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透过浅浅的门洞,早晨的阳光在古老石墙上留下道道斑驳的印记;保洁不疾不徐地清扫着长长的街巷,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古老而富有特色的建筑在微暗中呈现出异样的光;少有行人的街头,极少的商家开始卸下商铺的门板,准备一天的生计;已经开了门的,亲切的邀你进门,喝茶攀谈,介绍自己得意的收藏,谈论古镇的前世今生……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毫不做作和粉饰,它不因为你的到来或离去而表现出太多的惊讶,这是一个不设防的古镇,这里就是钧瓷之都——神垕古镇。</p> <p class="ql-block"> 神垕古镇曾是这样的一个存在,由于地处伏牛山系,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别处没有的瓷土和烧制工艺,于是造就了这里独一无二的钧瓷。唐朝时期,这里便开始烧制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宋徽宗时,生产技艺已达到巅峰,于是,民窑摇身一变而成官窑,从此,钧瓷成了皇家御用之物,百姓难得一见。“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可见其稀有和珍贵。</p> <p class="ql-block"> 那时,这里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场景,一处处钧窑冒着袅袅的烟雾,窑工们静心劳作着,制坯的制坯,上釉的上釉……一派忙碌的景象,烧制好的钧瓷千挑万选,极佳者被送往宫廷。可以想见,当时的神垕古镇,家家户户,前店后窑,是何其的忙碌。外围则戒备森严,官兵们守卫着每一个出口,提防每一片精瓷的流出,哪怕是烧坏的残瓷。这儿是钧瓷的烧制中心,是美仑美奂的瓷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禁锢了窑工自由的一座炼狱。创造美是窑工们的职责,而欣赏美则是禁苑人的事。烧制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美好的事物只是在他们的手中短暂的一停,便消失在了他们的视线之中。</p> <p class="ql-block"> 而今的古镇,早已没有了太多的禁锢,空气中弥散着的都是自然的、艺术的气息。晨曦中,步入神垕老街,仿佛一下穿越到了古代,老的建筑,老的门店,静静的矗立在街的两侧。街不宽,因地势弯曲向前,建筑也是随势而筑,高低参差。各家的招牌挂在门口显眼的位置,昭示着与别人的不同。如今的老街,虽是从宋时演进而来,但古老之中依然掺杂了现代的成分。门店是老的,伯灵庙是老的,关帝庙是老的,但在它们的对面,人民剧院则明显是现代的建筑,虽与古镇的格调有点不搭,但却见证着古镇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因瓷而兴的古镇,到处都有着瓷的影子。这其中,当推伯灵翁庙,俗称“大庙”。据史料记述,其兴建于宋朝,据现存碑文记述,复建于明代弘治八年(即1496年),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庙内主要建筑有窑神殿、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厅。窑神殿内供奉着三尊主神,中间是土山大王,左边是伯灵仙翁,右边是金火圣母。传说伯灵翁即孙膑,因其随师鬼谷子学艺,曾以木材烧炭,为炼丹取暖之用,因此被奉为烧窑之祖亦即窑神;而“土山大王”,即为历史上的舜帝,据史料记载,舜曾“陶河于滨”,被窑民们誉为司土之神;“金火圣母”是司火之神,是经皇封的一位为钧瓷献身的民间艺人的化身。在整组建筑中,正门花戏楼是绝对惊艳的存在。花戏楼是伯灵翁庙的主体两用建筑(即山门和戏楼合用),兼出、入、演戏为一体,设计精巧,雕工细致。整个戏楼采用木结构为主的歇山,九脊飞檐,楼阁式建筑,古朴端庄,精致文雅。戏楼内雕梁画栋,粉壁彩屏,以盘龙透雕为中心的图案,其造型设计,线条构描,别具风格,极尽精工。全楼系彩釉琉璃瓦盖顶。楼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驭钧瓷宝瓶,栩栩如生,一派祥瑞之气。山门前的石柱上刻有一联“灵丹宝箓传万世 坤德离功利万商”,既是对制瓷方法的记录,又有对司火之神的赞美。神垕,这一钧瓷天选之地,因这一建筑被赋予了太多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标志性的建筑代表的是敬畏,而那些透过低矮的门店延伸进去的则是窑工们真实的生活。院落有三进的,也有五进的,这些人家,因瓷而商,因商而富,他们借助手中的技艺,借助后院腾腾不息的炉火,借助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变化,由小而大,演变成了一个家族的荣耀。每一个院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故事;但又变化不大,始终都是围绕一个瓷字铺展开来,以一个个真实的存在向人们诉说着钧瓷的历史,多彩而厚重,美丽而忧伤。</p> <p class="ql-block"> 其实,这里俨然是一个小的世界。沿着镇中的长街徐徐前行,可以看到又有小的街巷向两边延伸开去,在小镇的土地上不断铺排,因势而成,因业而兴。大街的中段,一方型城楼赫然存在,四个方向,四门洞开,把人们的眼光和思绪引向了远方。同时,十字交会的街道也大致勾画出了神垕小镇的基本框架,框架内每一个区块,都有烧瓷的烟火,都有精美瓷器的存在。这些共同的存在,最终铺就了神垕的一地繁华。</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存在有时是一个奇迹。曾经许多知名的古镇,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没了一点声息;有些幸存下来的,也大多只是残垣断壁,破败到不忍直视。但神垕,却顽强地坚持到现在,而且还不时绽放出炫目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街道的中段,一神垕书画苑的所在赫然在目,门面古朴,饰以崭新的灯笼,对仗工稳的对联:“四书五经传忠垕 古镇千年说天神”“ 瓷业专攻有乾坤 书院传道敬天地” “胎凝硃红润如玉 月白天青净比德”等等,将整个院落烘托出满满的书香味。书院的主人赵志儒,痴迷于儒学和钧瓷,为了钧瓷选择留在了神垕古镇,三进的院落被他布置的井井有条,钧瓷与儒家文化有机的融合静静地向来往的客人传递着一种文化的讯号。在商而不囿于商,传文而又不止于文,商以养文,文以厚商,一个小小的书院,靠文化连接着小镇外面的世界,在这个遍地商业气息的古镇,它的存在,独特而又必要。就像窑的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的烟,带着火星,在暗的夜里,缠绵而又充满希望。</p> <p class="ql-block"> 将要离开的时候,我特意来到颇具规模的孔家钧窑,作为“中国钧瓷名窑”,孔家钧窑有着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技艺,其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让其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当代钧瓷品牌的代言者。孔家钧窑偌大的展厅里,琳琅满目的钧瓷作品,展示着钧瓷古朴典雅的艺术造型和富有的时代美学风貌,玉润晶莹,飞壁流火,绚丽多姿,沉稳多变,把钧瓷技艺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极具完美。摩挲着一件件考究的作品,你从中不难理解,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将瓷文化传承和发展作为一种责任,并且努力地将其传承下去,这才是古镇得以长存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灯火像来时一样,在身后辉煌成一片。这是个活着的古镇,因为其有古代的故事,有现代的人,更重要的是有现代的人还在认真地做着古代的事。不大的古镇在某一刻终将安静下来,这安静之中,有沉淀、有积蓄,也有鲜活的期待。这期待,像一个年轻人对一位长者的敬仰,更像一个窑工开窑前那一刻的等待。</p> <p class="ql-block"> 有窑火、有劳作、有传统、有发展,而不是像太多做旧的古镇那样,除去浓浓的商业气息,就是纯粹的现代元素——吃喝玩乐。也许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古镇应有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