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一)

紫竹

<p class="ql-block">摄影/后期:紫竹</p><p class="ql-block">编辑:紫竹</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8日,6个人两辆车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北行驶,开启了疫情后第一次自驾游。美篇分二部份记录我们所走的地方(按行程顺序)。</p> <p class="ql-block">早上从北京出发,晚上8点多到达沈阳,经当地人介绍我们去了福锅记,吃了纯正的东北铁锅炖,一锅量很大6个人没吃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参观了沈阳故宫博物院、张学良故居。</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清朝入关前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沈阳故宫总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9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正门大清门👇</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外观,屋顶绿色边琉璃瓦有着草原的意思;墀头由上下相叠的飞龙、麒麟和瑞草奇花组成,鲜艳的蓝色黄色中却不失凝重之气;柱顶各有一形象生动的木雕龙头探出,两两相对,探爪戏珠,龙身和后爪在廊内,能起支撑作用,仿佛神龙自殿内飞出。👇</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内观,是上朝的地方,也是举行国家重要典礼、宴请外邦宾客之处。室内的殿柱由“立水”、浪涛、被点缀火焰流云的金龙组成;殿内正中北侧,是二尺多高的红漆木制地坪,前三侧二共五组台阶,周围是仿石雕式样的栏板和望柱,这种地坪古代称为“陛”;“正大光明”黑漆金字匾是乾隆仿照北京乾清宫题写的;屏风宝座是仿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以九条龙做为装饰并罩以金漆,屏风上的铭文是康熙皇帝从古代经书中摘出,做为治理国家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凤凰楼始建于后金天聪年间,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建筑。建在具有二十四节阶梯的四米多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p> <p class="ql-block">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以《诗经》中象征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雎宫”。👇</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努尔哈赤修建的重要早期宫殿,初称“大衙门”,1636年皇太极将其定名为“笃恭殿”,康熙时期更名为“大政殿”。👇</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里有很多宫殿楼阁,但只有清宁宫的后面有一筒烟囱。</p><p class="ql-block">这个烟囱是垒一节缩一节,一共有11节,而在第11节上面还砌了三块砖。对此,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皇太极在扩建沈阳故宫时,就预见了大清帝国的兴衰时限,以这个烟囱作为昭示。如果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算起,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共经历了十二个皇帝,但溥仪只当了三年皇上,清朝就被推翻了。烟囱一节代表一位皇帝,那么就是11位皇帝加上末代皇帝在位3年。👇</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国满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不仅见证了清朝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还体现了满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故居和沈阳故宫相隔不远,参观完沈阳故宫,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张氏帅府。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张氏帅府既是张作霖官邸,也是张氏家族的私宅。👇</p> <p class="ql-block">帅府中院为青砖结构的三进四合院,是1914年张作霖刚当上陆军27师师长时开始兴建的仿王府式建筑,其建筑遵循了张作霖家乡辽南的生活习俗。国四年(1915年)秋基本竣工后,又进行了室内外装修,该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栋57间,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民国五年(1916年)秋,张作霖全家搬进四合院,此时张作霖已升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宽敞明亮,气势恢宏,里面都是红木家具。👇</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始建于1914年,仿罗马式建筑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大青楼是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主政东北时期在此办公生活。建筑群为中西合璧的风格。张氏帅府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包括大青楼,小青楼,红楼建筑群,赵四小姐楼等……👇</p> <p class="ql-block">小青楼有着“园中花厅”的美誉,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建成于民国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伤的张作霖就是在这里走完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故居,1928年至1931年间,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女士在此居住,并生下了他们的爱子张闾琳。👇</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父母👇</p> <p class="ql-block">整个小院清静幽雅,精巧别致。它由门厅、餐厅、琴房、舞厅、办公室、卧室和书房兼会客厅等十余个房间组成。👇</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长春,上午去了伪满故宫博物院,下午参观了长春电影制片厂。</p> <p class="ql-block">溥仪非常传奇的一生,皇帝曾经是封建统治的象征,但是他却活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皇帝变成一个平民,从三岁登上帝位开始,他就一直是别人的傀儡,在别人的摆布之下生活</p> <p class="ql-block">同德殿1935年开始设计,1937年初开工,1938年底落成。“同德殿”的名字是取“同心同德”,“日满一心”之意。整个同德殿的造型是中日合璧式的,并且在每一片瓦当纸上都烧上了“一心”“一德”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同德殿,是一座集政治活动、日常起居、生活娱乐为一体的建筑。内部主色调以金色为主,富丽堂皇,精美无比。同德殿是伪满皇宫旧址内体量最大、建筑宏伟、体现皇上宫殿和中日合璧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进入同德殿大门,通过被称为“广间”的大厅,上了台阶,迎面就是叩拜间,也叫参拜室,是溥仪处理政务、召见官员、会见宾客、接受朝贺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溥仪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溥仪卧室👇</p> <p class="ql-block">因为溥仪怀疑同德殿里有日本人安装的窃听器,所以他从未在这里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中国间。房间内陈设的均为中国传统风格的硬木家具,装饰颇具中国特色,故名中国间。溥仪有时会在此间休息和召见皇族子弟和清朝旧臣。👇</p> <p class="ql-block">日本间为了表示与日本“一心一德”、“日满不可分”的关系,同德殿内特意设置了具有日本民族传统风格的房间,故名日本间。溥仪曾在此会见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并共进日本餐。👇</p> <p class="ql-block">一楼的暖廊</p> <p class="ql-block">兽头滴水池。暖廊的东侧尽头有一个滴水池,为兽头吐水。水从兽口中慢慢的滴出,可听见叮咚的滴水声,然后经地下管道注入东御花园的葫芦池,以作为其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源。在这个水池中,李玉琴曾放养了两条红鲤鱼。👇</p> <p class="ql-block">室外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勤民楼 “勤民”二字取自“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祖训,这里是溥仪办公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勤民楼为一幢二层方形圆楼,中间为方形天井,溥仪经常在这里处理政务、接见日本关东军司令、外交使节和伪满官吏。👇</p> <p class="ql-block">奉先阁👇</p> <p class="ql-block">赐宴殿,亦称飨宴场,是溥仪举行登基大典、节日庆典等重大仪式,赐宴日伪高官的场所。附设有配餐室和用于宴会奏乐的音乐室。👇</p> <p class="ql-block">缉熙楼 伪满皇宫主体建筑之一,原为吉黑榷运局办公楼,1932年溥仪就任伪满“执政”后,将这里改作他和皇后、皇妃的寝宫,内部装饰为中西结合。溥仪在这里度过了13年4个月零8天的宫廷生活。</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伪满皇宫后,下午来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这里记载着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拍摄电影的设备</p> <p class="ql-block">电影译制片录制现场</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到达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哈尔滨市道里区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 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p> <p class="ql-block">王立平作词作曲的《太阳岛上》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岛上人工景观比较多,个人认为没有歌词里写的那么美。</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了索菲亚广场,这是广场的钢结构塔廊。</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07年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它那绿色的洋葱头式大穹顶十分引人注目,这座宏伟的拜占庭式建筑虽然已不再具有教堂的功能,但作为哈尔滨最漂亮的异域风格建筑,它仍吸引着众人慕名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索菲亚教堂由于建造年代比较久远,教堂内部有点旧。</p> <p class="ql-block">教堂顶部的窗户</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教堂的灯光开启,又是不一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看完教堂💒来到不远处的一家米德维其俄式西餐厅,在夜幕下的哈尔滨,品尝着俄式西餐,小资了一把。这里的西餐味道正宗,一点不输北京老莫,价格还便宜,真是太值了。</p> <p class="ql-block">后续:一路向北(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