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赴陇西战友聚会侧记</p><p class="ql-block"> 9月4日下午五点 我和钟德惠受马凤林代表陇西战友的邀请,从汉阴一路乘火车近千余里抵达陇西。。一下火车就被陇西战友浓浓的情谊给包裹了,闫吉昌早己同先到的寇排长举着接人牌迎接我们三人出站,到达华盛宾馆又与前来迎接的马凤林.马宗海和先期受邀抵达的郑清怀和焦有贤.孙学礼战友相见,随后,楊向东、裴跃奎战友开车十余公里赶来与我们见面。一时间,这第十一层楼里欢声笑语 瞬间爆棚,我们长途坐车的疲倦也瞬间消失殆尽。马凤林.丶马宗海丶姚明杰、闫吉昌等战友热情周到的接待,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回家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9月5日11时23名战友在《老刀》饭店二楼举行《学习英雄门合,永远跟党走》一书颁发仪式,会前,老排长寇德印亲自为战友们佩戴他在韶山自费制作的毛生席像章和五连连微,会上马凤林代表陇西战友对远道而来的寇德印丶郑清怀丶焦有贤.、李黎.、孙学礼.、钟德惠.、姚同山七位战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代带领大家为门合及己故去的领导、战友致哀静默一分钟。5日又是英雄门合牲牺56年周年纪念日,当年五连门合事迹宣讲员寇德印、郑清怀、李黎齐聚在此,寇德印再次介绍了门合英雄事迹和五十多年来人民群众学门合、见行动的新气象,李黎代表门合英雄事迹宣讲组作了答谢发言,姚同山也作了即席发言,舒发了他对陇西战友五十年来的思念之情。届时大厅的掌声、欢笑声沸腾,每位战友都为五十年来再次见面,叙说离别之情,思念之苦而热泪盈框,久久拥抱,同声感谢《学习英雄门合,永远跟党走》这本书颁发给我们提供了再聚会、再見面的机缘,使我们的漫漫相思终于变为现实。</p><p class="ql-block"> 陇西是个历史名城,《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及,这里还留有唐皇李世民的亲笔提字。近代她又为红軍长征,红西路军远征提供过通道。过去的陇西严重缺水一直制约着自身的发展,陇西人有个口头禪“宁舍一个馍,不舍一碗水“,水的金贵可想而知,然而陇西人的纯朴善良民风和天性却高于一切。楊向东战友曾给我讲他家乡故事:有位青年见到一位姑娘路过家门前时因干渴而晕倒路旁,小伙见后急忙端碗水将她救活,姑娘苏醒后觉得小伙特善良,坚决要嫁给他以报救命之恩,从而演释了“陇西版的天仙配”。当年五连的to年、七一年陇西战友们就彰显出特别纯朴、特别善良、特别能吃苦的群体形像,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像,也是我这次抱病前来看望他们的原动力。.他们退伍后除四五人被招工外,大多数人都无怨无悔地从事务农,舍得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改天換地,五十年奋斗历程在他们脸上留下的苍桑印记和白发,健硕的体魄,挺直的脊梁.,整洁、时代性的着装告诉我们,他们都是事业.、家庭有成,是五连一如既往,经得起考验的好兵。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他们是参与者也是先行者,家乡的翻天履地的变化,国家中药材基地的建立,陇西的崛起、腾飞都有他们洒下的辛勤汗水,无不闪烁着他们的光辉。在这座极具现代化的县城里我们见到宽阔的六车道街道和一排排高楼,品尝了风格独特的陇西美味佳肴,凡踏足此地的游人无一不被这一切所吸引,而留恋忘返。正如焦有贤战友赞美家乡所说的“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山上虽然树少.草少空很好,是养老和旅游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相见亦难别亦难,6日10时我们怀着难舍难分的心情,手里提着陇西的战友们赠送的一公斤黄芪、党参和涝糟、馍等礼品踏上返程车,望着车窗外徐徐退去的风景,我仿佛看到陇西战友们那诚挚.、依依难舍的面胧和高高挥动的手臂。</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我的战友兄弟,生命的现实告诉我这也许是最后的告别,但感情则要求我必须创造机会再次相见。我忘不了你们,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再相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