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岳父走了,走的有些突然,让几个在外地的子女都没来及依偎身边送行。</p><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百岁老人的刻意安排。没有任何征兆,静静的,慈祥的,无痛苦的,没有牵挂的,让身边人包括医护人员毫无觉察的,很是从容潇洒的去了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离世,自然不需要医生跑上跑下的抢救,那怕是做做样子,这医院可是他曾担任过院长的地方。能不麻烦人就不麻烦人,这是老人家的一惯作风,不慌不忙,轻松自如,怀揣上天请柬,悠悠然驾鹤西去。</p><p class="ql-block"> 这天是二零二三年八月八日,立秋。</p> <p class="ql-block"> 老岳父享年一百零二周岁,按老家的习俗,应宣称一百零三岁。出生于一九二一年,与中国共产党同龄。</p><p class="ql-block"> 他是个地道的老革命,抗日战争时加入革命队伍,一直从事医疗工作。专业是外科,医疗水平被家乡父老认可,很有些知名度。我这个年龄段以上的同县城人,没有不知道他的。</p><p class="ql-block"> 战争年代,出生入死,随作战部队开展战地救护医疗,立过战功,用青春和热血为革命做贡献。部队南下时因突发疾病没能南下,留了下来,解放后转业在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职务期间,工作任劳任怨,尽心尽职,把个小小县医院管理的很上档次,在整个鲁西南都小有名气,这个鲁、豫、皖、苏四省交界的小县城医院,成了当时周边四省危重病人的福地。老爷子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又是省劳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p> <p class="ql-block"> 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虽没有轰轰烈烈,但对国家和人民,对自己的岗位和职责,确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大公无私,不为自身谋好处,不为子女谋私利。虽然对下级工作要求严格,一丝不苟,但少有人不尊重或不服气他的。他们那一代人,绝大多数都是如此,其特点就是对党忠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对他的高风亮节崇敬佩服,其实就是对一代人的崇敬和佩服。</p> <p class="ql-block"> 老人家的过人之处是活的明白,活的健康。特别是退休之后,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用家务、读书看报、体育锻炼等把自己的一日生活安排的饱滿充实。他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把社交安排的简而又简,亲朋之间的关系也保持适当的距离。随着退休日子的渐长,对子女及孙辈们的生活也一一放下,不干与,不参和。一句话,就是不瞎操心,过好自己,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当子女有困难时,尽其所能帮一帮,力不从心时,也能顺其自然。用离休金,把家庭的日子安排的妥妥贴贴。</p> <p class="ql-block"> 老爷子的脑子出奇好用,记忆力、记算能力,比我们都好。脑子好用应该与他爱学习有关,单位为他订的《参考消信》报、山东《老干部之家》杂志,每天都坚持阅读学习,背诵唐诗宋词是他的拿手戏。每次回去与老人家交谈,发现他对很多时髦词句,新闻事件,知道的不比我少,后来眼神越来越差,拿着放大镜也要坚持看书读报。</p> <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增长,他的耳朵听力下降的厉害,经常会“听不见”。儿女们把这一特点打趣为“选择性耳聋”。可别小看这本事,它会让人少许多烦心事。老人家的生活之道,看似在脱离社会,实则是难得糊涂。这应该是聪明人的长寿秘诀。</p> <p class="ql-block"> 岳父是旧社会过来的,启蒙是四书五经,也许因为自青年时走的是革命道路,所以不守旧,对一些老规矩老道道不屑一顾。岳母去逝时,他就力主一切从简。改革开放后,一些丧葬旧的习俗又卷土重来,不仅铺张,而且辛苦。老岳父对他的后事,多次给我们强调,并写下遗嘱。要求不过度抢救,不遗体告别,不停灵不设灵堂,不通知外地亲朋好友等等。思想之解放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岳父大人膝下有四男两女,如今已是儿孙满堂,枝繁叶茂。我的妻子是最小的一个,也已是近七十的养老之人。百岁老人能明白的智慧的后事安排,给子女带来的是轻松,是更加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遗嘱中对子女孝顺的肯定,并表明享厚养应薄葬的道理,令人动容。世俗也许会对这类百岁老人的极简葬礼七嘴八舌,有了老人的遗嘱,面对社会與论,也就一通百通了吧,“孝”不就是应该“顺”吗。</p> <p class="ql-block"> 姊妹六人,有三个在老家县城,有三个在外地。对老人家的关照,身边的要比外地的操心多。家风好,没有报怨没有推卸。身边的兄长给我们在外地的通报说,此次老人感觉不适到送医院治疗时间并不长。离世头天,一切还感觉良好,做了卫生剪了指甲,自己还安排了第二天的食谱。可见其头脑始终保持着清醒,并无什么痛楚。什么叫体面有尊严离世,莫过于此吧。</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百岁老人已经不是凡人了,过去对这种说法很不以为然,老岳父的表现,让我相信了这个说法是真的。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能有个特殊的认知系统,与那个决定人类生死的世界有感应。八月八日这天,十五年前正是老岳母下葬的日子。老岳父选择(我把他看作是选择)八月八日离世,是天意还是个人意愿?让人费解,真神奇。</p> <p class="ql-block"> 活得明白,去的体面,值了。</p><p class="ql-block"> 老人辞世飘然而去,羽化登仙,极乐世界定是留好了位置急需上位,愿老人家一切如意!</p> <p class="ql-block"> 我和妻子的父母,岳父是最后一个走的。他的走彻底抹去了我们故乡的家,抹去了父母与子女的相互牵挂,只剩下无尽的怀旧记忆和浓浓的乡愁思念。每每想到此,聊到此,一种无家可归的无奈,总会让人心中阵阵难过,妻子更是泪如泉涌。</p> <p class="ql-block"> 多么怀念每年或清明或中秋或春节的那趟回老家。伴老人小住几日,与在老家的兄弟姐妹及孩子们,围绕老人小酌几杯,搓搓麻将,聊聊家常和社会趣闻,为老人做点服务,共同回忆回忆以往的人和事。其乐融融的感受是多么的幸福和让人难忘留恋。随着老人们的一个个仙逝,这一切都化为了乌有。虽说是喜丧,又咋能叫人不伤感呢。</p> <p class="ql-block"> 喜丧的说法,在当今社会流行,意思是人到了高龄的寿命终结,是喜事,不应悲伤。仔细想想这种说法有他一定道理。身体再好的八十以上老人,其身体能力都会大大下降,哪可能会不让儿女们照顾呢,无疑对子女是种拖累和负担。儿女们随着年岁的增长,自身都需要照顾了,再照顾人就困难了。人到了一定时候,听天命能无疾而终,的确是喜事。岳父大人的离去,顺应了这样的自然规律,就是一种体面和尊严。</p> <p class="ql-block"> 老人家虽已离去了,但留下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受益无限,老人家的身体力行让我们有了榜样,子孙们会无限怀念,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养老之路人人都要走,只要是象老人家那样明明白白,相信一定是夕阳无限好!</p><p class="ql-block"> 以此文悼念尊敬的岳父老大人!老人家千古!</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三年八月</p>