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座落在中国近代史开篇之地的虎门,是一座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文物史料的纪念遗址性专题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部分文字来源于博物馆资料展示)</p> <p class="ql-block">近日广州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雨,周二,查阅东莞天阴无雨,我们再次乘车来到虎门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我们扫码进馆后,首先参观了博物馆外的园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1839年6月3日至25日,两广总督林则徐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把收缴英、美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在此海滩全部销毁。烟池每个纵横十五大余尺(合二千五百平方米),四旁栏椿钉板,池底平铺石板,前设一涵洞,后道一水沟,池岸周围,广树栅栏。浸化之法:先由沟道车水入池,撤盐成滷,所有烟土逐个切成4瓣,投入滷中,泡浸半日,后将烧透石灰抛下,倾刻便如汤沸。再由民伕各执铁锄木耙来回搅截,务使颗粒悉化。候退潮时,启放涵洞,烟渣随浪送出大洋,然后用清水洗涤池底,不任涓滴留余。</p> <p class="ql-block">销毁鸦片烟池</p> <p class="ql-block">虎门销化鸦片碑记,鸦片流入中国,烟毒为患,嘉庆年间,明禁鸦片进口,然殖民者以非法手段,续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槁人形骸、盅人心志,丧人身家,其祸列于洪水猛兽,蔓延神州之烟土,拮据财政,衰弱劳力,皮驰军备,已成祸国之忧。为断鸦片来源,道光帝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自1839年4月11日起,林则徐亲临虎门,共收缴鸦片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自1939年6月3日起,费时二十余天,实共销化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此壮举扬我国威,显炎黄子孙除毒害力量之伟大。1982年,国务院公布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斥逐诤臣媚外侮,扫除烟客阿芙蓉。</p> <p class="ql-block">“恶焰薰天带血腥,流传海内成鸩毒”。自唐至明六百余年,鸦片一直作为药物而存在,但是随着吸食风气的流行,鸦片成为危害甚巨的毒品。</p><p class="ql-block">自十八世纪中后期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推行贸易扩张政策,竟将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敲门砖,武装走私,大肆倾销,致使中国陷入一片黑潮毒雾之中,严重腐蚀了社会肌体。成为清王朝身上的巨大毒瘤,危及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p><p class="ql-block">1839年,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人民掀起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禁毒浪潮,二百三十多万斤的英美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公开销毁,震惊世界。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鸦片原产于南欧,小亚西亚一带的罂粟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鸦片起初仅当药用,后被滥用,变成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性命的毒品。</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作家普林尼指出,过量吸食鸦片是结束生命的一种方法。</p><p class="ql-block">元朝明医朱震亨指出,鸦片止痛之功虽急,杀人如剑,宜深戒之。</p> <p class="ql-block">19世纪前,罂粟的分布与传播</p> <p class="ql-block">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扩大市场。</p> <p class="ql-block">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专责英国对东方各国的贸易,同时也是英国向东方殖民扩张的大本管,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有力工具。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专卖权,其后又控制了鸦片生产、销售与运输,一手策划导演了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与耻辱的鸦片贸易。</p> <p class="ql-block">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p> <p class="ql-block">东印度公司不仅有垄断贸易、宣战媾和、设立法庭审判英国职员及属地居民的持权,还拥有大批武装力量,包括海陆军和战舰。</p> <p class="ql-block">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徽章</p> <p class="ql-block">最早到达中国的西方境民者是葡萄牙人,1553年至1557年间通过贿赂官员,窃据澳门。</p><p class="ql-block">1575年西班牙人第一次来到中国,1626年到1641年强占台湾北部。</p><p class="ql-block">沙俄是唯一从陆路进入中国的西方国家,1689年、1727年分别与清朝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外,确定了双方边界与贺易改策。</p><p class="ql-block">1655年至1657年,荷兰使者来到中国,向清朝皇帝清求在华通商。172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第一艘商船驶往中国。</p> <p class="ql-block">1732年,瑞典商船“腓特列国王“号首航中国,“哥德堡号”曾三次来到中国,它一次航行的利润,相当于瑞典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获纯利三万多美元,此后中美贸易迅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面对西方的东进大潮,处于康乾盛世的大清王朝开海通商60余年后,再次将帝国大门徐徐关闭,只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中国逐渐孤立于世界历史前进潮流之外。</p> <p class="ql-block">粤海关,限关时期的总关口</p> <p class="ql-block">粤海关官员在丈量船货</p> <p class="ql-block">清代妇女穿的锈花鞋,又称“三寸金莲”,是妇女缠足习俗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清代刺锈披肩</p> <p class="ql-block">清代布质官帽及皮革帽盒</p> <p class="ql-block">青代青龙寿字双面锈旗</p> <p class="ql-block">清代象牙镶银筷子</p> <p class="ql-block">清代椰雕镶银小杯</p> <p class="ql-block">清代漆器描金人物扇与清中期檀香木雕人物扇</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象牙镂空人物花鸟纹卡片篮,清代象牙首饰盒</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象牙彩绘人物扇,清中期带盒金漆彩绘人物扇,清代象牙双面雕人物扇</p> <p class="ql-block">“哥德堡号”船模,“哥德堡号”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1745年9月,“哥德堡号”第三次从中国返航时,在离哥德堡港岸边仅900米处触礁沉没。当时船员全部获救,被抢救出来的少量货物竟足以支付此次航行的全部成本。</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檀香木雕人物名片盒</p><p class="ql-block">清中期檀香木雕方形首饰盒</p> <p class="ql-block">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国,提出派驻使节,开辟宁波、天津通商口岸,京城设立商行等要求,遭到乾隆皇帝拒绝。</p> <p class="ql-block">1816年,英国再次派遣使臣阿美土德访华,目的仍为扩大双方贸易,摄取更多在华权益,嘉庆帝拒绝召见并将其遣送回国。</p><p class="ql-block">1834年,律劳卑被任命为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希望拓展中英贸易,当直接与中国官方交往的要求遭到拒绝后竟召军舰炮击虎门。</p> <p class="ql-block">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钟表、银器、刀叉等金属制品,这些商品既不符合中国人的实用标准,也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购买力。</p><p class="ql-block">英国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的银质刀叉,刀叉柄上装饰精美花纹,叉上有活动鹿形装饰。由手习俗的差异,当时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刀叉并不受中国人的欢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