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月十日是教师节。回忆我在学习成长中遇到的老师里,最初引导我对写作产生兴趣、鼓励我提高写作能力的是小学时期的张芝海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启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芝海老师是我在西缉虎营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也是最初培养我爱好作文的引路人和启蒙老师。现在还记得他当时用浓重的山西交城口音,用浅显易懂的比喻点拨启发我们说:写作文就像盖房子,要有砖瓦泥沙做材料;作文的材料就是字、词 、句。平时对字、词、句掌握得越多,写作文时就越得心应手;语文课本知识要学好,还要多读课外书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准备一个小本本,在阅读中随时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再积累储存进脑海里;要动手动笔写日记,不怕每天写得少,日久天长、熟能生巧,贵在坚持,养成习惯。写作文时就能肚里有货、言之有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张老师讲得作文之法浅显易懂又详尽可行,我将其要点都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每天写日记时就能顺便看一看、读一读,时长日久便烂熟于心。从此之后,记日记成为我的自觉习惯、写作文成为我的特别爱好。他对我也因材施教、抬爱有加:对我的日记和作文总是勤阅览、细点评:写得好的词句和段落,就用红笔连着画圈圈;遇到不尽人意之处,就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里逐字逐句指出来,让我修改或重写,两年来给我吃了不少偏饭。在他的教导下,我循序渐进、很有长进。</p> 鼓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老师常用“天才出于勤奋”之语鼓励我勤动笔、勤写作:五年级深秋的一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在操场举行联欢晚会,大家围绕着操场中间熊熊燃烧的火堆,手拉着手尽情地唱呀跳呀、非常尽兴!晚会结束后,我乘激情未退即把当时欢快的场面先写到日记里,在此基础上后来写成一篇作文《校园篝火晚会》;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过一次社会义务劳动:每两人一组,把城北粮库的袋装粮食,步行几公里抬到城南的面粉加工厂。劳动一结束,我就把当时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想,马上先写到日记里。后来老师布置写一篇主题为“公益劳动”的作文,我便把这天的日记稍做整理、略加润色,写出题目为《为祖国运粮》的作文。这两篇都得到张老师的好评,他让我抄写出来,红笔加评,做为范文张贴在教室后墙的“学习园地”里展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末,张老师为了进一步培养我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他推荐我的这两篇作文参加市教育局北城区举办的小学征文比赛。在众多参赛作文角逐中,我最终获得甲、乙等两个奖项(张老师后来还把它写在我小学毕业证书的操行评语里)。当我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和掌声中登上领奖台,手捧着甲、乙等两项奖品各七本拴着红绸带的课外读物同时,对张老师充满感激之情!我走下领奖台时,张老师使劲儿给我鼓掌,而且笑得连嘴都合不上。我得奖高兴,他比我还高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这次征文比赛获双奖,对张老师常说的“平时勤动笔、坚持写日记;作文有东西,省时省力气”的口头禅,我既有切身感受,更成为我日后的写作指南,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深得其惠。</p> 难忘师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0年小升中的考试中,我以语文(考题为作文一篇)95分和算术100分的全年级好成绩,从西缉虎营小学毕业升入名校太原十中。这全得益于张芝海老师在我人生初学之时的引路启蒙、小有长进后的鞭策鼓励。至今我都保持着随手而记的好习惯,使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终生受益。饮水思源,深深感谢我的恩师张芝海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遗憾的是:后来随着人生道路坎坷和岁月沧桑多变,渐渐和他失去了联系;因为当时的条件所限,也没有留下张老师的任何照片。但他对我的引路启蒙和鼓励鞭策的难忘师恩,永远成为我抹不去的记忆,时久弥深,铭记终生!</p> 谢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