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丹东之行

刘峰

<h3>2023年9月14日<br>忻州西站</h3> <h3>19:16分开动车19:43分到达太原站<br>太原站夜景</h3> <h3>20:58分 开<br><br>Z192次列车 夕发朝至<br><br>太原一一沈阳北</h3> <h3>9月15号9:50分到达沈阳北站 (第二次来)<br><br>沈阳古称: 盛京 、奉天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共和国长子,东北特大城市,浑河是它的母亲河。</h3> <h3>沈阳故宫是沈阳的标志性建筑<br><br>位于沈阳市沈河区</h3> <h3>张学良旧居(大帅府,少帅府)<br>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和长子张学良官邸和私宅。<br>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br></h3> <h3>张学良将军铜像</h3> <h3>中街<br>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中间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建成于1625年,素有“东北第一街”美誉,迄今为止国内最长的商业步行街。</h3> <h3>太原街<br>沈阳第二步行美食街</h3> <h3>9月15日入驻丹东火车站旁边的丹铁大酒店</h3> <h3>丹东<br>丹东是座英雄城市,是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它因鸭绿江而兴,因抗美援朝而名,隔江与朝鲜第四大城市新义州相望,是我国海岸线的最北端,万里长城的最东端。</h3> <h3>火车站广场上的毛主席雕像</h3> <h3>丹东市振兴区滨江中路鸭绿江畔,并排矗立着两座桥。<br>左面是中朝友谊桥<br>右边是鸭绿江断桥</h3> <h3>鸭绿江断桥上,身后右边是中朝友谊桥。</h3> <h3>1950年10月19日,鸭绿江边细雨霏霏,阴云低垂。傍晚,上任仅12天的志愿军统帅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按照预定计划,秘密从丹东,长甸河口,集安三个口岸开始跨过鸭绿江,出兵朝鲜,自此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h3> <h3>断桥桥头的青铜群雕一一为了和平<br>彭总站在吉普车前,手持望远镜目视前方,他的身后,两排志愿军将士们扛着枪,随时要冲锋上前。26人的雕像,象征着26万第一批过江入朝的志愿军部队,每一张面孔都来自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位真实的战斗英雄。</h3> <h3>鸭绿江两岸夜景</h3> <h3>1950年10月19日晚,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带着参谋楊凤安,警卫员郭洪光和黄有焕乘坐吉普车从鸭绿江大桥过江入朝。1950年11月14日被美军拦腰炸断,此后被称为“鸭绿江断桥”。</h3> <h3>钢桥虽断<br>抗美援朝精神永存<br>鸭绿江断桥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打卡地,各地游客纷纷前来参观瞻仰。</h3> <h3>朝鲜的太阳楼(月饼楼),用朝文写着4个字“团结一心”。</h3> <h3>北朝鲜的船</h3> <h3>长甸河口大桥(公路桥)<br><br>位于鸭绿江断桥上游80km,1950年10月23日黄昏,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干部战士在志愿军副司令邓华、参谋长谢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率领下从河口乘车过江入朝,前往志愿军总部驻地大榆洞。此桥在11月中旬也被美军炸断,形成了今天的河口断桥。</h3> <h3>桥头一端,高高耸立的毛岸英雕像,<br>背对着鸭绿江,昂首眺望着可爱的祖国,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名战士。<br>当年,这个新婚不久,满怀理想与信念的28岁年青人,就是乘车从这座桥过江入朝。<br>从此,壮士一去不复返。</h3> <h3>远望河口断桥,桥上飘扬着当年入朝参战各部队番号的红旗,第40军118师从此桥过朝。在1950年10月25日,118师在朝鲜响水洞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取得志愿军入朝作战首战胜利,揭开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战役的序幕。</h3> <h3>为了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缅怀志愿军将士的丰功伟绩,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抗美援朝历史。丹东鸭绿江断桥旅游集团修缮河口断桥,敬塑先驱供世人瞻仰。</h3> <h3>毛岸英学校<br>所在地距断桥不足1km<br>毛岸英是从宽甸河口乘车过江入朝参战的,此处是毛岸英在祖国留下的最后足迹地方。<br>2003年宽甸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宽甸河口修建一所毛岸英学校,以此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br>毛岸英生前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长赵南起将军题写校名。毛岸英妻子刘思齐老人欣然题词“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伟业,做英雄传人。”</h3> <h3>鸭绿江边的中朝19号界碑</h3> <h3>丹东市宽甸县长甸镇河口村,分为上河口和下河口两个自然村,这里风景优美,是《桃花盛开的地方》歌曲诞生地,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山村。</h3> <h3>神圣庄严的国门<br>抗美援朝的秘密运输线 一一丹东上河口国门<br>丹东上河口国门位于上河口鸭绿江铁路大桥中国一侧的桥头,横跨铁路线,紧临中朝19号界碑,是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路秘密运输钱丰功伟绩的标志性建筑。</h3> <h3>靠近中国一侧的上河口鸭绿江铁路大桥,又名春函桥,清水火车桥。这座曾誉为“铁血大动脉”的大桥,为抗美援朝战争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宛如一位老者默默肃立一一他已经停止运营60多年了。2016年沈阳铁路局对上河口鸭绿江大桥再度进行全面维修,并将周边辟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20世纪50年代家喻户晓的电影《铁道卫士》曾在这里拍摄,给人们留下诸多难忘的精彩瞬间。<br>大桥锈蚀斑驳,几多沧桑,但其傲骨雄风依然,与静静的鸭绿江构成一幅壮丽的风景画。</h3> <h3>靠近朝鲜一侧的上河口铁路桥<br>桥梁刷上了红油漆</h3> <h3>鸭绿江边的虎山明长城<br>万里长城的最东端</h3> <h3>抗美援朝纪念馆<br>位于丹东市振兴区山上街7号,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由纪念塔、纪念馆和国防教育园组成,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1万件。</h3> <h3>纪念塔<br>纪念塔高53米,寓意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正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7个鎏金大字,背面刻有记载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业绩的621字塔文。<br>辉煌的胜利背后,是巨大的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总计有29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轮战方式入朝参战,平均每天约200位志愿军战士血洒疆场,197653名中华英雄儿女,在盛开金达莱花的土地上献出宝贵生命。<br>对于志愿军英烈们用鲜血与生命的付出,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h3> <h3>今天鸭绿江畔,江风习习,江水滔滔,耸立江中的鸭绿江断桥、中朝友谊桥记录着烽烟岁月,启迪着今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文物中看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前进动力,作为抗美援朝伟大历史和伟大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真实见证,这正是志愿军渡江赴朝所经桥梁赋予这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和文化馈赠。</h3> <h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br>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志愿军凯旋回国65周年之际,我们不远千里来到中朝边境丹东市鸭绿江畔打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觉意义非凡。<br>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br>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br>跨越时空、历久弥新<br>吾辈当永续传承、世代发扬!</h3> <h3>9月16日入驻沈阳火车站旁边的汉庭酒店</h3> <h3>“九一八”历史博物馆<br><br>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5月,“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br><br>该馆的馆藏文物超过14000件,该馆通过大量文物、史料及多种展示手段,反映了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十四年间,东北人民遭受奴役,奋起抗争,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h3> <h3>残历碑<br>时间永远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br>由著名雕塑家贺中令设计<br>残历碑高18米,宽30米,厚11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br><br>右面刻着“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的字样,向人们昭示着那个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事实,由著名书法家楊仁恺题写。</h3> <h3>警钟长鸣</h3> <h3>“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和残历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h3> <h3>在“九一八”事变92周年之际,我们来到这里打卡,游客人山人海,络绎不绝。<br><br>铭记历史、勿忘国耻<br><br>吾辈自强、砥砺前行</h3> <h3>清昭陵<br>清朝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陵墓,位于沈阳北部,因此也称“北陵”。</h3> <h3>五里河公园<br><br>五里河公园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沈水路。东起长青桥,西至浑河桥,横跨4km,北起二环路,南至浑河岸边纵距400m。集文化、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是沈阳市最大的城市滨河公园。</h3> <h3>公园内百米音乐喷泉,龙溪,人造沙滩,五里河码头广场,中心广场等景观均借鉴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堪称国内一流。</h3> <h3>9月17日17点50分从沈阳北站乘坐Z194次列车返程,21点30分到达山海关车站停车10分,下车在站台上短暂活动了一下。</h3> <h3>9月18日7点返回太原站<br><br>坐动车7点50分回到忻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