、平地、开沟、播种、撒肥,还有夏季的麦收,种麦子的全过程我们都参加了。</p><p class="ql-block"> 釤麦杆子是一种古老的收割工具,我们头一次见,这不就是联合收割机的雏形嘛,老祖宗的智慧触动了我。大家都想来试一把。学的真快,釤麦杆子左右飞舞,潇洒自如,麦秆被齐刷刷收拢到背后的手推车上。钐麦仅仅是夏收第一道工序,后面的拉麦、摊场、碾场、起场、扬场、晒麦、入袋,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老乡和我们的滴滴汗水,只有经历过,才能真切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 <p class="ql-block"> 当初准备插队所带的东西时,为买照相机我纠结了好长时间。我爱好摄影,以前都是借用别人的,现在要自己买。平时积攒的钱还差一半呢,想来想去只能跟父亲张口了。父亲二话没说问我去哪儿买,我说西单商场。 </p><p class="ql-block"> 这架海鸥501相机已经陪伴了我五十五年。看看我们插队时期的留影吧,都是它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陕北农村夜晚都是用油灯,我们用的油灯是供销社买的煤油灯。老乡不舍得买煤油,都是用小瓷碗倒上炒菜用的麻子油,灯芯是用棉花搓成的,如果挑亮灯芯,火焰就会冒黑烟,因此家家都是暗暗的火光。</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的煤油灯已经比老乡家亮多了,但是感觉还不满足。有位同学是带了一辆自行车来的,是为出去办事用的,他说:“今天晚上我让你们用上电灯。”大家的兴致来了,有人忙问:“你是用自行车发电吗?你有电滚子吗?”他没说话,把自行车推进窑洞里,又从箱子里拿出电滚子、前灯和电线,都装好后他骑上车,昂头挺胸地蹬起来。瞬间车灯亮了,窑洞里传出欢快地叫声!</p> <p class="ql-block"> 我在学校期间,课外学会了做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放大机,到后来也学会了做半导体收音机,插队之前我已经做出半导体8管中短波电池收音机。在插队期间发挥出巨大作用 —— 第一时间听到了外面的声音和新闻,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处于弱信号地区,短波段强信号电台都可以听到,澳大利亚华语中文节目,每天晚上定时播出《聊斋志异》广播剧吸引了我们。由于我把收音机喇叭放到破木板箱里,低音加重了,大家感觉很好听,有的说跟看电影的感觉一样。</p>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参加田间劳动的时候,我们所带的东西都很简单,不是锄头、镰刀就是铁锨、镐头,从来没有注意过老乡们都带了些什么。田间休息时,我们各自找到树下草地,手脚叉开倒下就睡。李大爷看我们躺地下了连忙跑过来说:“不能躺地哈!有蚊虫会爬到耳朵里!”我们一听干紧爬起来。李大爷喃喃地自己嘀咕:“学生娃来这哒不易啊!”他言外之意我听明白了,我们该学的东西太多了。我走到李大爷跟前,谢谢他的提醒。我问他:“李大爷,我听说农村大爷都用火镰打火抽旱烟,火镰咋用嘛?” 李大爷说:“饿,做给你看。”李大爷从烟荷包里拿出一个旧火柴盒,熟练地从里边取出粘满灶灰的一小团棉花斗了斗(棉花搅拌灶灰可防潮),又从衣兜里取出一个扁圆的鹅卵石,还有一个弯弯的小铁块(铁用炭火烧红了沾火可以钢化,很硬)。用一支手把棉花团贴敷在鹅卵石边缘,用另一支手拿铁块边缘击擦贴棉花处,瞬间冒出三个火星,再看棉花团徐徐地冒出青烟,大爷用嘴微微的吹了吹,哈哈!棉花团着了!</p><p class="ql-block"> 老祖宗发明的取火方式,至今仍在国外 bushcraft《丛林生活技能》活动爱好者手中必备的取火工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