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黄帝陵

时建平(老水兵)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2日,老水兵和夫人前往黄帝陵祭拜轩辕黄帝。</p> <p class="ql-block">桥陵千年土色匀,古柏老干叶发新。在桥山八万多棵古柏中,最有名的当数轩辕庙入口处的“黄帝手植柏”。此柏高19.4米,下围超过11米,树龄5000多年,素有“中华第一柏”之称,虽历经冰霜,栉风沐雨,但仍枝繁叶茂,发参天黛色,远看擎天如盖,近观枝似盘龙,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栽。</p> <p class="ql-block">人文初祖大殿是轩辕庙中祭祀黄帝的正殿,正中供奉着轩辕黄帝的全身线性浮雕像。</p> <p class="ql-block">黄帝雕像以山东武梁祠东汉画像石为蓝本,采用墨玉雕刻而成,高3.9米,重11吨。像中的黄帝步履向东,左手前指,又回首西望,神情专注,衣冠简朴,仿佛正率领远古先民“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p> <p class="ql-block">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清明毛澤東、朱德祭軒辕黃帝文</p><p class="ql-block">維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于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辕黃帝之陵。而致詞日:</p><p class="ql-block">赫赫始祖,吾華筆造。胃衍祀綿,岳峽河浩。聰明睿知,先被遇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手,強鄰萬漉。琉臺不守,叁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答繩,我為奴辱。藝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決大國,讓其淪胥?東等不才,劍屢俱奮。萬裏崎嶇,為國效命。頻丰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減,何以家為?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袋,救國夏方。四萬萬衆,堅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火勝。還我河山,漸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設。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后土。尚譽!</p><p class="ql-block">老水兵在毛主席手书祭軒辕黃帝文石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祭黄帝陵文》碑文解析</p><p class="ql-block">1936年清明节,爱国将领杨虎城拜祭黄帝陵后回到西安,希望通过各方努力达成统一战线联合抗日,但事与愿违。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蒋抗日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先后多次会谈,商讨合作抗日等问题。1937年3月杭州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蒋介石达成一致意见,拟于本年清明节由国共两党同赴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祭拜黄帝陵。</p><p class="ql-block">1937年4月5日清明节,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同派代表齐聚陕西桥山共祭轩辕黄帝,双方各执祭文颂读。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被史学家认定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祭黄帝陵文,表达了我们共产党人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这篇祭文除在公祭黄帝陵仪式上庄重宣读外,还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新中华报》上公开刊登发表,任弼时说这篇祭文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洛川会议后,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祭轩辕黄帝大殿。</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部景色。</p> <p class="ql-block">官方公祭仪式。</p> <p class="ql-block">民间祭祀轩辕皇帝。</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墓道。</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守护神天鼋是华夏族古老的图腾,是一种神异的龙,背有"河图",知天地鬼神世间万物之兴衰,是智慧、力量、和王权的象征,相传黄帝在昆仑山遇神龙天鼋,名曰"白泽",封其为守护神,民间有"河图"祈求幸福的习俗,抚摸龙头龙角辟邪消灾之说。</p> <p class="ql-block">拜谒黄帝陵分左右墓道,左边是文官道,右边是武官道,文武官员至此下马。</p> <p class="ql-block">纵观黄帝的一生,他带领部族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如夸父追日,似精卫填海,锲而不舍、万众一心直至创造辉煌,其奋斗历程和精神也奠定了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民族精神之基。</p><p class="ql-block">黄陵谒祖,祈福中华。</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p> <p class="ql-block">“桥山雾霭龙腾去,八万松柏护陵台。”登上桥山,便是我国“古墓葬第一号”黄帝陵园。陵前的祭亭为明清歇山顶建筑,左右四根亭柱上书有楹联两副,一为“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另一为“奠华夏宏大业绩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p> <p class="ql-block">祭亭中央立“黄帝陵”碑,由郭沫若所书,亭后方是黄帝陵寝。陵高3.6米,周长48米,是青砖拱卫呈环丘状的土冢。陵冢之上,长着数棵参天巨柏;陵冢正前方立一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p> <p class="ql-block">老水兵祭拜轩辕皇帝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老水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