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秋水山庄(1)

叶老头

杭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名人辈出,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名人客寓或定居,留下了许多故居。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秋水山庄</i></h5> 这些故居既是杭州传统建筑、近现代建筑发展的缩影,更是杭州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精华所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秋水山庄</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秋水山庄</i></h5> 这些故居其中之一就有秋水山庄。秋水山庄建于1932年,是民国时期报业巨子、上海《申报》老板史量才为其二姨太沈秋水所建的花园别墅。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秋水山庄</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秋水山庄</i></h5> 【1】概况<br> 秋水山庄位于杭州西湖的北岸的北山街58号。别墅背靠宝石山葛岭,面朝西湖的北里湖,地理位置绝佳,站在门口便可欣赏西湖景色。<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秋水山庄前的西湖北里湖</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秋水山庄前的西湖北里湖</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秋水山庄前的西湖北里湖</i></h5> 秋水山庄在与临湖一侧的北山街之间设有围墙,高约三米,典型的中式结构。 围墙的墙面及抗风柱均为灰砖清水墙,白灰勾缝;凸出墙面的抗风柱以及墙面的顶部,设阶梯状外挑压顶;墙面设有造型别致的镂空花纹格窗,透过格窗空隙隐约可见院内花园景色。 在围墙的中部设有典型的中式门楼,三楼牌坊式结构。门楼灰瓦顶盖,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坊额灰色基调,中部塑有“秋水山庄”四个红色大字。 自从第一次从这里走过,几十年了,灰色铁艺大门从来未见有哪一天曾经开启过。 秋水山庄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山庄,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传奇,中西合璧的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历经沧桑的建筑,见证了主人公的起起伏伏。民国时期的乱世中,报业巨头史量才与一个不幸堕入风尘的名妓沈秋水,在这里演绎了一段传奇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2】史量才<br> 史量才(1880~1934),名家修,出生于江苏省江宁县(今南京江宁区)。7岁那年,史量才母亲病故,他随父亲史春帆迁居松江府娄县泗泾镇,开设泰和堂中药店,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秀才。戊戌变法后,受维新思想影响,他放弃科举,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杭州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学习。毕业后,1904年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校,从事发展女学和实业教育,并与黄炎培等发起组织江苏学务总会。为反对清廷向列强借款筑路,参加收回路权运动,被举为江苏铁路公司董事。<br> 史量才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2年与人合资,以12万元购入由英国人美查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兼任总经理,从此踏上办报之路,1916年后独资经营《申报》。1927年,他购得《时事新报》的全部产权。1929年,他又从美商福开森手中收买了《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一跃而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宁愿以直言开罪于人,决不愿谄谀人而乱是非。”这就是史量才的名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申报》馆址</i></h5> 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他经济上独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津贴,政治上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史量才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1932年《申报》的发行量超过了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1934年,他从杭州秋水山庄回上海的路上,遭特务狙击遇害,终年54岁。 【3】沈秋水<br> 沈秋水(1892~1956),原名沈双清,后改名沈慧芝,幼年时因家境贫困而被卖给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的迎春坊,成为雏妓。沈慧芝生性聪慧,擅长鼓琴度曲,再加上生得伶俐可人,深得客人喜欢。当时有一个镇江军阀陶骏保对沈慧芝有爱慕之情,欲为其赎身。可谁料风云刹那突变,陶晋葆一次赴宴中被沪军都督陈其美枪杀。沈慧芝后被一皇室贝勒重金赎走,携往京城。几年后,贝勒爷病故,沈慧芝携带贝勒爷的巨额财物重回上海滩。<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年轻时的沈慧芝与史家修</i></h5> 据说:当她到上海后,至以前的相好、泗泾的一位富家子弟钱友石家中。故友见之喜出望外,立即拉她外出就餐,将她的财物交给当时在座的朋友代为看管。等他们兴尽而归时已是深夜,那朋友还守着财物,独坐以待。这位朋友就是史量才,沈慧芝就这样认识了史量才,也由此开始了她的后半生的爱恨情仇。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沈秋水和史量才的结婚照</i></h5> 沈慧芝擅长鼓琴度曲,与史量才高山流水,视为知音。史量才给她改名为秋水。1911年,19岁的沈秋水成了史量才的二太太,并将所带财物也全部给了他。有了沈秋水带来的这笔巨额财富,史量后来才购进《申报》、《时事新报》以及《新闻报》,一跃成了上海报业的泰斗。在1921年,史还与南洋侨商创办了中南银行。 除了沈秋水,史量才的一生中还遇到另外二个成就他事业的女人,其一是正室庞明德。庞明德的父亲庞品三是史家的近邻,又是史量才父亲的生意伙伴。聪明可爱的庞明德,比史量才小两岁,两家从小就定了儿女亲。1904年史量才把庞明德从江宁迎娶到上海。庞明德也是个才女,帮他创办了上海女子蚕桑学校,开始了他的事业,1911年庞明德为史量才生下儿子史咏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沈秋水(左二)在别墅前的西湖博览会桥上</i></h5> 史量才在娶了二姨太沈秋水之后没有多久,又娶了三姨太。三姨太也是个能帮助他事业的才女,并为他生了个女儿。并不是因为史量才不爱沈秋水才取了三姨太,而是在那个年代有钱人娶三五个妻妾最正常不过了。史量才的三个太太只有沈秋水无儿无女,她将自己的所有都托付给了史量才,以太太的身份全心全意地为史家主持家政。史量才的儿子史咏赓称亲妈为“好妈”,而称沈秋水为“亲妈”。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史量才旧居</i></h5> 【4】租地建山庄<br> 史量才自觉有负于二太太,为了补偿沈秋水,决定为她建造一幢别墅。史量才早年曾在林启创办的金沙港杭州蚕学馆就读多年,他热爱杭州,眷恋西湖。经过反复寻址,在杭州西湖北山街上孤云草舍的西侧,找到了最适合建筑爱巢的宝地。民国早期的地图显示,该地块为闲地庵。<br> 当时的人们买地盖楼,既可以一次性买断土地所有权,也可以以租代买,获取土地的长期使用权。1932年3月2日,史量才从闲地庵住持静轮法师手中租得静观堂的这块土地的长期使用权,面积为3.605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秋水山庄的房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i></h5> 租地协议显示,史量才为租该地建造山庄,除预付给闲地庵5000元“以息作租”外,此后每年还需支付租洋200元。双方“议定期限为70年”,并规定:“如期限届满,地上权人必要时得请求延长,所有权人不得拒绝。”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秋水山庄的租地协议</i></h5> 别墅建成后,史量才以沈秋水之名,亲书匾额“秋水山庄”。在中国很少有因妻得名的建筑名篇,而一代报人史量才留给世人的杰作,竟是向知己沈秋水的爱情表达,这样的眷恋不免让人感叹万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