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圆明园,北大燕园未名湖

叶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行系列美篇】</b></p> <p class="ql-block"><b>细数起来,北京似乎没有哪个名胜古迹未曾去过,圆明园则是一个例外。金秋十月,在北京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适逢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而它就在北大附近。于是,在和煦的阳光下,抽空造访了这座凝聚着国耻的著名园林遗址,顺便摄下因会议或学习住宿过多次的北大燕园金秋美图。</b></p> 圆明园 <h3>圆明园大门</h3> <h3>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h3><h3></h3> <h3>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h3><h3></h3> <h3>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每到盛夏,清朝皇帝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h3><h3></h3> <h3>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h3><h3></h3> <h3>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周边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h3><h3></h3> <h3>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和海宁安澜园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是我国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h3><h3></h3> <h3>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h3><h3></h3> <h3>圆明园盛时,园内有200余桥梁。此桥为被毁后唯一保存至今的老桥,只留下多半个单孔石拱。</h3><h3></h3> <h3>修复后的拱桥</h3><h3></h3> <h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h3><h3></h3> <h3>于是,国之瑰宝圆明园的文物被疯狂掠夺,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h3><h3></h3> <h3>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h3><h3></h3> <h3>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圆明园喷水池中“水力钟”的喷头。</h3><h3></h3> <h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如牛、虎、马、猴等。因此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h3><h3></h3> <h3>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模型</h3><h3></h3> <h3>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国内许多流失的石刻文物也逐渐回归。</h3><h3></h3> <h3>编号为“001”石刻文物的名为“柳浪闻莺坊楣”,是北京大学在施工中发现并捐赠给圆明园的。</h3><h3></h3> <h3>回归石刻文物</h3><h3></h3> <h3>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已是山青水碧,林木葱茂,花草芬芳,景色诱人,成为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人民群众游憩的好去处。</h3><h3></h3> <h3>圆明园秋色</h3><h3></h3> <h3>圆明园秋色</h3><h3></h3> <h3>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圆明园主要建筑,都是被烧毁和掠夺后的废墟……</h3><h3></h3> <h3>圆明园遗址景区中最著名西洋楼是我国首次仿建的欧式园林,它包括了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占地约7公顷。</h3><h3></h3> <h3>其主楼为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乐器之处。</h3><h3></h3> <h3>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h3><h3></h3> <h3>其中,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喷泉)大殿。</h3><h3></h3> <h3>谐奇趣</h3><h3></h3> <h3>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h3><h3></h3> <h3>养雀笼位于圆明园黄花阵的东侧,实为一座西洋门,建成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明间为穿堂门,南北侧屋内笼养孔雀等鸟类,故名养雀笼。</h3><h3></h3> <h3>黄花阵是仿建的一处欧式迷宫外砌长方形迷阵,中心筑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方阵南北长89米,东西宽59米,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雕花砖墙面,又称“万花阵”。</h3><h3></h3> <h3>黄花阵中央建亭台,皇帝为了取乐,常命太监在黄花阵中做捉迷藏游戏,自己坐在亭台上观赏。</h3><h3></h3> <h3>黄花阵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遍筑矮墙,周围植矮松,所以此阵易进难出。</h3><h3></h3> <h3>黄花阵迷宫</h3><h3></h3> <h3>深秋圆明园</h3> <h3>深秋圆明园</h3><h3></h3> <h3>深秋圆明园</h3><h3></h3> <h3>深秋圆明园</h3><h3></h3> <h3>观水法位于在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南端,是清乾隆帝观看喷水景色之地。</h3><h3></h3> <h3>残垣断壁</h3><h3></h3> <h3>在很多人心目中,大水法的残垣断壁就是圆明园的象征,是圆明园的标志性遗址。</h3><h3></h3> <h3>大水法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处喷泉群。</h3><h3></h3> <h3>包括放置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的巴洛克式石门等。</h3><h3></h3> <h3>大水法附近多以石材为主,残存的巨型雕柱、石龛和石屏风,仍十分醒目、壮观,成为游客必到之处。</h3><h3></h3> <h3>大水法复原图</h3><h3></h3> <h3>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h3><h3></h3> <h3>据统计,圆明园流失在国内外的文物共有150多万件,大部分精华流失在海外。</h3><h3></h3> <h3>远瀛观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中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远瀛观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h3><h3></h3> <h3>夕阳下的远瀛观残迹</h3><h3></h3> <h3>远瀛观主体楼复原图</h3><h3></h3> <h3>水法就是人工喷泉的时称。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猎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一齐开放时蔚为壮观。</h3><h3></h3> <h3>残垣断壁</h3><h3></h3> <h3>残垣断壁</h3><h3></h3> <h3>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复原图</h3><h3></h3> <h3>火烧圆明园的浩劫,也正如雨果所描绘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h3><h3></h3> <h3>法国大文豪雨果1861年对圆明园评价说:“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h3><h3></h3> <h3>“方外观”为一座用刻有回纹图案的大理石贴面的清真寺,是乾隆的爱妃(即容妃,也称香妃)做礼拜的地方。</h3><h3></h3> <h3>海晏堂是园中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h3><h3></h3> <h3>海晏堂复原图</h3><h3></h3> <h3>海晏堂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h3><h3></h3> <h3>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用骡子拉水车,提水至楼上蓄水池,起水塔作用,再以铜管下注至各喷泉机关。</h3><h3></h3> <h3>深秋圆明园</h3><h3></h3> <h3>深秋圆明园</h3><h3></h3> <h3>深秋圆明园</h3><h3></h3> <h3>深秋圆明园</h3><h3></h3> <h3>深秋圆明园</h3><h3></h3> 北京大学(燕园) <h3>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镇东北部,与圆明园、颐和圆毗邻。由于这里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外有西山可借,内有泉水可引,早在金代就成了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同时又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的"赐园"。</h3> <h3>北京大学,这所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笼罩在深深的秋意中。燕园迤逦的风景,使北大不仅是莘莘学子求学的天堂,而且成为众多摄友向往的去处。</h3><h3></h3> <h3>北京大学于1952年迁此园后,充分利用了古典园林基础,营建了园林化校园环境,既有北方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园林的秀丽特色,可谓集江南山水园林精神之大成而自成一格。</h3><h3></h3> <h3>从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h3><h3></h3> <h3>这里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和假山怪石,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h3><h3></h3> <h3>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h3><h3></h3> <h3>鸟语花香,步移景异。</h3><h3></h3> <h3>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h3><h3></h3> <h3>未名湖是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也是北京大学校的标志景观。它以“未名”而扬名天下,是那些曾在湖边散步凝神的大师们,让这湖水生出了独特的灵气。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丽之外,更多的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h3><h3></h3> <h3>未名湖东南,有一座十三级密檐宝塔倒映在碧波之中,它外形仿照通州燃灯古塔的样子,用辽代密檐砖建成,被命名为“博雅塔”。</h3><h3></h3> <h3>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h3><h3></h3> <h3>于是,有人把燕园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塔即博雅塔,湖即未名湖,图则指北大图书馆。</h3> <h3>未名湖水中有一石舫,乃是仿圆明园中景物而建。</h3><h3></h3> <h3>如今,未名湖安然地躺在燕园之中,周围起伏的地势与湖岸交接形成的流畅的线条,将湖水勾勒得如同一块温润的软玉。</h3> <h3>湖光倒影,</h3><h3></h3> <h3>野趣横生。</h3><h3></h3> <h3>在未名湖畔读书,此乃天底下最高的享受。</h3><h3></h3> <h3>北大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师宿舍区</h3><h3></h3> <h3>以及典雅的校舍,</h3><h3></h3> <h3>早已被爬墙草厚厚地覆盖着,包裹着,</h3><h3></h3> <h3>浑身透着古色古香,与燕园秋色融为一体。</h3><h3></h3> <h3>此处陈列着来自中山站的南极石</h3><h3></h3> <h3>北京大学校史馆——坐落于燕园校区西校门内荷花池畔,1998年5月北大百周年校庆时奠基。设有北京大学百年校史陈列和北京大学杰出人物展等。</h3><h3></h3> <h3>在浓郁的秋色中熠熠生辉。</h3><h3></h3> <p class="ql-block">北大图书馆——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于190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国立大学图书馆。教员当年在馆内当过图书管理员,不过是在北大红楼旧址。</p> <h3>百年大讲堂 —— 一所现代化多功能校园剧场。</h3><h3></h3> <h3>满地铺金</h3><h3></h3> <p class="ql-block">燕园中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这是北大校长蔡先生的塑像,他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p> <h3>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的墓地,一部《西行漫记》向全世界介绍了红色中国后,把自己也永远留在了燕园,留在了红色中国。</h3><h3></h3> <p class="ql-block">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纪念碑,他不仅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且也是学识渊博的著名北大学者。</p> <h3>在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身后,再读一遍《堂·吉诃德》,批判的精神是北大永恒的传统。</h3><h3></h3> <h3>北大燕园的诱人之处,正来自这些深厚博大的人文底蕴。</h3><h3></h3> <h3>历史比北大还长的勺园,曾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米万钟的府第。现在是留学生居住和国际学术会议代表下榻的地点。记忆中,我曾先后在此下榻过四次,陆续住宿了两个多月,包括读研修班、做项目和开会,有一次居然是在北大小礼堂为中学老师们研修讲学。</h3><h3></h3> <p class="ql-block">1992年与北大陈向明教授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0年与北大丁哓浩教授合影</p> <h3>遗憾的是,今生今世已无缘在燕园求学,只能祈盼来世再来此圆梦。</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