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自驾—庐山

乐乐

<p class="ql-block">9/1庐山景区开放私家车进山,我们便成了第一批的自驾进山客</p> <p class="ql-block">天空露出彩虹欢迎我们入住</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建成于1961年</p> <p class="ql-block">花径,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花径曾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p> <p class="ql-block">  大林寺桃花</p><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p><p class="ql-block">山寺桃花始盛开。</p><p class="ql-block">长恨春归无觅处,</p><p class="ql-block">不知转入此中来。</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雕塑家王克庆于1996年雕刻成的2m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伫立在白居易草堂前</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1961年,毛主席在《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诗中写道:“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p><p class="ql-block">我对仙人洞的最先认知源自这首诗</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此碑为明朝皇帝朱元璋下令所建,亭的四面没有柱子都是内外厚重的条形巨石砌成的石壁,三面有门,整体是一个正方形平面。亭中至今还存有朱元璋御碑。该亭历史上曾多次毁建,后来增建了月台及四周护栏,是庐山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龙首崖</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p><p class="ql-block">古人称“匡庐瀑布,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极为壮观,撼人魂魄。</p> <p class="ql-block">不到三叠泉,不是庐山客</p><p class="ql-block">我们上下2880级台阶,终于成了庐山客</p> <p class="ql-block">庐林一号</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庐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美庐别墅</p><p class="ql-block">庐山别墅的优秀代表。位于海拔1174米的庐山西谷区南处。是国内极少的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共同居住过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兴建于1935年,曾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解放后改名为“人民剧院”。毛泽东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会议,分别为: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p> <p class="ql-block">芦林湖</p> <p class="ql-block">庐山牯岭街,是庐山的中心,是我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海拔1164米,是名副其实的天街。</p> <p class="ql-block">在庐山逗留了3天,留下五老峰和含鄱口,电影庐山恋也没看,留待再来</p> <p class="ql-block">东林寺</p><p class="ql-block">历代名僧高贤、学者骚人多会于此,登临览景流连,含英咀华,留下许多吟咏,有“一步一惊心”之说,堪为“天下第一诗寺”。</p> <p class="ql-block">1983年,东林列入全国重点寺院。1994年后,释传印任主持,经过十余年再造,2000年,东林更具规模,总建筑面积逾2万平方米,至今仍在再造过程中。</p> <p class="ql-block">西林寺</p> <p class="ql-block">西林寺庙中,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著名的《题西林壁》,传为千古佳诗。其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极具哲理。</p> <p class="ql-block">西林寺后的西林塔,亦称千佛塔,砖浮屠。唐玄宗敕建。明王鸣玉重修。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塔顶曾裂开,至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自行愈合。塔高七层,呈六角形,各面均有佛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