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额尔古纳河右岸》(2)

大嫚

<p class="ql-block">(继上篇)</p><p class="ql-block"><b> (四)他们将何去何从</b></p><p class="ql-block">鄂温克人看似居无定所,可他们的日子却是宁静又祥和的,他们本可以继续在山林中繁衍生息,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大规模开发,让鄂温克人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炊烟取代了云朵,伐木声取代了鸟鸣,几十年过去后,稀疏的林木和锐减的动物,逼迫着以放养驯鹿和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下山定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习惯了右手写字的人,乍一换作左手执笔,任谁也感觉别扭。住惯了晚上能看到星星的“希楞柱”,鄂温克人在白墙红顶的瓦房里连觉都睡不安稳。故土难离,老一辈人对新生活的不适应,与驯鹿圈养的失败,让他们只能选择回归。可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驯鹿可觅食的苔藓越来越少,即使回归山林,他们的生计也将难以为继。没有了狩猎,没有了迁徙,没有了过惯了的老日子,他们将何去何从?正如文中所言,“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年轻的一代虽然向往山外便利的生活,不想一辈子待在沉寂的大山里,可面对山外的喧嚣与繁杂,他们既觉得难以融入,又觉得无所适从,迷茫到不知所措,于是,逃学、酗酒、打架斗殴、破坏公共设施……夹杂在游猎民族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艰难处境中,他们的内心是困惑、痛苦和矛盾的,既有回不了的过去,又有融不进的将来,结果是他们成了和驯鹿一样被城市圈养的“边缘人”。作者以鄂温克画家柳芭的原型塑造的依莲娜,带着满身的才华走出大山,在经历过一段追名逐利的城市生活之后,又带着满心的疲惫回归大山。可回去以后却发现已无法回到记忆中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仍然对喧嚣的城市心怀留恋,于是又折返城市。就这样反复游离于游猎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最终还是在回归大山后,于内心的困惑、哀愁与孤寂中葬身河流。依莲娜的心路历程,其实也是鄂温克年轻一代在面对两种文明冲突时的心理挣扎,他们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只有丧失了丰饶内心生活的人,才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作者言),诚如是。所以,我们在关注一个原始民族在现代文明的挤压下如何生存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初入城市生活时无处安放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五)人与自然是和谐而共情的</b></p><p class="ql-block">平和中带几许苍凉,但哀而不伤,这也是迟子建一以贯之的“伤怀之美”的写作风格。置身书中,鄂温克人对生命的理解和乐天的生活态度,会让你忘却世间的浮躁与纷扰,从生活的苟且和琐碎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于是内心油然而生一份坦然与静谧,世俗的欲望不觉已遁迹。十分认可董宇辉的感受:“我本来内心有无尽的焦虑,这本书给了我逃离原本生活的一个绝美的精神旅程”,也更认同他的感悟:“总有人和你共行一段生命之旅后,又毫无征兆地、突如其来地消失在你生命中,既然你也不知道相遇是何时,分离是何地,唯一可做的就是,在短暂拥有时充分珍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又是流年不利,高温、台风、洪水、地震、火灾……极端天气似乎成了常态。眼下加拿大的森林大火仍是势不可挡,而2020年那场燃烧了5个月的澳洲大火还让人记忆犹新,它烧死了15亿只动物,众多物种灭绝,更向地球排放了4亿吨二氧化碳,而据权威气候监测机构报告称,5月以来加拿大野火已经释放4.1亿吨二氧化碳……气象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灾害以后会更加猛烈。地球的现状不容乐观,可我们人类在灾难面前除了束手无策似乎别无他法。现在真的到了我们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了,因为拯救人类的只有我们自己,在经历了一次次大自然给予的惩罚后,我们应该郑重地想一想,怎样才能与身处的环境和睦相处,既不伤害,也不为其所伤?当大自然向我们展现它迷人的景致和风物时,我们是应该进一步索取、占有,还是保持足够尊重的距离,不去打扰,只是欣赏?作者在《跋》中也表达了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对宇宙生态平衡秩序和谐的祈盼: “上帝把人抛在凡尘,不就是让他们从大自然中寻求生存的答案吗?问题是,上帝让我们寻求的是和谐生存,而不是攫取式的破坏性的生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离灾难并不遥远。还记得像幽灵一样出现在新世纪的那第一场沙尘暴吗?那正是对大兴安岭等原始森林实施攫取式破坏,使得我们的绿色屏障出现了退化的恶果。鄂温克人因山林的过度开发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若干年后,当这个蓝色的星球不再宜居时,我们会不会也失去所拥有的家园呢?那么,我们将何去何从?细思极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鄂温克人与驯鹿、山林、河流、天空生活在一起,他们相信万物有灵,所以在食用捕获的猎物前都要为它们举行风葬仪式,他们从不向火中投掷脏物,也从不砍伐活的树木,在搬迁的时候总要把挖火塘和搭建希楞柱戳出的坑填平,再把垃圾清理在一起深埋,“不让这样的地方因为我们住过而留下伤疤”。作为一个深深嵌入自然里的民族,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崇尚、敬畏之心。那么,被现代文明浸润的我们,是不是该像鄂温克人一样,永远以谦卑的姿态面对大自然,永远对大自然满怀敬畏、热爱之心,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呢?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出路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写于23年9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