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夜读书,零点零九分时读完了《孤独六讲》一书的最后一行字。三天读完一本书,并且写下8篇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 对我来说,最大的束缚是伦理孤独,因为它在“以爱的名义捆缚和被捆缚”。爱是最美好的情感,但也是最牢固的锁链。生活难免遭遇孤独,然而对待孤独有两种人生态度:一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其形而上学基础是知性地看待孤独,即把孤独虚无化,因而结果是无聊与寂寞;一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形而上学基础是辩证理性,即把孤独视为一种必然,因此对待孤独的合理方式是在孤独中励行创造,体验生命意义。孤独是人生的一道风景线,具有审美意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0年前,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因为执意写金庸,我被诬告,被阻止出版。写金庸的人被迫退出金庸研究会,写书的人被迫退出了作家协会;紧接着妻子逝世,儿子的小家庭离散,我被命运抛到了深深的谷底,黑暗得不见一丝光线,湿滑而无以攀爬,喊叫却没有回声。此时我深深地绝望,对人性、对生命是彻底的失望。</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我的心中充塞着抑郁,只想就此放弃生命,我偷偷藏匿着一瓶安眠药,随时准备去找妻子。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自毁”的传统伦理家教,还有儿子,孙子,不健全的家庭牵绊,妻子的临终嘱咐……缠绕着我,呼唤着我,伦理矛盾和孤独也就成为我最为强烈的一种情绪。我在孤独中爆发愤怒,不愿屈服于命运,我犹如一只困于古井的青蛙,一下子想爬出来,苦苦挣扎。我想到了妻子,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更是我坚决地去反抗伦理孤独的榜样,只可惜她作了一个悲剧的结尾,却留给我伦理孤独的一道曙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让我能够慢慢沉静下来的,是我的一册20多万字的《思念日记》,我的孤独全记录。妻子深沉又轻灵、温暖又冷静的话语给我一份宁静和舒缓,给了我重新活着的勇气。我爱我家,爱妻子,爱儿子,爱孙子,我在孤独中继续着我的伦理之爱。</p><p class="ql-block"> 如今读《孤独六讲》,我看到自己几十年经历中的孤独时光,自己骨子里头的傲然,自己想摆脱命运之手的不甘和挣扎,自己不断想挑战自我的激情。所以,就像蒋勋说的,我是一个孤独者,注定在现实层面是失败者。当然,我也始终相信我一直在活出自己生命的多彩和激情 ,虽然最后恰如彗星划过天际,成为宇宙空间的一颗尘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伦理孤独时时刻刻袭击着我的灵魂,有话没处说,有爱没有寄托。现在的家庭,都说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可这种所谓的隔阂,实际上就已经演变成了伦理孤独,我的感受尤深。儿子和孙子的所谓叛逆,实际上就是对这种伦理孤独的反抗以及对知音的寻觅吧!我确切地感受着缺损家庭的伦理孤独感觉。</p><p class="ql-block"> 不要以为伦理孤独虚无缥缈,它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之中。用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这次阅读:“期盼每一个人都能在破碎重整的过程中找回自己的伦理孤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