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有理数》一课有感

徐妮儿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与七年级学生相遇的第三周,第一周学生在军训,我在备课。第二周我们正式相遇,我提前构思了各种第一课的开场白的方式,可是当我踏入教室的一瞬间,学生的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前俯后仰的坐姿等等问题打乱了我提前准备好的开场白。于是开门见山的数学课堂要求,作业家庭的要求开启我们初中生涯的数学第一课。</p><p class="ql-block"> 昨天结束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章,一周半的学习,每节课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督促学生如何听课,调整坐姿,课堂纪律等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昨天开始大多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已经能自主完成✅,课堂中听课习惯慢慢在形成,课堂纪律有明显进步,大多同学作业和家庭能按时上交,但作业家庭照抄现象很严重,后期要主抓。</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章单元小结课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第一章的知识点,但是上交的情况不尽如意,只有部分同学认真完成,部分同学会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总结第一章的知识。学生这个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p> <p class="ql-block">  今天开启第二章《有理数》的学习,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第一节课《有理数》决定分两个课时学习,早上第一节课上完后,上课感受很不好,传授新知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配合度不高,积极性也不是很好,所以在习题处理中明显能感受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p><p class="ql-block"> 课后,刚好是上操时间,我反思了本节课,学生的配合度不高,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出现在了老师的教法和对学生的引导方面。于是我利用学生上操的时间对这节课重新进行了整理和构思。</p><p class="ql-block"> 调整后的教学思路</p><p class="ql-block">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凭空产生,都是源于生活或生产的需求,于是引入数的产生。</p><p class="ql-block"> 用古代猎人记录猎物的方式引入自然数</p><p class="ql-block">用分妈妈烙饼引入分数。</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反应出乎我意料,所有的结果都是由学生得出,特别是学生用分妈妈的烙饼引出分数的例子,引的学生“哄堂大笑”,我及时对每个学生的答案及时的给予了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课堂瞬间活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顺其自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了正数的概念(大于0的数)并举例,对正数的表示和书写作了强调。</p><p class="ql-block"> 利用温度生活情景,提出了正数不够用了,于是产生了负数,给学生见绍了负数是由伟大的数学家徐微发现的,直到200多年后欧洲才对负数得到了普遍的认识,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负数的概念(小于0的数)。灵魂提问:那0属于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p><p class="ql-block"> 数的产生是服务于生活也是生活的需要,那么正数和负数的产生有什么作用?</p><p class="ql-block"> 由这个问题引入正负数的产生是为了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p><p class="ql-block"> 老师列举一个例子,有学生畅所欲言的举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的思维很跳跃,举出了别出心裁的例子,通过众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每一个例子中老师都提问0在这个情景中有什么意义。(0在具体的情景中有不同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最后通过几道习题巩固了本节课的新知,从来不举手的同学竟然大胆的举起了她的手。</p><p class="ql-block">一节简单的有理数课让我再次感受到课堂中教法和对学生引导的重要性,不急不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获取新知,这样的孩子们可能会慢慢的喜欢上数学。</p><p class="ql-block"> 下课后,几个同学围到我的身边说:老师你要是一直带我们就好了……一句简单的话语,赋予了本节课满满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负数

正数

生活

课堂

本节

有理数

新知

数学

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