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在高一(7)班上《峨日朵雪峰之侧》,我用了自己去西藏、青海等旅游的照片做课件,当我展示的时候,同学们发出“哇”的赞叹,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我将话题引到青海省的一座终年积雪的山峰——峨日朵雪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本首诗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自由读诗文,熟悉这首诗,再让他们齐读,纠正了几个字的读音后,我请一位同学单独朗读(这样不至于读错)这首诗,并提问学生:读完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这个班是体育班,学武术、田径的比较多,纯文化生较少,属于基础薄弱的班级。开学初学校进行全体教师培训时,高放老师说过越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越要多讨论和交流。我也希望自己的课堂有更多的交流互动,不喜欢满堂灌,喜欢让学生多参与课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会尽量提一些简单又可以促进他们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同学们读完一首诗并谈感受,我以为同学们会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的,没想到教室特别安静,也许他们不知如何作答,也可能不好意思回答,甚至不屑于回答,我不放弃努力,不断鼓励引导他们,最后落实到:“这首诗你读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这才开始谈论自己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旺先:“我读到了惊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追问道:“从哪里读出来惊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具体哪个词让你觉得惊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滑坡,深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又有同学补充“嚣鸣”。确实,这个词听觉上给人喧嚣、惊惧之感。我夸赞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很强。同学们有点受宠若惊,也许他们很少得到这方面的欣赏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话匣子打开后,大家纷纷谈论自己的心得。有人说“蜘蛛让人感觉生命力的顽强”,有人从“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中读到了“孤独”,有人读到了“大自然的壮美”,还有人感受到“人类的渺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他们,认真倾听他们每一个独具个性的回答,适时给予肯定,不吝夸赞。教师期望效应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同学们越来越大胆地表达自己,我不时的抛出问题,他们的回应很及时也很到位,整堂课我们就在这样融洽的互动交流中度过,这样配合默契的课堂令人沉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起,原本一节课可以讲完的内容,却还剩下一部分,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课堂设计本来就很少与实践百分百贴合,实际情况会更加复杂多变。虽然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完成,但是整个学习氛围是很浓郁的,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家魏书生说要做一个快乐的老师,他建议每上完一节课后写一处成功的地方。我很赞同这一点,“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每天写一点自己做的成功的地方,相信自己的课堂会越来越丰富,自己的教育生涯也会越来越精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节课让我不得不感叹:配合默契的课堂真享受!学生的配合度高了,教师上课的状态也会更好,师生都能得到滋养,这是双向奔赴的美好!但愿每天能有这样的小惊喜小确幸,每天能让同学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是教书的乐趣所在,也是师生的幸福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3年9月13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