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真实反映新余渝水区乡村振兴的成果,渝水区摄影协会组织协会会员深入乡村示范基地开展采风活动。 何谓乡村振兴战略呢? 查阅相关资料获悉,党的十九大报告曾经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p> <p class="ql-block"> 这组图片拍摄于2023年8月5日,渝水区珠珊镇垱头村。“工匠”垱头古村相传与万历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垱头村抓住民间传统技艺尾巴,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中,村庄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培育了泥匠、灰塑、砖匠、木匠、壁画、漆匠、裁缝等;并围绕“宜居、宜业、宜文、宜游”的目标,弘扬传统民俗和乡村旅游文化。</p> <p class="ql-block"> “宁做垱头、不做凤尾”。这些年扶贫攻坚、乡村振兴让垱头村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将振兴香菇、龙虾、螃蟹等产业基地,重拾百工技艺乡村文化遗产,全方位提升村民幸福感和经济创收指数。愿石山再升华,垱头在奋进。</p> <p class="ql-block"> 乡村振兴正是通过振兴农村、振兴农业、致富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缩小社会差距、城乡地区差距,这是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任务,也是其意义所在,可以解决地区、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乡村相比于城市,可以说还有不少乡村地区,人均收入月不过千,总之比起城市,差距甚大。所谓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国家稳,乡村振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从历史上看,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所以,一定要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待乡村振兴,就显得十分必要、重要了。我们伟大的共同富裕的梦想,也只有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实现。</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于2023年8月5日在渝水区良山镇下辖村——鹊桥村“鹊桥仙泉”拍摄。先后列入“江西省文明村、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等荣誉。图片反映农民从古到今一直喝着甘甜可口的古井水,通过人物的饮水后开心一笑,反映了乡村振兴、整合优质资源中古井翻修改造后给予农民带来的实惠和古村人文特色、人文之美。</p> <p class="ql-block"> 鹊桥传说之老枫树“青丝”</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小村庄中,成长着一对青年男</p><p class="ql-block">女,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互相爱慕。男孩辛苦读书,立志功名,希望改善村庄困苦的现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女孩希望长厢厮守就好,却也不阻男孩上进之心。京城赶考前夕,女孩剪下一缕头发,相约“始于青丝,终于白发”。功名之路艰辛险途、蹉跎岁月,十年后,男孩终于高中进士,衣锦还乡。回乡才知,在他离开的日子里,女孩积劳成疾,更兼相思之苦,竟在他回家前一年香消玉殒。</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于2023年8月5日,在渝水区良山镇下辖村——鹊桥村古枫树下拍摄;采用女孩村头枫树下守望男孩归来情景式再现的表达方法。反映鹊桥村传说之中男孩学成归来,失去女孩后化着老枫树,女孩“青丝”缠绕其身,表达青年男女相约“始于青丝,终于白发”的佳话,将爱情于旅游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仙美鹊桥”。</p> <p class="ql-block"> 男孩站立村头,悔觅功名辜负女孩,惆怅长叹,化作一颗高大枫树。火红枫叶呈心型相连;身上带的女孩的青丝化做古藤,缠绕其上,藤里有树,树里有藤,静守流光隐退,笑解转眼无常,后人为传颂这段佳话。人们随将老枫树取名为“青丝”。</p> <p class="ql-block"> 鹊桥古炮楼的特殊地理位置,古炮楼山脚下有一条从新余途经江西岸、八百桥、寒毛岭、石元、宗子、鹊桥、一年坑、九龙黄田,再连接吉安地区古驿道,然后在鹊桥分岔往西途经杨家、妙山、历元亭子下,再连接水口乡的古驿道,所以说是一个通往二个地区的必经之路,军事要塞。</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古驿道的石板路上独轮车碾压的痕迹足足有一寸之深,可见当时古驿道的人流量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 鹊桥村古炮楼,建于1927年,初为国民党修建的用来围剿工农红军的防御工事,后被革命英雄刘子云带领的工农红军夺下该炮楼。整座炮楼建筑体分为3个炮楼,其中一个砖炮楼,四墙为青砖砌造,楼高约6米,占地面积约16平方米,有枪眼14个、望窗口5个。另外2个为土炮楼,四墙为泥土夯建。三个炮楼之间山顶两侧都用战壕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设施。</p> <p class="ql-block"> 在夺得该炮楼后,以刘子云为代表的工农红军在炮楼前方与后方设置战壕,炮楼顶端望窗设置警卫岗哨,通过不同的摇旗方式来实现信息传递,如一旦发现敌情,在石元村前山顶的红军岗哨挥动红旗,鹊桥村炮楼的红军岗哨观察到后,随即加强警戒。</p><p class="ql-block"> 整座炮楼建筑体背靠大后山,可攻可守可退,凭借该炮楼的军事防御优势及出色的战斗能力,刘子云领导的红军警卫营在此取得了多次战斗胜利,其中包括活捉保安团团长张胡子等。</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古炮楼静静矗立在此,墙壁上的枪眼无声的诉说着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故事,也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古炮楼是先人留给鹊桥人民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也是鹊桥人民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2018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切与支持下,鹊桥村委组织启动了对该炮楼的修工作,对墙体结构进行加固并进行红色旅游开发,让古炮楼在新时代焕发生机。</p> <p class="ql-block"> 在“我与渝水共成长”摄影作品征集中,下列这组图片拍摄于2023年8月5日美丽乡村示范点——界水乡联盟村委田心村 。</p><p class="ql-block"> 在政府振兴乡村经济政策的支持、扶持和鼓励下,该村建立联盟果蔬基地,品种主要有蔬菜、西瓜、火龙果等等。该村打造“美丽乡村+宅基地改革”一村一品特色,年人均增收800元。村民们信心满满、热情高涨,正共享着美好舒适环境和乡村产业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p> <p class="ql-block"> 农村是国家的根基、大后方,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农民是国家的脊梁,是魂和根。通过乡村振兴,可以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还不是很发达、农村还不是很兴旺、农民还不是很富裕的“三农”问题。</p> <p class="ql-block"> 我国的根在乡村,乡村中有着很多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更是多不胜数。城市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冲击,造成部分传统文化的流失,要通过乡村振兴有效的保护住丰富的乡土传承文化,并将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让大家都能够了解到本国的特色文化,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但最基本的意义所在,还是上面的第一点,毕竟“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国家稳,乡村振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