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之魂

默蝉

<p class="ql-block">诗歌之魂(参加市作协四组采风活动心得)/文</p><p class="ql-block"> ———默蝉</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内心里始终对诗歌的发展形势和现状感到困惑。思考了许久也未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而我自己做为一名诗歌爱好者,如何来适应和把握当前诗歌的发展方向;及在思想和学习上都应该做些哪方面的工作?都是我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却迎来了“九月十日”这个特别日子。做为抚顺市作家协会第四文学创作组的一名成员,有幸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参加了,组里举办的以“十年文学路,重登高尔山”为主题的采风活动。其间由刘军组长主持探论了,关于文学知识及实际写作方面的许多问题。这对于我解决思考以久的疑难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由其是柏华付主席在对活动做出总结时,对于许多知识方面的论述,在参加活动的每个会员心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反响。对一些大家都急待解决的疑难问题,柏华付主席也都做出明确的梳理和指导方向,也正是聆听了柏华付主席耐心细致的讲解,才使我茅塞顿开,内心也豁然开朗起来。</p><p class="ql-block"> 而经过彻夜难眠的思考后,我便对当前的诗歌写作形势,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我又根据我本人掌握的一些知识及写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明确了文学各种体裁之间的关系,及具体要求。也是我从多方面的角度分析认为:如果把多种文学体裁堆砌成山,诗歌无疑是耸立着的山峰,是最美的风景。但是怎么样在理论上概括现代诗歌呢?这个问题更象似给神仙点穴。我把他比喻为“给神仙点穴”,是基于在某一模糊含义里,找到构架他的支柱或线条,从而能不无抽象的阐明这一物体的特性的原因。诗歌是有灵魂的,能让诗歌有个完美的灵魂附体,这也许就是给诗歌下了一个准确定义。</p> <p class="ql-block">诗歌是一扇文学大门,他是最先从语言发展中形成的文学体裁。“诗者,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是毛苌在《诗大序》当中对诗性较为具体的描述。。也是古人对诗歌本质的认识。他们还认为诗歌要以“情、志”为核心,这与现代诗歌的论述是大抵一致的。而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了百余年后的今天,已形成多种形式风格的流派。但音韵节奏和意象永远是诗歌的一双翅膀,对于音韵节奏的掌握,现代诗已经较为自由宽泛。只是更加强调用语言煊染烘托意象的重要性;意象的种类也更加繁多。那么怎样能使诗歌整体叩准诗人要表达的意象,将考验诗人语言的技巧和发挥。在整首诗歌的构架当中,意象才是支撑整体结构的大梁;而语言却是固定大梁的混凝土。</p><p class="ql-block"> 现代诗歌的语言非常玄妙且隐晦,有时让人感觉“只见风浪,难见其魂”。意象是构成诗歌的要素,形象也不例外。借物寓心,要充分把握物相所具有的言外之意。诗中的寓意要美,要耐人寻味。诗的语言会赋予万物生命,诗人情感拟人化的抒发手法要得当,要恰到好处。这样就不会使诗歌构建的整体有坍塌之处。</p><p class="ql-block"> 中国现代诗歌“今不如昔”,或者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主要是受当代网络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诗歌里的浪漫色彩越来越少、越来越淡薄,这也和当代人的精神面貌的改观有关。过于追求物质文明早已打垮或击败当今人的精神世界。其实当初开创中国现代诗歌“尝试派”的诞生,到“新月派”的发展,就是得益于新文化运动思想的解放。他们的诞生和发展,就是在一个时代颓废、干枯的精神柴堆里丢了一把火。不是想烧毁悬于门楣光宗耀祖的“唐诗宋词”,而是想让中华灿烂的文化振作起来。难道和当今的现象不无相似之处吗?到后来发展成长起来的,敢于和旧的腐朽思想做斗争的一些“革命浪漫主义学派”,是奠定中国现代诗歌的坚实基础。而后来出现的“朦胧派”则更加成为当今诗歌向多维度发展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是驱之若鹜,或是被裹挟进这些有影响力的主流学派里的。当我们真的没有找到比阳光大道更便利的独木桥,还是不应离经叛道另辟蹊径的。或者说:我们欢迎敢于创新的那些超现实的潮流,闯进这个还充满朝阳“正规军”。</p><p class="ql-block"> 应该理解当代理想化的诗人,不太愿意在优沃的环境中熬炼华美其外的句子来消磨灵魂。他们看似是在逃离现实,回归到原生态,让原始的本性从新长出绒毛。其实,他们是想让返璞归真的心性不受污染。而返璞归真的心性是有利于观察现实生活的。以原我本真最纯朴的心性为参照物,在流动着错综复杂的现实中找寻差距;找寻能让诗歌整体飞翔起来的,非常得体的意象化的翅膀,是非常可贵的。这不是一种简单离奇的草莽的野性。是还原朴素真实的生活原貌。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感到当局者迷,我们何不尝试去到局外看清问题的实质呢?</p> <p class="ql-block">现实总会有不尽人意的反侧面,而接受与批判在文学层面就会激迸出耀眼的火花。那么,这其中闪现出来一些较为新颖的流行体就更不足为奇了。有些都还很接近西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形式。但我们终究传承着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外部文化我只能学习和借鉴,完善和发展我们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我们的首要职责。而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起来的文化底蕴,是在世界文明史中起开创和主导地位的,是决对不容忽视的。所以,学习诗歌也好;还是其他文学体裁也好,都应该从学习本民族的文化做为基点。而当我们翻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那种强烈的自豪感无不是发自内心的。以上是我参加这次采风活动的学习心得,拱各位文友批评、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