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完花湖,已到了用午餐的时间。与以往不同的是,导游安排我们走进藏民的蒙古包,体验纯粹的藏族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其实,蒙古包并不是蒙古人的“专利”,而是为了游牧生活方便而诞生的草原特色建筑。</p> <p class="ql-block">餐后,即向郎木寺进发。途中又见奇观,浩浩荡荡的羊群行进在G213国道上,场面霸气。</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是有组织的迁徙,牧民称之为“转场”。</p> <p class="ql-block">给马背上的牧羊人来个特写,潇洒奔放。</p> <p class="ql-block">车停白龙江服务区,我们在此小憩片刻。</p> <p class="ql-block">服务区也有观光栈道,优势在于免费。</p> <p class="ql-block">远方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牛羊,悠闲自在;</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木质的藏寨层层叠叠,五彩经幡闪现其间;</p> <p class="ql-block">身边是碧绿绵延的草甸,从我们脚下铺开,一直伸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点缀着五彩缤纷的野花,散发出另一种迷人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难得的是,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被藏民称之为“神牛”的牦牛。牦牛体型健壮,毛绒绒的身躯乌黑透亮,无愧“高原之舟”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有诗赞日:“雄姿尤可赞,雪域赛神舟”。</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有一条家喻户晓的嘉陵江,嘉陵江的上游有一条叫作白龙江的支流,白龙江的源头,就是著名的郎木寺。</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座寺院的名称,其实却是地名。这个名称由藏语地名“达仓郎木”演化而来,“郎木”在藏语中是“仙女”之意。到过这里的人会对这个名字有更深的体会,这个仿佛世外桃源之地无疑就是一个微缩版的“香格里拉”。</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位于迤逦草原的川甘交界处,海拔3480米。就是这条奔流不息的白龙江,将郎木寺分成了两半,成为了甘肃碌曲和四川若尔盖的界河,日复一日滋养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一个小镇分属两个省管理,也真是少见。</p> <p class="ql-block">把郎木寺分成两半的白龙江在这里其实只能算“小溪”,宽不足两米,您可以轻松体验一步跨两省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不是寺院,但不代表它没有寺院,相反,郎木寺还真有两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江北的叫“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江南的叫“格尔底寺”,隶属四川若尔盖县,另外还有一座穆斯林的清真寺地跨两省“金三角”地带,这种藏回宗教信仰的和睦相处,在藏地非常难得。</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早在二十世纪中叶便已名扬海外,皆与一位西方人和他所写的书有关。这位名叫罗伯特·埃克瓦尔(1898~1983年)的美国人在郎木寺生活了多年,然后写了一本书,名叫《西藏的地平线》。此书出版后,原始、神秘、静谥的郎木寺美景开始让无数人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来,一些旅游爱好者和探险达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在网上走红,一下子把世外桃源般的郎木寺炒得异常火爆,人们纷纷前往打卡,探寻郎木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镇坐卧在一个碗状的谷地里,当地民众很形象地比喻为“金盆养鱼”。这是因为,它的东面是绵延起伏的红色石山;南面是林海苍茫的大峡谷;西面是桑吉拉山的木色山丘;北面则是怪石嶙峋的念青山。这里天然就是雪域佛国,梵天净土。</p> <p class="ql-block">在西边的高坡上远眺,东方的丹霞红石崖酷似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周边连绵起伏的山脉像极了浓缩的阿尔卑斯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郎木寺的标致性景点,巍峨险峻的红石崖高耸入云,如同这座小镇的天然城墙,将尘世的喧嚣隔绝,故而被罗伯特·埃克瓦尔称其为“东方小瑞士”。</p> <p class="ql-block">我们拜访的是香火旺盛的甘肃赛赤寺,创建于公元1748年,“赛赤”为藏文音译,含义为“金色的宝座”,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赛赤寺在创始活佛坚赞桑格住持下名声显赫,在卫藏、安多、康巴一带也颇有盛名。</p> <p class="ql-block">“赛赤寺”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赛赤寺山门,游客、车辆挤在一块,缺少了那种寺庙应有的庄重肃穆感。</p> <p class="ql-block">山门的右边是一排佛塔。</p> <p class="ql-block">远眺,自右向左依次为大经堂、弥勒殿、金瓦殿、宗喀巴殿、续部经堂。</p> <p class="ql-block">赛赤寺依山崖而建,整体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层叠有序,错落有致,具有鲜明的藏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赛赤”在藏语里是法台的意思,由创建者曾是拉萨甘丹寺的法台而得名。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一般对担任甘丹寺住持者尊称为“甘丹赛赤”。</p> <p class="ql-block">走进赛赤寺,正中是一个高高的祥和白塔,塔内供奉的是八臂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大经堂是赛赤寺最重要的建筑,系僧侣集合、诵经之场所。经堂内有很多精美的唐卡、壁画及佛像,只能用“震撼”两字来形容。可惜经堂内不允许拍照,只能展示外景。</p> <p class="ql-block">大经堂的对面是辩经林。辨经是僧人日常功课,以一问一答交流心得,加深对佛经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寺院导游特地介绍,这种红色的白玛草墙为藏式建筑一绝。外沿采用了藏区特有的怪柳(白玛草)来堆砌,这种植物耐高温,耐严寒,耐干旱,耐湿耐腐,并且能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还能让墙体更美观。所以说这是一个很科学的建筑,是古人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导游还介绍了当地一年中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宗教节日——晒佛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周边僧俗民众都会身着盛装,前来朝拜。</p> <p class="ql-block">大经堂东侧为弥勒殿,三重檐歇山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弥勒殿顶均镀金,金光闪闪,非常气派。</p> <p class="ql-block">围着弥勒殿虔诚转经的僧人,毫不理会外界所发生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宗喀巴大殿,是赛赤寺里最大的建筑。宗喀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藏族人尊称为第二佛陀。</p> <p class="ql-block">里面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和他最得意的两个弟子,一世达赖根敦主巴和一世班禅克珠杰。</p> <p class="ql-block">在藏传佛教中,黄色备受尊崇,高僧、大德殿堂才能配以黄色。红黄二色也是神圣的僧服之色,僧人以红色僧服为主,黄色则用于法衣。</p> <p class="ql-block">金瓦殿,多重飞檐屋脊式宫殿建筑,供奉寺院创始人坚赞桑格活佛法身灵塔。</p> <p class="ql-block">屋脊上的法轮、宝瓶、宝塔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飞檐翘脚上的龙头,金光闪烁。</p> <p class="ql-block">穿过续部经堂,可以前往寺院后山,那里有安多藏区的最大天葬台。藏传佛教认为,灵魂离开人体后,把遗体喂鹰鹫是最尊贵的布施,可以帮助将灵魂转世。奇特的丧葬文化,令人叹为观止。不过我并没有前往,也不建议旅行者去看天葬,毕竟那场面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p> <p class="ql-block">爬上赛赤寺的高处,可以俯瞰郎木寺全景。</p> <p class="ql-block">连绵不绝的林木,云雾缭绕的群山,鳞次栉比的房舍,确实是一处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寺庙金顶与远处的红石崖景观,竞相争辉。</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我们在郎木寺镇闲逛。</p> <p class="ql-block">小镇不大,街道两侧最多的还是旅舍和餐厅。</p> <p class="ql-block">最奇特的,是这家建在白龙江上的餐厅。</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座修建在白龙江上的水磨房。看来,郎木寺人很聪明,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p> <p class="ql-block">不凑巧,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我们只能匆匆而返。</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还想看一眼云雾缭绕的红石崖,故踩着泥泞的小路上山了。可惜,云雾有,红石崖却“躲”进云雾里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