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写在前面的话:</p><p class="ql-block">对于晋祠,不少人来过也看过,即使有导游讲解,但游览过之后多多少少总会产生一种“也不过如此”的失落感。</p><p class="ql-block">其实,并不是晋祠本身没有价值,而是导游多年来枯燥乏味地讲解着那些拾人牙慧的东西,没有从根与文化的角度让曾经斑驳陆离历史拥有温度鲜活起来,接下来,通过文字,我带大家走进一个你想了解、你应该认识的晋祠——</p> <p class="ql-block">【本期嘉宾】</p><p class="ql-block">研学导师:新作文杂志社聂闻老师</p><p class="ql-block">学员:跟随《新作文》杂志的研学者及读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01 有言在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聂闻: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作文》云课堂,参与由我们组织的研学活动。来山西太原旅游,你就不能不去晋祠。晋祠为什么会在太原众多文化旅游景点中独占鳌头?它与今天的山西有着怎样的渊源?它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中又有哪些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了解这些,我们先看一则“视频短片”:</p> <p class="ql-block"> 桐叶封弟</p><p class="ql-block">周朝建立不久,周武王就去世了,留下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姬诵和姬虞(后来的周成王和唐叔虞),由弟弟周公姬旦来辅佐执政。</p><p class="ql-block">一天,姬诵与弟弟在院子里玩。姬诵拿着一片撕成玉圭形状的梧桐树叶对弟弟说:“等我长大,就封你到唐地做国君,这是封你的信物。”叔虞口道谢意,还像模像样地行了叩拜之礼。这一幕刚好被史官看到,他就将此事记了下来,并汇报给了周公。</p><p class="ql-block">成王执政之后,周公见成王没有封叔虞到唐地做国君的举动,便让史官翻出当年的档案,要求成王兑现当年的封王承诺。这时的成王有些悔意,说:“我们只不过是闹着玩的,怎么能够当真?”</p><p class="ql-block">周公说:“天子口中无戏言。”</p><p class="ql-block">于是,周成王封弟弟做了唐地的国君。</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02 晋祠由来</b></p> <p class="ql-block">聂闻:看完这则短片,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p><p class="ql-block">学员:老师,我们不是要游晋祠吗?这些内容和晋祠有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聂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晋祠,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现在的样子,更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叫“晋祠”。前面的这些内容,是我们了解晋祠及晋祠文化的必要铺垫。一般导游不会给大家讲解这些知识,只有《新作文》才会给同学们做这样全方位、深入的梳理。</p><p class="ql-block">我们再看下面这则“视频资料”:</p> <p class="ql-block">(唐叔虞像)</p> <p class="ql-block">画面上,一个峨冠博带、目光如炬、英姿飒爽的年轻人走来——</p><p class="ql-block">“我就是被兄长封到唐地做国君的唐叔虞。临行前,兄长一再嘱咐:夏人、戎狄这些部落,名为归顺,实存不臣之心,动不动就发生叛乱。唐地在国都镐京的东边,它北、东、南被其他部落包围,为兄派你到唐地立国治理,因为它是国都与夏人、戎狄等部落的一道安全屏障,只有唐地安全了,国都才能安全。为兄不派你去,敢派谁去?只有你才能担此重任啊。</p><p class="ql-block">“接受兄长嘱托,我来到唐地,它是商朝陶唐氏和御龙氏的封地。这里被群山环绕,夏人和戎狄这些部落杂居于此,他们缺少教化,又有各自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因为习俗、观念上的巨大差异,暴动、流血事件经常发生。我既是唐的国君,就会把生活在这里的人当成自己的孩子,我认可并尊重他们各自的观念与习俗,用他们原有的制度与规矩来治理他们。‘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活着的头等大事,战乱纷争也多由争夺生活所需而起。为此,我鼓励人民发展农牧业,兴修水利。数年之后,人民便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发展生产及生活相处的过程中,大家彼此尊重并相互融合,敌对、仇视的情绪越来越少,国内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因为我唐国日益强盛,周围其他部落纷纷前来归附,从根本上消除了游牧民族对国都的威胁。我用毕生的努力完成兄长交给我的重任,没有辜负兄长对我的期望。”</p><p class="ql-block">唐叔虞的画面消失。一个同样英姿勃发的年轻人走来。</p><p class="ql-block">“我,叔虞之子燮父。继王位以来,非贤不效,非能不取,日思进取,夜忧民生,唯恐有负于先人。而今,国内一统,政通人和,睦邻族,和邦友,往昔之祸不再,宜改‘唐’旧号,另立新称。晋水,泽我土,沃我野,民之生,耕之溉,畜之饮,皆依此水,故改‘唐’为‘晋’。愿父王地下有知,恕孩儿废旧立新之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画外音:唐叔虞,唐国的开创者。燮父,第一代晋侯。燮父之后,后继者发奋图强,在风起云涌的春秋战国时期雄踞中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数代晋侯励精图治下,尚孝、行仁、敬贤、崇德、重法逐渐成为山西纯朴的民风。</p><p class="ql-block">山西称“晋”,成于燮父,始于西周,沿袭至今。</p> <p class="ql-block">学员:哦,原来“山西”被称为“晋”是这样来的。</p><p class="ql-block">聂闻:所以,唐叔虞是山西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国君,是山西的开创者。</p><p class="ql-block">学员:老师,那“晋祠”又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聂闻:老师先问你一 个问题,用“祠”这个字组词的话,你能组成哪些词?</p><p class="ql-block">学员:祠堂。</p><p class="ql-block">学员:宗祠。</p><p class="ql-block">学员:圣贤祠。</p><p class="ql-block">聂闻:大家发现了吗?用“祠”这个字组的词,都和祠堂有关。结合前面的内容,大家再想想,“晋祠”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学员:晋国的祠堂?</p><p class="ql-block">聂闻:祠堂是为宗族、为人而建的,怎么会为一个国家而建?因为唐叔虞贤能,治国有方,山西人为了纪念这位贤德的国君,便修了这么一座祠堂来纪念他。“晋祠”其实是一个简称,是晋国第一位国君——唐叔虞的祠堂。</p><p class="ql-block">学员:哦,原来“晋祠”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呀!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奇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03 晋祠三绝</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聂闻:当然了,这都是发生在3000多年前真实的事情,在历史课本和一些文献资料里都有相关内容的记录。晋祠圣母殿边上的周柏,见证了当年发生在三晋大地上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学员:周柏?是周朝的柏树吗?</p><p class="ql-block">聂闻:对呀,除了周朝的柏树之外,还有唐朝的槐树,合称“唐槐周柏”,是“晋祠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一唐槐周柏)</p> <p class="ql-block">学员:“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聂闻:唐槐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被称为“晋祠三绝”,这是游晋祠的必备常识,没看到或不了解这些,相当于没游晋祠。</p><p class="ql-block">学员:宋代彩塑与难老泉又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它们也会被列为“三绝”?</p><p class="ql-block">聂闻:宋代彩塑共43个,陈列在圣母殿内。凤冠霞帔、仪态端庄的圣母端坐大殿正中,其余42个分列两班,分为宦官、女官和侍女等,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这些彩塑出自北宋匠人之手,人物栩栩如生,穿越千年,不失其华彩。从雕塑角度而言,它们是我国从北宋保存至今的艺术珍品;从研究历史官制、宫廷生活的角度而言,它们是不可多得的一手现实资料。</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一宋代侍女像)</p> <p class="ql-block">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土地干旱,水资源较为匮乏。但在悬瓮山下,有这么一股泉水,水温常年保持在17℃,数千年来涌流不歇,水色清澈透亮,水质清凉甘甜,润泽方圆百里,它就是难老泉。难老泉,是大自然馈赠山西的琼浆玉露。关于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个“柳氏坐瓮”的美丽传说,大家可以自行检索阅读。</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p> <p class="ql-block">学员:老师,我是太原人,以前我也跟随父母到过晋祠。我看到晋祠里主要的建筑是您上面给大家讲的圣母殿,而不是您讲的唐叔虞祠啊,这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聂闻:也只有到过晋祠,对晋祠了解的人,才能提出这个问题。是的,晋祠的主体建筑不是唐叔虞祠,而是圣母殿。唐叔虞祠的修建年代要远远早于圣母殿,是晋人在唐叔虞逝后为纪念他而修建的祠堂,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因为唐叔虞生前贤德,又特别孝敬母亲,只有唐叔虞自己的祠堂,无法彰显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于是北宋年间,后人在唐叔虞祠的西南方位,修建了圣母殿,无论从规格还是形制上,都远远大于唐叔虞祠,表达其对母亲的爱与尊崇。因此,圣母殿成为晋祠里最主要、最大的建筑体。</p><p class="ql-block">你能提出这个问题,那你知道圣母殿里的圣母是谁吗?</p><p class="ql-block">学员:不就是唐叔虞母亲吗?</p><p class="ql-block">聂闻:那唐叔虞的母亲是谁呢?</p><p class="ql-block">学员:这个还真不知道,几千年前的人了,谁会知道?难道您知道?</p><p class="ql-block">聂闻:这个老师还真知道。看过《封神榜》吗?</p><p class="ql-block">学员:看过。</p><p class="ql-block">聂闻:《封神榜》里,周武王的军师是谁?</p><p class="ql-block">学员:姜子牙。</p><p class="ql-block">学员:就是前两年动画电影《姜子牙》里面那个姜子牙?</p><p class="ql-block">聂闻:没错,就是这个姜子牙。</p><p class="ql-block">学员:老师,我们不是讲唐叔虞的母亲吗?和神话人物姜子牙有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聂闻:的确,姜子牙是神话里的人物,但他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成功后被封为齐王,而周武王娶了姜子牙的女儿为妻,也就是后来唐叔虞的母亲。因此,姜子牙是周武王的岳父,是唐叔虞的外公。圣母殿里的圣母,就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04 游览有得</b></p> <p class="ql-block">(晋祠金人台)</p> <p class="ql-block">学员:哇,真有这么传奇的事情?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老师,您不是在开玩笑吧?</p><p class="ql-block">聂闻:老师是山西人,晋祠是山西人的骄傲,老师怎么会拿山西人的骄傲开玩笑呢?除了这些内容,在晋祠里,一砖一石都有来历,一字一匾都有来头,一景一象都有故事。晋祠里,有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笔碑帖,李白、欧阳修、范仲淹、元好问等大家都曾为晋祠写过金句名篇;“鱼沼飞梁”是人类桥梁建筑史上绝无仅有、保存至今的作品——第一座水陆立交桥;圣母殿、献殿等,整体都采用实木榫卯结构,没有使用一根铁钉,经历风雨,屹立千年,依然完好如初,这本身就是奇迹,而其结构巧妙,造型精美,既是建筑珍品,又极具研究价值;金人台上那些金人也是沐风栉雨,不锈不蚀,历经千载,既是铸造珍品,又彰显出当时的冶金及铸造技术。诸如此类,都堪称珍品与奇迹的组合。</p><p class="ql-block">学员:听老师这么一讲,晋祠能作为太原文旅之首,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呀!</p><p class="ql-block">聂闻:那是当然,晋祠文化不仅底蕴深厚,而且非常丰富。游览晋祠,宛若穿越千年,与先人对话,感先人温度。斯人虽去,楼台犹在,向人们诉说当年的辉煌,诉说着曾经的曾经……</p><p class="ql-block">学员:听老师这么一介绍,好想去太原的晋祠走走看看,感受晋祠的历史与文化呀!</p><p class="ql-block">聂闻:来山西研学或旅游,研与游的是文化、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根与脉。在这里,我们通过《新作文》研学云课堂给大家播下关于太原、关于山西的种子,欢迎大家日后来实地参观,那才能获得真真切切的体验与感受。山西,欢迎你们!</p> <p class="ql-block">(晋祠献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