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美篇

莫言

<p class="ql-block">瞻红色粮仓,忆红色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月九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纪念日,趁着双休的机会,我们带着孩子研学林州市红色粮仓——任村镇盘山村。尽管已经去过一次,但当孩子提到这个地方,我们都有一种心驰神往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盘旋的水泥山路,终于驱车到达了盘龙山。这是一处隐匿于太行山腰的古村落,石块铺成的村间小路,石头建造的农家房屋,屋顶都是以太行石板拼接成。处处都是就地取材,以太行山上随处可见的青石和砂岩作为建筑材料,整个村子依山就势盘踞在一个山坳里。</p> <p class="ql-block">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林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万达曾在这里开展群众工作,团结群众建立农会,发展党员,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群众基础深厚的革命村。万达发现这里民风淳朴,又远离集镇,进出村子的山路,是仅容一人勉强通过的羊肠小道。村子古树参天,植被丰茂,从远处是很难发现这里有一个村落,隐蔽性和机密性特别好。当八路军129师急需一个藏匿粮食、棉花、弹药等军需物资的兵站时,万达就积极向上级推荐了盘龙山。于是一袋袋的军粮,一担担的棉花,一箱箱的军火,悄悄的运输到这里。经过统一的登记造册,一袋袋的粮食就被村里百姓搬到自家的阁楼上。由于粮食多,有的百姓家阁楼大梁都被压得弯曲变形了,不得不用柱子从下面顶上撑着。</p> <p class="ql-block">当时林县十年九旱,天灾不断,又逢干旱闹饥荒,村里百姓宁到地里挖野菜充饥,也不曾动阁楼上的一粒粮食。在抗战的岁月里,冒着巨大的风险心甘情愿地为共产党八路军无偿存放粮食军需物资。在日寇铁蹄践踏祖国万里江山,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艰难岁月,这是何等地深明大义,无私奉献,敢于斗争啊!站在红色粮仓展馆简陋的展柜前,看着村民们当年用过的量具,农具,马灯,扁担,我仿佛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盘龙山人民为了祖国的抗战做出了不朽的功勋,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尘封的难忘岁月!</p> <p class="ql-block">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了解决百姓下山难的问题,村支书张自有带领全村男女老少齐动手,终于开通了通向山外的一条十华里的简易山路。在安装电杆架线引电工程的紧张时候,张自友因积劳成疾劳累过度导致心梗而突然去世。弟弟张生有长期在外做买卖,也小有积蓄,但听到村子急需一名年富力强的党员干部挑起引领全村人发展的重担时,他毅然决然转让了外地的生意,回到盘龙山,继承哥哥的遗志,为乡亲们脱贫致富而孜孜不倦的工作着。</p> <p class="ql-block">结合盘龙山在革命年代这一特殊的红色经历,村支两委干部集思广益,争取上级配套资金大搞新农村建设,发展红色粮仓红色旅游,也着实在全市火了一把。一批批的党员干部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和思想的洗礼,从而激发大干工作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在张生有等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大搞花椒、核桃等林果产业,让这里出产的花椒、核桃、苹果、梨等销往豫北各地。我也买了三包花椒,一袋核桃,权当为拉动当地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为老区人民做点事。</p> <p class="ql-block">走在盘龙山村的田间地头,看着长势喜人的低头微笑的谷穗,看着地里的一畦畦的白菜萝卜,看着远山上郁郁葱葱的林木,我仿佛看到了盘龙山明天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