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齐鲁文化行第三站我们沿着泰山的足迹来到了享誉中外的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岱庙。</p><p class="ql-block">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p><p class="ql-block"> 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960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p><p class="ql-block"> 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庙内存有秦朝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岱庙平面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岱庙门前古槐</p> <p class="ql-block"> 岱庙主体建筑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这座以儒家礼制观念排列布局的建筑,以南北纵轴线为中心,横向扩展又各形成封闭院落。</p><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主体建筑依次遥参亭大殿、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中寝宫、厚载门。</p><p class="ql-block"> 天贶殿等级最高,面阔九间,重檐庑(WU)殿顶;后寝宫低一个等级,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配天门、仁安门又低一个等级,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为门的形式。</p><p class="ql-block"> 遥参亭: 参拜泰山神,先拜遥参门。古代帝王每逢来泰山举行祭典时,就是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以表示对泰山神的虔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遥参亭</p> <p class="ql-block"> 正殿前一方石印刻“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之印” 。殿门正中悬挂“资生普润”匾集自乾隆的字。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的300余通碑刻,时间跨度长达二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 岱庙坊: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歇山式仿木结构,斗拱层叠,檐角飞翘,高低错落,通体栩栩如生的祥兽瑞禽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正阳门:能叫正阳门的,除了在北京,应该是找不出第三个了。这座始建于宋代的九脊单檐歇山顶建筑,重建于1985年,为岱庙的正门。两扇朱红的大门上镶有81个铁制馒钉,象征着岱庙的尊严,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门进入,如今这里成了检票口,让每一位参观的游客都得到了帝王的尊享。</p> <p class="ql-block"> 由于年代久远,城墙已斑驳陆离,流淌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唐槐院、汉柏院。两院东西相对。唐槐院内遍植槐树,正中一棵槐树很是特别,枯死的老树根内一棵新槐枝繁叶茂,树下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唐槐院因此得名,更有“唐槐抱子”让整个院落充满勃勃生机。汉柏院内一棵汉柏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被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p> <p class="ql-block"> 碑林,最早的可见秦李斯小篆泰山刻石碑,现仅存的几十个字,堪称书法艺术的珍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刻,这也是秦始皇封禅泰山的唯一保存实物。更有上至帝王下至文人墨客的碑刻,内容有封禅告祭、庙宇创建重修、题诗吟岱等,可谓是一座天然的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宋真宗封泰山所立。碑阴刻明人张允济和王贤题“五岳独宗”四大字。《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与《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兄弟守望,碑表面字迹模糊,背面“万代瞻仰”4个大字却是铿锵有力。能托住这巨大的石碑可不是简单的一只龟,它是大禹治水时收服的龙生九子之首,赑屃,又名霸下, 喜欢负重。传说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托块石碑又怎在话下。御制汉柏诗图碑,为乾隆亲笔。乾隆一生十次登临泰山,留下170余首诗文,这幅汉柏图为第四次登泰山时保留下的仅存一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运笔流畅,一气呵成,有如行云流水,碑阴题“树种汉时”不知有何联系。无首刻、无末署的“登泰观海”碑刻,位于岱庙汉柏院碑墙上。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云,指的就是云海。</p> <p class="ql-block"> 最早的可见秦李斯小篆泰山刻石碑,现仅存的几十个字,堪称书法艺术的珍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刻,这也是秦始皇封禅泰山的唯一保存实物。</p> <p class="ql-block"> 赑屃(BI XI)驼碑</p> <p class="ql-block"> 天贶殿,岱庙的主体建筑, 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正所谓“九五之尊”。重檐八角,斗拱飞翘,上覆黄琉璃瓦,檐间悬挂“宋天贶殿”的巨匾。</p><p class="ql-block"> 殿前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两侧宋代大铁桶及御碑亭,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走进殿堂,正中供奉着泰山神即东岳大帝。殿顶为四个复斗式藻井,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来到岱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扶桑石,据传当年鉴真和尚大师东渡日本带回来的。围着此石闭眼左三圈,右三圈,然后径直走向前方的树,能摸到此处便是有福之人。</p> <p class="ql-block"> 最精华的精华当是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为《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全图长62米,高3.30米,生动地描绘了东岳大帝出巡和返回的壮观场面。整个画面共计697人,其装束、仪态无一雷同。在画法上,既继承了宋代传统笔法,又加以清初传入的西画技法,从而使壁画显现出宋清兼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铜亭铁塔。在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东为铜亭,西为铁塔。铜亭铸造于明代,与北京颐和园铜亭、昆明金殿铜亭并称“国内三大铜亭”。铁塔铸造于明嘉靖年间,原有13级,后因日军轰炸泰安时被毁,现仅存3级。</p> <p class="ql-block"> 厚载门是岱庙的北门,登上门楼,远眺泰山群峰,连绵起伏,层峦叠嶂。“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走出厚载门,步步登高,那便是泰山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撞钟祈福:第一撞:钟响福到。 第二撞:好事成双。第三撞:三阳开泰。</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