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i>本文先后发表在2020 08 19《赣南日报》“赣江源"副刊,2020 11 26《江西工人报》“鄱阳湖”副刊。</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梦里赣州</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龚德明 文/图</span></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我老家在赣县北部距县城八十多里的偏远小村。通常村里人说,去赣州,其实就是去县城。因赣县人民政府早先就在赣州市区(今章贡区),直到一九六九年才搬迁至梅林。小村流传的一首古老童谣,开头两句便是“借你的马,下赣州;借你的牛,犁大坵。"足见人们对当时赣州的向往。 我上小学时,听过村里从赣州回来的手艺人讲述赣州壮观的东河大桥、宽畅的红旗大道、货物丰盈的百货大楼、高耸的标准钟塔,还有宋城墙下建春门前的古浮桥之后,做梦也想去赣州看看。</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去赣州是一九八三年五月,我在应届高中毕业生招收飞行员的体检初检中合格,与另外三名同学由老师带领赴赣州复检。我们乘坐当地一天仅有两趟的班车,先到县城的县武装部。次日一早,再乘公交车至赣州市内的赣州军分区招待所复检。尽管是在车上,我还是努力透过玻璃认真观赏车窗外那向往已久的赣州城。那次,虽然我复检末过,但内心很是自豪,我到了赣州!在老家村里,没几个人到过呀!</p><p class="ql-block"> 两个月后,我第二次到“赣州”,文理科两个毕业班的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县城参加高考,住在县政府招待所(今梅苑宾馆),招待所有一幢两层砖混结构的宿舍楼,我们四人一间,有个吊扇“吱妞吱妞”转动,比在学校四十人一间,条件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考取省内一所院校。入学时,大哥送我到赣州。那时,我们乡下人进城,为省钱,舍不得花钱住旅馆,而是到熟人处去借宿。大哥与我提着行李一路打听找到赣州市内一处名为“慈菇岭"的地方,那是赣县土产公司仓库所在地,我们村里唯一一位在赣州工作的瑞相就住在这里。亲不亲,故乡人。瑞相很热情,他让我们住他的房间,自己去同朋友搭铺。后来,我每次去学校不愿再麻烦人家,就住车站旅舍的大通铺。当天蒙蒙亮,服务员会打着手电来到床前,“XX号床位的旅客,现在五点半,该起床了!不要误了上车。”每次都睡眼朦胧地登上了开往南昌的汽车。</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在赣县一镇里的中学任教。直到二零零零年,有机会参加公开选调考试,我如愿来到了老家人说的“赣州"工作。</p> <p> 二</p> <p> 在城里,我与同事合租一套房。虽如此,生活、工作颇有种新鲜感。一家子不时要到县城唯一的街道梅林大街逛逛。每日吃过早饭送六岁儿子去幼儿园。一段时间后,儿子突然提出:“我自己去幼儿园,不要爸妈送!“这话可把我们吓一跳!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323国道穿城而过,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一个六岁的小孩背着小书包横穿国道有多危险!但儿子坚持,我们就让他前面走,后面暗暗跟随,发现孩子知道先瞭望,再走斑马线过马路。虽如此,每天还是让我们提心吊胆。 </p><p> 为让孩子长见识,我和妻子曾在周末带小孩到赣州市区,在十字路口体验什么叫“红灯停,绿灯行"。也去公园、商场走走看看。有时,就在市区吃晚饭,让小孩感受一番赣县城区无法看到的市区美丽夜景。</p> <p><br></p><p> 赣县城南的贡江流至赣州城的八境台下与章江交汇为赣江。城南贡江北岸江水荡涤着一座座历经苍桑的红石古码头,一棵棵古榕树枝繁叶茂,遮天弊日,灌木和荆蔾丛中,一幢幢青砖黛瓦,高大石门框两侧立着圆圆的抱鼓石的古老建筑不少已成为野猫出入的残垣断壁,却难掩其主人曾经的富有。古木参天,巨石嶙峋的巍巍杨仙岭,据传是中国风水祖师杨筠松设坛讲学,研修堪舆理论之所在,与城区隔江相望。县城没有公园,我们一家子常在周末,走过泥泞的路道,钻过杂树丛,来到贡江之畔的古榕树下乘凉观景,在古码头前体会其船帆林立,竹排木排布满江面这个赣南最大的竹木贩运中转站和商业码头曾经的繁忙与繁华。</p><p> 有一次,我们搭乘小木船抵达南岸,登上了杨仙岭,感受“杨仙”的风水宝地。坐着小木船往返于滔滔贡水,双手紧紧揽住孩子,心中的颇有几份慌恐。要是贡江之上有座桥该多好!</p> <p> 二零零一年,县城的赣南光彩大市场二期扩建,我将原先建于农村圩镇农贸市场的一楼房出售,在县城建起一幢商住楼,结束了租房住的日子,妻子开玩笑说“我们是上有天,下有地,在城里扎下跟了!” </p><p> 在县城久了,感觉赣县城区与赣州市区虽近在咫尺,但无论在市容市貌、交通、工商业等方面还相距甚远。赣州似乎依然还在我的梦里。</p> <p> 三</p> <p> </p> <p class="ql-block"> 时间跨入二零二零年,赣县已撤县设区,成为赣州市赣县区。如今我和妻子自城区外出旅游,无论乘火车、高铁、飞机,或乘汽车走高速,都很方便。赣县城南已先后建起三座造型各异、气势恢宏的贡江大挢。义源大桥成为赣县城区一扇新的大门,过大桥,经赣县南高速入口,进入厦蓉高速。梅林大桥,让323国道绕开县城,也给城区的人们到达贡江南岸带来便捷。最富特色的是具景观和交通双重功能的客家大桥。六车道的桥面两边是宽畅的人行道,人行道上耸立八座雕梁画栋的观景亭。赣州老城区东延的红旗大道沿满目美景的贡江南岸经客家大桥至赣县城区。当年一人背着小书包过马路上幼儿园的我小孩已大学毕业,在赣州城区上班,每天驾车自赣县城区出发,无论是走以前的赣新大道经东河大桥,还是走新建的红旗大道东延或赣南大道,车程都只需十几分钟,十分便捷。</p> <p class="ql-block"> 我和妻子同附近晨练的人们一样,每日迎着朝阳晨风,在百鸟欢歌中在城南客家名人公园散步赏景。 城南贡江北岸建起的樱花公园、客家名人公园和江西客家博物院成为人们休闲、健身、游览的主要场所,后者还被评为“4A级景区"。长长的临水步行道,古榕树下一处处古码头,一座座亭台楼榭和修旧如旧的古建筑,一尊尊客家名人雕塑和文人题刻,一条条花间小径,都让人们留恋忘返。来得多了,对这里的一切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赞美。业余乐于撰稿的我,陆续写下《贡江古码头之怀想》《正是樱花烂漫时》《贡江渔者》等拙稿在报刊发表,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赣县之巨变和我家门前的美。</p> <p class="ql-block"> 每逢周末,我们或骑车或步行到贡江之南马口山体公园,在丹霞绝壁的栈道上步行,凌空观赏贡江之鱼觅食嬉戏、凭栏远眺渔者行船撒网。或到万紫千红,凤蝶飞舞的花千谷赏花,在铁索吊桥上感受山风阵阵,溪水潺潺和随桥摇晃的惊险刺激,享受密林深处鸟鸣山涧的清心。也在仰仙亭和揽江亭内看山外青山,观路道村庄。有时也到城北的梅林湿公园观赏水渠、池塘中的芦苇、荷花、睡莲等处理工业园废水功勋赫赫的花卉植物。在凉亭内、自行车道、九曲桥和空中步行道上感受杨柳依依,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和水车“吱呀呀”缓缓转动的田园风光,体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叶满丛深殷似火,不惟烧眼更烧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的荷花、美人蕉及梅花之美。工业园废水在此经沉淀、过滤和植物的吸收净化后流入贡江。</p> <p> 城区的城南大道、富商街等商业街纵横交错,小商场、大超市应有尽有。我家在二零一九年自热闹的商业街乔迁至城南一花园式小区。白鹭湾、文昌苑、等一个个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近年来脱贫致富踏上小康之路的农家在城里购房住进小区,有的举家进城,在城区创业就业,有的是老人带小孩在城区上学,青壮年在老家种养赚钱。我所在小区就有庆美哥等四户来自老家小村的老邻居,平时散步、上下班经常能碰面打招呼,偶尔也相互到对方家里坐坐,仿佛在老家一样,很是亲切。</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赣县“县城"真正成了老家人说的“赣州",昔日“梦里的赣州"成了今天“眼前的赣州”“家里的赣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