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 次: 第3周 </p><p class="ql-block">时 间:2023.09.13</p><p class="ql-block">主 持 人:郝丹丹 </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听课评课</p><p class="ql-block">主讲教师:王 丽</p><p class="ql-block">地 点: 五年级1班教室</p><p class="ql-block">参加人员: 五年级全体语文师</p> <p class="ql-block"> 人生就像是一次长途旅行,哪怕这条路会布满荆棘泥泞,一路上也总会有人同行。2023年9月13日上午,在刘雪梅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相聚在五1班教室,有幸聆听了王丽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些精彩的瞬间吧!</p> <p class="ql-block"> 《落花生》这篇课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议花生”这部分内容。王丽老师引领学生学习经典名篇----《落花生》一课。王老师那端庄的教态、准确的语言、有条不紊的教程、适时的解惑、工整的板书,无不透露出一个年轻教师对课堂的忠诚与热爱。</p> 课前导入自然、新颖 <p class="ql-block"> 教师引入课题后,学生自然想到了我们常见的花生。老师紧接着说这是作者许地山的笔名,随机抛出问题: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取名为落华生?”等等。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然被激发,而这个问题直到学完全文,教师和学生共同揭晓,学生也就对许地山用“落华生”作为笔名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作者的精神、品质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p> 重视朗读的训练 <p class="ql-block"> 在这堂课上,王老师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充分地读,其中包括指名读、默读、抓住关键词读、站起来读、创设情景读,比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于是,教学中王老师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使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了情感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 纵观课堂,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停留在浅层次上读,而是充分挖掘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指导地读,指导学生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p> <p class="ql-block"> 课后,王丽老师谈了自己对课的构思,分析了这节课的得与失,并虚心向同伴征求意见与建议。</p><p class="ql-block"> 张红玲老师称赞王老师课讲得太好了;张珊珊老师不仅大大肯定了王老师的优点,还诚恳地提出了努力的方向,王老师欣然接受。</p> <p class="ql-block"> 最后,刘雪梅老师总结道:选几个“借物喻人”的例子,像蜡烛、粉笔等,让学生从感性材料中,去无声地感受,能更好地体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让学生“读——悟——练”,体会写法,掌握技巧。”王丽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我们通过课中的聆听和课后的集体反馈,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还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自由、高效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作为祖国花朵的引路人,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我们永远是“落花生”中的一员!</b></p> <p class="ql-block">统筹:邓振杰</p><p class="ql-block">策划:李瑞芳</p><p class="ql-block">审核:石先锋</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郝丹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